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麼看《人間世》這部記錄片?

陳瑭


“我就算死,也要生孩子”

原創: 創意社長 創意社 前天

本文作者丨易安姑娘

人為什麼要接觸死亡,理解死亡?

影評人“半輩子”的話一語中的:

沒有比死亡更深刻的了,去接觸和理解死亡,即是去尋找活著的原因。

2016年,一部叫《人間世》的國產紀錄片,通過全景化的紀實拍攝,從急救、醫療、死亡等方面,來反映中國的醫患關係和人情冷暖,真實的讓人無法呼吸。

時隔3年,《人間世》第二季,聚焦醫院中的一些“特殊”群體,又讓無數人潸然淚下。

惡性骨腫瘤患者

“遊戲裡面人有好多命,而我只有一條命”

影片開始,便是病童激烈抗拒治療的畫面。

“我要呼吸,這是什麼殺人治療方法,不要!!!”

第一集,鏡頭對準了惡性骨腫瘤患者,“惡性骨腫瘤”俗稱“骨癌”

這種可怕的癌症多發生在兒童身上,患病的概率為百萬分之三

這是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你連拋22次硬幣,每次都是正面的概率。

而這樣的不幸,每年會降臨在一萬多個孩子身上。其中,有一個叫“安仔”的11歲小男孩,最令人心碎。

因為骨癌,他失去了一隻胳膊,還變得臃腫肥胖、膚色蒼白。

這個曾經愛打籃球、玩滑板的男孩,不願出門了。在家他“沉迷”於打遊戲,雖然是單手,但他玩的很厲害。

遊戲對於安仔來說,還有另一層深意。

當他裝上假肢,滿懷期待的以為,自己終於可以和其他正常小孩一樣上學,興奮地晃著假肢說“恭喜發財,大吉大利”時。

他不知道,腫瘤已轉移到肺部很難治療了。

還算幸運,化療穩定病情,安仔出院了。

可命運弄人,春節里正月十三,安仔的病情惡化被緊急送往醫院。

醫院裡,安仔有氣無力、不斷央求醫生的一段話,讓人淚水決堤。

樂觀堅強的安仔堅持不下去了,拼死力搏的他已經精疲力盡。

他想出去玩,可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依舊只能躺在醫院裡。

安仔臨走前,媽媽哭著對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他說:“你不是答應,等媽媽老了以後,照顧媽媽嗎?”

安仔很輕的試探著問:“頂不住怎麼辦?”

接著鏡頭切換到,安仔媽媽的手機錄影。

鏡頭裡安仔,皺著眉深情地說著:“媽媽,寶貝永遠愛你。”

畫面逐漸變成黑白色,我心裡有一種隱隱的不安。

直到本集結束,字幕裡安仔(全名:蔡炫安)的名字打上了白框,讓我積攢的情緒再一次噴湧。

這個懂事,讓人心疼的11歲小男孩走了。

後來,安仔的父母決定捐獻孩子的眼角膜。

安仔媽媽哭著簽下眼角膜協議。

安仔的眼角膜,捐給一個7歲的男孩。

重見光明後小男孩告訴醫生,花是紅色的。

這種死亡與重生,大概是另一種形式的生命延續。

這一集的片名叫“煙花”。

是啊,煙花就像人的生命一樣,努力綻放過卻短暫絢爛。

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裡,最忌諱的就是“死亡”,而《人間世》卻用最樸實的方式,直面中國人生死時刻的抗爭、軟弱和堅強,讓人思考生命的意義。

如果第一集“煙花”向人活著的意義提出疑問,那麼第二集“生日”則講的是生命延續的意義。

高危孕婦

“我的孩子來找我了”

第二集,影片把鏡頭對準“高危孕婦”。

在這些高危孕婦中,有一位“特別”的媽媽應賢梅。

她的兒子是一位90後的消防員。

2014年,在上海執行任務時不幸墜樓身亡。

失去獨子的應賢梅和丈夫,生活喪失希望,整日兩兩相望不說話,在家裡發呆。

最後,他們決定再生一個孩子。

孩子犧牲3年42歲的應賢梅,嘗試

4次試管嬰兒,全部失敗。有孩子才像一個家,應賢梅進行了第5次試管嬰兒的嘗試。

2017年12月23日,試管嬰兒的最終複查日。

終於,應賢梅懷上孩子了,她和醫生相擁而泣。

醫生激動地說:“你的孩子來找你了。”

