03.03 怎樣避開語文考試作文中的“硬傷”?

詩悠帆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解析

作文中的“硬傷”有哪些呢?穆老師認為,這個問題,見仁見智。

有人認為:“字跡潦草、隨意塗改、卷面不整潔是硬傷”;

有人認為:“語言表達是硬傷”;

有人認為:“審題立意是硬傷”;

有人認為:“沒有作文素材是硬傷”;

還有人認為:“文章沒有結構是硬傷”;

………………………………

穆老師認為,面對這些硬傷,我們該有的態度是如何去積極應對,而不是選擇避開!

至於如何應對,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查看穆老師之前的回答,裡面都有詳細解析!

穆老師在這就“語言表達”方面,給大家做詳細解析,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認真學習下。

🏮一、長短句結合

對於不善語言表達的學生,穆老師一直推薦他們採用“長短句結合”的形式進行寫作,特別是作文開頭與結尾。

長短句,不能按現在的句式去理解,而是要按“詞”的概念去理解。因為“詞”,原先叫“長短句”。

學生在實際訓練時,教師可以先自己做個示範,然後讓學生去模仿!

學生作文示例:



範文例舉:


🏮二、文白相間

文言文和白話文相結合,給人“簡潔精煉”之感。

🏮三、恰當使用修辭手法




🏮四、用詞貼切

精選疊詞、動詞、形容詞、色彩詞、成語……


方法還有很多,穆老師就不再一一列舉啦!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關注“老穆說語文”。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清楚了嗎?加油哦!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所謂作文的“硬傷”是指作文在文字表達、選取素材、中心立意以及行文結構中有明顯的不足,讓閱讀老師毫不猶豫把此文定為四類文及以下不及格的分數。因此中小學生寫作文要想得高分就要避免應該作文中的“硬傷”。

作文“硬傷”一:文字表達不順暢,敘事無條理,前後表達不連貫,病句錯字過多等。

一個語文基礎差的孩子,寫起作文來經常詞不達意,句意表達不順暢、不連貫,讓讀者讀來費解。這樣的作文閱卷老師一看就會認為此生語文能力一定差,作文肯定也寫不好,於是失去了再深入看卷的興趣,基本分數達不到三類文的分數,50分的作文最多也就給到20分左右。

改進方法:

  • 1、作文下筆之前要有完整的構思。

要想好選材什麼樣的材料表達什麼樣的中心,想好首段、中心句、點題句、結尾句等的寫法。最好簡要列個提綱,把文章能出彩的句子或段落首先構思好,或打好腹稿或寫在草紙上,然後再下筆寫作文,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能文氣貫通、一氣呵成。並且最大限度的保持文章順暢,像開頭結尾這些閱卷老師必看的地方,如果表達順暢,中心突出,點題扣題明確,卷面又幹淨的話,那麼離作文高分就不遠了。

  • 2、最忌“動筆草率、倉促成文”。

很多同學一見題目就馬上動筆寫,結果選材不夠典型,情感思想表述不夠真切動人,或者立意粗淺俗套,甚至出現事件交代不清,或敘事無序,語言表達不通順的現象。因此“磨刀不誤砍柴功”,想好再寫,才是成就一篇好作文的關鍵。

作文硬傷二:選材不夠新穎、典型、無法達到情真意切的效果。

中小學生應試作文的命題範圍一般集中在“精神勵志”類和“情感感悟”類兩種,都要求有一定的情感性和思想性,要求在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的基礎上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而每個人的生活和感悟必將是獨特的、個性的,如果大家一寫“感恩”就是父母深夜送自己上醫院,老師帶病上課等,那麼作文勢必因千篇一律而落入俗套,讓人感覺非真情實感,難以打動人心。

改進方法:

  • 1、選取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感觸深刻的事情,以小見大、深耕細作,寫出真情。

生活處處是真情,而精神的力量源自內心,因此寫好作文離不開對生活的審視,對人事的深刻思考和體會,一顆細膩的心即使是他人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話,他都能從中體會出真摯的情感。而這些均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例如朱自清筆下父親的背影,正因為他抓住了生活中這一獨特、典型的人物細節,才把父子間的深情表達的淋漓盡致。而我們的生活中,一定也有這些動人的瞬間,要善於挖掘出來。