應賢梅哭著說:“醫生你知道嗎?明年是我兒子的本命年。”

醫生:“你的孩子真的來找你了。”

有時,人相信輪迴轉世就是希望有個心理寄託。

有了盼頭,日子就沒那麼難過了。第一次產檢,第一次排畸檢查,憧憬未來。可孕育之路,比想象中的更艱難。

2018年6月7日,應賢梅腎結石發作。

腎結石有多疼?

醫學上將疼痛分為十二個等級,分娩為最高級十二級,腎結石僅次於分娩為十一級。

但孕婦不宜用藥,要熬到孩子足月。

2018年6月26日,應賢梅生產。

42歲的高齡,腎結石加上宮縮的疼痛10個多小時,讓應賢梅欲哭無淚、精疲力盡。

終於,女兒順利降生,取名劉夢湲是圓夢的意思。

小夢湲滿月出院時,消防員送來了“迷你消防服”祝福孩子。

直面傷口才能徹底治癒傷痛。

離開醫院,應賢梅一家,來到兒子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上海消防局。

應賢梅哭著說是小夢湲,讓她終於有勇氣站在這裡,謝謝大家。

至此,應賢梅的故事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珍愛生命,珍惜當下

生活中真的有許多人,正經歷著你想象不到的艱難。

他們與命運抗衡,無論是已降臨人世卻飽受折磨的“腫瘤兒童”,還是歷盡艱辛寄託希望孩子降臨人世的“高危孕婦”,哪怕希望渺茫,哪怕心力交瘁,也要拼盡全力。

工作、生活也許努力就有收穫,而與死神抗爭,有時就算拼盡全力也無能為力。

你所不珍惜的東西,可能正是他們夢寐以求、迫切渴求、拼死守護的。

世間一切,除了生死,皆是小事。

生活中每一個困境,會成為我們走下去的力量,也會告訴我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人不是因為有意義才活著,人是因為活著才能尋找意義。

珍惜當下,願每一個人:

愛的時候不辜負人,玩的時候不辜負風景;

睡覺時不辜負床,一個人時不辜負自己。



創意社


看得很揪心。

高危產婦那集,生氣卻恨不起來。[可憐]

癌症兒童那集,蔡炫安肺部感染加重,最後眼睛都睜不開了,媽媽忍著眼淚和孩子自拍,想要留住兒子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點影像……那一刻我真的哭了。[流淚]

——甚至都有陰影了,看完沒多久我兒子突然說在學校的時候,腿疼、使不上勁兒……嚇得我請假帶他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把我笑話了,說孩子棉褲太厚了,運動褲子又有點小了,勒到腿部血管,引起血液循環不暢,就會覺得疼麻……[吐血]



孟婆牌奶茶就是香


一間醫院充滿著人間世事,治癒的喜悅,病痛的無奈,親情愛情友情交織,旁觀者也只能跟著主人公一起難過一起流淚。

高考報志願時好多人建議我學醫,說那是一門手藝將來好找工作,還有想學醫的同學因為不想違背道德收紅包就放棄學醫了,那時醫生對於年少無知的我們來說就是一種職業一個學科,還是一種考驗道德底線的職業。

慢慢的學醫同學開始抱怨功課難,各種科還都是好厚一本,實習太忙,過年都有回不了家的,還擔心深夜值班時醫鬧的過來打人......我開始慢慢明白醫生這個職業的深層含義。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不是一句說說就好的話。急救室為每一個病人傾盡全力去搶救,醫生會因為年輕患者救不回而難過;他們為器官移植的病人奔走,這讓我想起學校形態樓裡貢獻出自己遺體讓做研究的老教授;還有每一個奔走在拯救生命路上的天使,他們都是這個社會得以延續下去的支柱。

充斥在醫院裡的情感也是讓人感慨萬千。26歲未了孩子家人也為自己而堅強生活的抗癌媽媽,捐出所有器官的年輕小夥和他遲遲不敢下筆籤放棄治療的堅強爸爸,努力活好每一天的絕症患者,每一個小人物匯成了人世間,他們的喜怒哀樂就是留給人世間的印記。


阿杰看電影1980


2019年的第一天,《人間世》第二季播出了。

片子播出後,豆瓣評分高達9.5分,和第一季相比只差0.1分。

豆瓣熱帖裡問過這麼一個問題——“2019年的第一滴淚獻給了什麼事”

有人回答:《人間世》

的確,片子播出後,“看著看著就流淚了”“淚點低的慎看”這樣的話成為討論中的高頻詞彙。

今天,湯圓想和大家認真的聊一下《人間世》第二季。

和第一季一樣,第二季講述的仍然是醫院裡發生的事,9個攝製組歷經兩年的時間,拍攝了200多個對象,最後形成了這部紀錄片。

那麼,它記錄的是什麼呢?

疾病、痛苦、真實

和以往的片子不同的是,第一集《煙花》的聲音不是來自專業的配音員,而是一個小女孩。她叫杜可萌,不幸患上了骨腫瘤。

骨腫瘤,是一種多發於孩子身上的疾病,它發生的概率僅有百萬分之三。由於醫療技術的限制,目前,骨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並沒有太大的提高。

安仔,是杜可萌的病友,看起來他和普通的小孩並沒有任何區別。

用著搞怪的手機殼,喜歡豬排一類的油炸食品。在媽媽阻止他再吃雞排時,他還會插科打諢:

昨天吃的不是雞排

是豬排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認為,安仔是一個任性的小孩。

但是,當他站立起來時,那個晃盪的袖管,看著讓人心疼。

安仔平時幾乎不出門,當必須要出門時,他會全副武裝,然後將另一個袖管捏出一些形狀,再在把袖口塞到口袋裡,這才肯出門。

看到這裡,安仔內心敏感的一面才慢慢顯露出來。

去裝假肢的那天,是安仔最高興的時刻,他要求自己一定要裝美容手,滿懷期待地問醫生:“我以後能背書包嗎?”

假肢裝好後,他擺好姿勢讓媽媽拍照,然後從照片中選出看起來比較自然的那張。

看著照片,安仔笑了。但是我的鼻子,有些酸。

過年時,安仔的病情加重,此時癌細胞已經擴散至肺部,痛苦的安仔對醫生說自己已經到極限了

王思蓉也是這個病房中的一員,她的年齡比安仔要大,所以懂得也更多一些。當醫生和父母在病房外交流時,她總是想方設法要偷聽,生怕被瞞著什麼事

這天,醫生又把她的父母拉到病房外,商量著王思蓉的病情。由於腫瘤的擴散,王思蓉可能要面臨著截肢

作為一個青春期的女孩子,王思蓉怎麼肯截肢呢,她甚至還跟父母說過:如果要截肢,不如讓自己安樂死算了

一張張被病痛折磨得失去健康的面孔,真實,卻也讓人難受。

第二集《生日》,講述的是產婦們的故事。新生命的降生本來應該是喜事,但是這背後也藏有痛苦和無奈。

三十八歲高齡產婦在生產中大出血,出血量達到了六千毫升。

連產婦的家人也說:我們平時獻血才是幾百CC,六千毫升血要幾十個人來獻,幾十個人站這在這屋子裡得是黑壓壓一大片

最後,為了大人的安全,不得不切除她的子宮,血止住了,人也保住了。醫生清點止血紗布時,大的紗布用了20多張,小的紗布用了48張。這些浸滿血的紗布放在一起,除了血淋淋,我想不到別的形容詞。

像這樣為了孩子差點命都沒了的母親,不是個例:

因為腦積水過重,而需要在分娩前進行開顱手術的饒美玲

患有嚴重心臟病,前後住院四次只為了保住孩子的楊彩麗

血小板遠遠低於常人,隨時可能臟器出血,但還是想要搏一把的張麗

很難去說,這些冒險生子的女性是母性的偉大,還是生命的賭博

疾病、死亡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恐懼的。而《人間世》就恰好把你最恐懼的東西毫無保留的撕開給你看