  • 2、最忌“選材大而空泛,言之無物”。

有些同學寫作文時會把從電視劇中或新聞報道中的事件當作寫作的材料,出如寫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災,寫陌生人見義勇為、寫某個人的勵志故事等,這樣的選材往往因為作者不是事件主體人,而且事件本身又太大,往往文章流於平鋪直敘,缺乏個人思想情感的上的碰撞,給人以言語空泛無物的感覺。因此最好不要選這樣的素材來寫。

作文硬傷三:偏題跑題。

偏題跑題是寫作的大忌,一旦跑題偏題,文章的得分就有可能最低,造成偏題跑題的原因多出現在審題上。

1、沒有體會題目的含義而造成立意錯誤。或者一味追求標新立異,而忽略了題目對立意的限制造成偏題。

例如《心中一片月》此題目中的“月”並不是表面意思,而是寫像月光一樣給自己帶來光明和慰藉的人或者精神力量等,如果寫成寫景的文章,就意味著偏題了。因此寫作之前的審題至關重要,真正弄清楚題目的內涵和外延再選合造的材料來表現中心思想,才不至於偏題跑題。

2、行文中缺乏“一步三回頭”式的扣題,結尾缺少“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主題回扣,使文章中心主題不突出。

要想行文不偏離主題,那麼就需要在行文中的恰當處不斷扣題,形成一唱三嘆或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思想情感剖析的效果,結尾處再總結深化一下主題就會使文章的主題更加突出鮮明,不會有跑題之嫌。

例如今年河北中考作文《爽》,在行文中就要儘可能的表現與“爽”有關的感覺,這種感覺是怎麼來的?比如,看到媽媽臉上露出的久違的笑容,我心中的那團火、那個結終於釋然了,心頭如炎熱的夏天裡吹來一股清風,如干涸的土地上冒出一泓清泉,我的內心呈現出一個大寫的“爽”字來。文章中要時時有表現“爽”的情感的句子,或者用“不爽”來對比突出“爽”等,再加上立意深刻,不落俗套的話,那麼中心明確突出的文章一般得分都不會低。

作文“硬傷”四:開頭入題太慢,下筆千言不見主題。

作文開頭講究一下“引”字,就是快速地引入作者所要寫的主題上去,所以要求簡潔、或語言美或情感美或思想有力度地扣住主題即可。例如有些同學寫旅遊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本來是從旅遊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的作文,開頭即用大量的句子寫旅遊前的準備,這就有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感覺了。顯得頭重腳輕,主次不分,這是作文開頭的大忌,一定要避免。

作文“硬傷”五:結尾無力,或者草率結尾,給人以“虎頭蛇尾”的感覺。

文章的結尾起著“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重要作用,有卒章顯志之功效,要求收束有力,能總結昇華主題,一個好的結尾能使文章成功升格。但很多同學卻存在草草結尾的現象。例如寫《感動》,結尾常有“這就是讓我感動的一件事”這樣簡單的結尾,既不能體現其思想的深化性,也不能感受作者飽滿情感的抒發,讓讀來讀來平淡無味,這樣的結尾往往造成失分。因此,在寫作時,作文結尾的總結昇華,對作者思想情感或觀點的再扣深挖是必不可少,千萬不可草率結尾造成失分。

例如下圖中魯迅的《故鄉》結尾以思想性見長,讀來引人深思,意味雋永。而朱德的《我的母親》則以純樸的情感抒發見長,讀來動人心絃。

作文“硬傷”六:文體不明

不同的文體,語言的特點和寫作的目的是不一樣的,記敘文以情動人,語言多用描寫和抒情,極少用議論講道理。而議論文則以理服人,要求用大量的事實和道理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文章大量的語言是以議論講道理為主。因此中考作文和高考作文中最忌文體不明,寫作文之前一定要先定位好文體,然後再寫出符合文體特點的作文來。

一般初中生寫議論文,因此掌握的論據素材較少,不能引經據典,或者選取典型的有時代氣息有典型意義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加之觀點膚淺俗套,很難寫出高分的議論文,往往文體也會不明,造成失分嚴重。因此中學生學生寫記敘文依然是作文的重頭戲。

綜上所述,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須從文字表達到謀篇立意避開以上幾個“硬傷”,力求寫出真正寫出自己滿意,令讀者動容的好作品來。同學們聽了小徐老師的解析,好好回憶下自己的文章有沒有避開以上幾個硬傷呢?如果有,那就需要根據本人提供的改過方法加以練筆了,在不斷的練筆中才能真正提高寫作水平。

本文由指尖教育帝國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堅決禁止一切抄襲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