但它也展示了人性中最美的地方:愛

愛、感動、珍惜

第一集過半,哭的鏡頭有二十個,在記錄痛苦的同時,也留下了感動。

王思蓉的母親聽到女兒可能要截肢的消息,難過地躲到病房外哭泣,這時另一位患者的家長送來一個紙箱,讓她墊著,說道:不能著涼,你要照顧女兒的

看到路邊有人乞討,明知道對方也許是騙子,王思蓉的母親還是往乞討的紙盒子裡丟了錢,只因為那個人抱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孩子患了重病

杜可萌舉著手機採訪每個人的新年願望時,護士說道: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健康快樂

為了讓孩子們過個開心的元旦,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們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場party,為孩子們扮上喜愛的卡通形象,連天氣都從多雲變晴了

家長、孩子、醫生護士,每個人臉上洋溢著笑容

《生日》裡為了搶救生命垂危的產婦,動用了全院最好的醫生。手術中,一位醫生說:

像這樣拼命為了孩子的產婦

我們也會拼命讓他們達到一個最好的結局

在疾病面前,雖然人有時會感到無力,但是人卻可以創造出這樣一個個感人的瞬間。感動過後,流淚過後,《人間世》還告訴了我們這些:

思考 規避

飽受病痛折磨的安仔、王思蓉看得人揪心一般的疼,而像他們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這部片子告訴我們一個殘忍真相:大部分患兒在早期沒有被重視,很多患兒在發現時已經是晚期。

如果父母對孩子身體上的變化早些重視起來,是不是很多事情結局就會不同?

第二集中,一位已經38歲的高齡產婦為她的第三個孩子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此前,她已經生育了兩個女兒,很多人看到這裡一定會想:是不是重男輕女

沒想到產婦本人痛快地承認了,冒險生子確實有這樣的因素在裡頭

除此以外,還因為:男孩承受的痛苦要少一些

看到這裡,彈幕的有些風向變了,從一味地指責重男輕女到有些心疼產婦

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和動脈高壓的產婦,不顧醫生和家人的勸阻,一定要生下孩子

產下孩子後,她卻最終去世。 事後,醫生也進行了反思:像這樣的產婦,一定要跟他們反覆做工作

第二集中,除了展現出感嘆母親的偉大與不易,也不禁讓人思考:雖然社會提倡女性有生育自主權,但是當產婦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作為醫院,是應該尊重病人的自主權,還是應該以救人為主?

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將自己代入情境之中: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的人是我,該怎麼辦?

代入感強,這是很多人看後的第一感覺,那些感動、眼淚,甚至迷茫、憤怒,都是出於把自己代入到拍攝對象所處的情境中而產生的。

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後,人們開始進行發散性思考,想到當前的醫療環境、生育環境、醫患關係等等,這才是這部片子想要反映的內核。沒有第二個安仔,也沒有第二個王思蓉,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生病看病的經歷,如果通過這樣一部的片子,而讓這些問題得到改變,這才是導演想要達到的效果。

當然,第二季播出後,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有網友認為,紀錄片最主要的還是應該如實地記錄,片中出現的一些場景,太過藝術化,像是一部MV

的確,和剋制、理性第一季相比,第二季的表現手法要更多樣化,呈現出感性的色彩。

還有網友提出:攝製組的題材簡直是勸退現場,讓人恐婚恐育

也有人說,片中存在著明顯的煽情傾向。

以上種種,都是第二季中不太令人滿意的地方。湯圓也認為,和第一季相比,《人間世》的第二季實在是不太一樣了。

它有些赤裸。對手術現場不加修飾的展現,雖然真實,但也的確讓觀眾有些難以接受。

它有些張揚。面對疾病和死亡,哭泣的鏡頭實在是太多太多。

而在關鍵的地方,它卻含蓄了起來。的確,透過片子我們能看到許多社會問題,但是我們能看到的只是問題的存在,至於問題的癥結在哪裡,並沒有提及。

舉個例子,片中提到很多患有骨腫瘤的兒童發病之初很容易被家長忽視,但是卻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孩子們的症狀沒有得到及時的警惕。是因為兒童體檢中沒有相關的檢查項目,還是因為骨腫瘤初期的症狀不明顯,又或者是因為其他的原因。

猶如隔靴搔癢,總讓人覺得,少了些什麼。

但不能否認的是,《人間世》第二季的確是一部不錯的紀錄片,它帶給我們感動,帶給我們震撼,也帶給我們思考。

9.5分,我想,它擔得起。


戲客Seeker


《人間世》是一場以醫院為拍攝原點,聚焦醫患雙方面臨病痛、生死時,通過全景化的紀實拍攝,展現真實場景,還原真實的醫患關係。醫院看上去嘈雜浮躁,卻是一座充滿人情冷暖的生死大樓。《人世間》的鏡頭之下,展現一個真實的人間世態。

有幸聽總導演周全老師講過兩個關於片子的故事,第一個是:800名醫學生職業第一課。他們在課上觀看了《人世間》,許多學生表示看了片子,想去做一個想裡面一樣救死扶傷,兢兢業業的醫生。第二個故事:上海的以為器官捐獻者的夫人。周全導演想要拍攝她,卻因為“人言可畏”被拒絕了。而當了解周全並非記著,而是《人間世》導演之後,那位女性改變了想法。“因為你們拍過器官移植並且是瞭解器官移植的。”說完這兩個故事後,周全老師說:“所以我們片子的意義在於,如果能讓一位醫學生選擇做醫生而不是醫藥代表,如果能讓一位進行器官移植的人的家屬能夠勇敢面對這個社會,而不是被所謂的無惡意的前人的吐沫星子堵住嘴巴。這才是我們覺得重要的事情”。

作為電視新聞類紀錄片,《人世間》之所以成功,一方面是真實,另一方面是能做到直擊人心。一部片子的好,不在於它的鏡頭有多漂亮,技術有多炫,拍攝的人有多厲害,關鍵在於它是否能改變一個人。


大咖電競


真實

電視劇我們看到的醫療題材的片子的第一感覺普遍是“假”!

最假的一點就是皆大歡喜的結局,真的,生命在病魔面前實在是脆弱。

《人世間》比電視劇真實的一點,敢於把死亡這個命題放在鏡頭裡。

我們總是在電視劇中看到患者健健康康的離開,其實對醫生而言,面對死亡,無能為力才是每天要面對的。



醫生護士需要錢來做安慰

醫生和護士或者真的壓力太大!

他們做的都是“救命”的工作。

所謂救死扶傷是醫生最大的成就感來源,

那麼醫生大部分時間要面對的是無力挽救生命的無奈。

社會上積怨深厚的醫患關係讓醫生有了太多的負面形象,

其實,基層的醫生和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一樣,

都在奔波之中。

《人世間》將醫生的真實生存狀況擺在鏡頭前,

特別是真實的細節,

醫生也狼吞虎嚥

醫生護士能享受到的快樂也僅僅是能有可樂蛋撻。


感謝《人世間》還原了一個真實的醫生的世界。

我們似乎可以明白為什麼醫生護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從事這一行,

我們的優秀人才為什麼紛紛外流,

醫生靠的是對職業的尊敬和救人一命的新年,

和老師一樣我們賦予了這些職業太多的使命感和崇高感,

而我們對他們,能回報的應該是真金白銀,

讓醫生護士這些救命的人,

有更好的生活。


老漢聊娛樂


我還活著

我身體健康

四肢健全

我有一雙能看見色彩的眼睛

粉的、綠的、紅的、紫的......

我可以聽見聲音

歡快的、傷感的、激情的......

我的皮膚可以感受陽光的溫暖、海的冰冷以及風的輕柔.....

我可以嗅到花香

我還可以吃很多很多好吃的東西

我可以學習知識

我還很年輕

我還有相對於們父輩來說更多的時間

我有很多機會

我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秒鐘

都是別人羨慕不來的

我還想說很多很多關於我的事

我覺得自己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運的人

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

在承受著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

他們努力微笑努力面對努力抗爭

也得不到命運之神的一絲憐憫

他們是多麼渴望花香草綠、渴望夜裡的霓虹燈

渴望生命能夠多出一分一秒.....

看了《人間世》真的想了特別多

我看著鮮活的生命在我面前轉瞬即逝

看著他們的笑臉與渴望生命的表情

看著他們努力對抗卻難逃命運

像一隻手狠狠的拽著我的心臟

像是要拽走一塊肉

心痛

無法言喻的灰暗感

一瞬間

就好像突然想象了自己的一生

明白了什麼重要 什麼不重要

我無法感同身受

我是罪惡的

在他們面前

因為我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東西

他們夜夜哭泣 也無法擁有

這一刻,我覺得連呼吸都變得珍貴了.....


拉風的寂寞cium


2016年,又一部紀錄片被推上了熱搜,刷爆了朋友圈。

它就是《人間世》第一季,它直面了醫院中最真實震撼的生病與死亡,讓很多人在看後直言“不敢看第二遍”。

這樣一部別出心裁的紀錄片,引起了社會的巨大反響,豆瓣評分也飆升到了9.6分。

時隔兩年之後,如今第二季又和觀眾們見面了。

第二季的《人間世》依然將鏡頭聚焦在醫院,那些身患重病但是卻無比堅強的病人,依然讓人淚崩。

第一集的主角是孩子。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個孩子,在本該最美好最朝氣蓬勃的年齡,卻患上了得病概率僅百萬分之三的惡性骨腫瘤。

片子的開頭就如萬根刺深深地扎進了觀眾們的心裡,他在病床上掙扎著,喊著:“這是什麼殺人醫療方式,我要呼吸!”

各種化療摧毀了他的身體,讓他脫髮,發胖,每天嘔吐。

而治療他的方式,是做手術,用鋸子、刀子將他的骨頭拿出來,切掉上面的癌細胞,再將正常的骨頭放回去縫好。

光是看著手術過程,我都覺得自己的腿生生的疼著。

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病痛中,他們,這些美好的小天使們卻用最甜的笑容,最樂觀的心態回饋著生活。

生病的女孩子依然愛美,她笑著說自己的病房就是美少女病房,但是當得知自己有可能要被截肢時,決絕地說請給我安樂死。

安仔喜歡運動,喜歡打遊戲,他羨慕遊戲裡的人物可以有很多條命,可以無限重來,可是自己的命只有一條。

截肢了的手也再也長不回來。

這一集的名字叫做煙花,煙花易逝。就如同這些孩子們短暫的生命,最後他們都沒有熬過去。

他們的生命才剛剛開始,就在最絢爛的時候戛然而止,讓人淚目。

這還是這部紀錄片的第一集,接下來相信還將帶給我們更多震撼的瞬間。


獨狼映畫


2019年元旦開始,紀錄片《人間世2》也開始播出了。如果可以用來評價,那就是不忍去看,又不得不看的紀錄片。

第一集煙花,鏡頭聚焦於一群年輕的骨癌患者。按照紀錄片孩子稚嫩口吻說的,這個病的患病概率就好像拿一枚硬幣,連續拋22次,全部朝上才會出現,而煙花所講述的就是這一群被上天不幸選中的孩子。

第二集生日,這次的主角是一群孕婦,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標籤,高危產婦。她們都有不得不生的理由,但同時身體條件讓她們又很難去生。而透過鏡頭,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無奈。

希望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這部紀錄片,因為它所能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感動而已。




娛生若夢


社會存在逼迫我們去思考。 在醫患關係緊張的今天,家屬往往將親人逝去的悲痛發洩到醫生已經盡力的基礎上,但也存在庸醫,耽誤患者最佳治療時間,導致患者死亡的案例。 如何理性的看待手術風險與生命奄奄一息的脆弱。 對於患者來說如何考量手術做與不做的矛盾。 對於醫生來說為何維護患者生命最後的一絲曙光,爭取將患者從死神手裡拉回來。 如何看待患者的死去與醫生醫術、醫德的關係。 如何化解患者家屬與醫生的緊張矛盾。 如何構建起患者與醫生的信任配合關係。 所有的問題都需要我們每個個體以及組織所要認真思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