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新型農貿市場:推廣「生鮮+餐飲」模式,捨我其誰?


看到標題,新型農貿市場:推廣生鮮+餐飲模式,捨我其誰?

一種保守聲音說,農貿市場就應該把賣菜的事做好,瞎搞什麼?這個傳統的模式沿用至今,要改變何其容易?說再多也不過是理想主義的一面之辭罷了。

一種激進聲音說,農貿市場是早該擺脫單純賣菜的侷限了,最好和民生相關的業態都試著搞一點,餐飲業態更要大搞。

農貿市場從成立之初到現在,都未曾超越賣菜的界線,但這並不是變革創新的底線。

畢竟時代在變,人的吃穿住用行在變,消費習慣也在變。

農貿市場擔當著農產品保供應、穩物價的重任,賣菜是主打肯定沒錯。但還有一個重要角色在時代的驅動下,環繞著農貿市場蠢蠢欲動,“等待收編”。

這個重要角色就是的餐飲小吃。

從國外的著名market來看,它是生鮮檔口的最佳搭檔。


新型農貿市場:推廣「生鮮+餐飲」模式,捨我其誰?


聖勞倫斯菜市場(加拿大多倫多)現做現吃

新型農貿市場:推廣「生鮮+餐飲」模式,捨我其誰?


Mercado Central迷宮式的小吃檔口

再說回中國,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大型生鮮市場遍地開花有資本試水、戰略發展等主觀原因,但最根本的推動力還在於現階段老百姓的消費需求,使得“生鮮+餐飲”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

換句話說:不是馬雲造就了盒馬的出現,是時代造就了盒馬。

總之,現階段的民生需求和野蠻崛起的強勁對手(例如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告訴我們新型農貿市場開啟“生鮮+餐飲”模式,是時代所趨,勢在必行。

A/農貿市場引入“生鮮+餐飲”模式的必要性

一、符合時代和民生需求

每一個人都離不開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決用餐的方式變得五花八門,有人喜歡自己買菜帶回家做,有人喜歡到外面吃,有人喜歡點外賣.......

在城市,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外面果腹,這就促進了餐飲業的發展。對於農貿市場而言,如何抓住那些不想做飯的消費者?是讓他們白白流失還是想辦法為他們提供便利,順利實現農貿市場順應時代發展的變革?

答案就是,引入豐富的餐飲小吃業態。讓人們一想到農貿市場,依然會認為這裡是解決一日三餐飲食的便捷場所。


新型農貿市場:推廣「生鮮+餐飲」模式,捨我其誰?


說到農貿市場揹負的這個“場”字,不僅單單指的是市場,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民生之場,需要對民需民求有敏銳的嗅覺。

因此,農貿市場完全有能力也有先天優勢,在民生餐飲這一塊分杯羹,真正擔當起順應時代需求解決民生問題的重任。

二、互利共贏,提高攤位溢價

賣菜與餐飲結合在同一個“場域”裡,可以實現互利共贏,為什麼這麼說呢?

對餐飲業態而言,就近取貨,節省了通訊成本、時間成本、物流成本,菜場的自帶人流屬性又提高了餐飲消費坪效。

對菜攤而言,餐飲業態的入駐,可以有更多的盈利機會(與餐飲老闆進行食材合作),有效提高菜場攤位的生意。

對市場而言,可以吸引人流,提高攤位溢價。

有人會說,餐飲豐富了,老百姓還有誰去買菜?這是一種狹隘的市場觀。為什麼呢?菜場+餐飲模式滿足了老百姓需求這一點不能否認,而農貿市場歸根結底還是要從百姓需求出發,才能生生不息


新型農貿市場:推廣「生鮮+餐飲」模式,捨我其誰?


三、提高市場經營效益和管理能動性

“菜場+餐飲”模式一旦成功,人流量進來了,商戶篩選和入駐、租金等主動權就會牢牢掌握在市場方手中,那麼市場的經營收益也會大幅提高。

新型農貿市場匯聚民心,在全國呈發旺增長趨勢,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和人才就會不斷湧入,管理能動性才會最大化被激發。

這將是益民益商的好事。

四、促進與旅遊等跨業銜接

隨著旅遊熱潮的興旺發展,很多外地遊客到一個地方,就會去當地菜場看看,這裡是體味風土民情的絕佳場地,如果能順便吃到當地特色小吃,在旅途中享受到物美價廉的餐飲之樂,那麼就會對當地留下美好的印象,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最重要的是,遊客飽了口福,留下美好的口碑,市場也更加興旺。

隨著當地特色餐飲和小吃的入駐,農貿市場就更有底氣找旅遊社合作,打造更接地氣的旅遊路線,獲得額外的營收。

另外還可以跟當地學校合作,推動新生代的食育教育的發展。

五、改善城市管理秩序

現階段的農貿市場周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流動小吃商販此起彼伏,如果可以收編小商販,讓他們憑藉手藝和美食進駐市場內的美食檔口,不用因為城管而擔驚受怕,也算是為維護城市秩序做了一件好事。

B/假設模式成立,要注意什麼呢?

一、市場設計要求更高

生鮮+餐飲對設計要求更高,設計細節更復雜,消防設計、排煙排汙排水設計、水電設計......都需要有專業的農貿市場設計隊伍來把關,稍有紕漏就會出現影響市場管理和顧商戶體驗的棘手問題。


新型農貿市場:推廣「生鮮+餐飲」模式,捨我其誰?


二、市場管理成本大

隨著業態的豐富,人員的增多,也增加了市場管理成本,用人成本。但另一方面,也倒逼市場管理向專業化、制度化、成熟化方向發展,形成一套完整的規範管理體系。

三、主打快消式飲食小吃檔口

農貿市場內的餐飲要以快捷式小吃為主,讓消費者可以實現10分鐘內解決用餐問題。

一般人們來菜場都是為了快消,買完菜就走,這個是一貫而來的習慣。

農貿市場自帶快消屬性,這就要求開設的餐飲檔口可以在5-10分中內解決果腹問題。

這也印證了為什麼菜場外圍的流動攤販選擇快捷式小吃,生意火爆的原因了。

Mercado Central(智利聖地亞哥)五分鐘解決用餐

四、餐飲檔口合理設計佈局

農貿市場發展小而美的餐飲速食檔口,如果有10+數量的小吃鋪子,這些小吃鋪子怎麼設計,如何佈局,才能方便消費者又實現高坪效?

可以參照Mercado Central(智利聖地亞哥)小吃檔口設計:左右兩側烹飪+前後兩側鏤空用餐,製作區與餐飲區一體。也可以參照中國特色的美食街或大排檔佈局,餐飲區與製作區分離。


新型農貿市場:推廣「生鮮+餐飲」模式,捨我其誰?


Mercado Central(智利聖地亞哥)小吃檔口設計:左右兩側烹飪+前後兩側鏤空用餐

新型農貿市場:推廣「生鮮+餐飲」模式,捨我其誰?


國內美食排擋:餐飲區與製作區分離

五、市場還需要深度調研

近些年,湧現出的盒馬生鮮、超級物種採用生鮮+餐飲組合的模式,也讓我們看到以海鮮深加工為突破口的行之有效。但是昂貴的人均消費,想要實現每天去,餐餐去,並不現實。

為了實現差異化競爭優勢,農貿特色的生鮮+餐飲必然要走親民路線,更接地氣,更具特色和不可複製性。

每個農貿市場的情況不同,需要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做出自己的特色。

也許,在未來只有農貿市場適合把親民、在地飲食消費的大梁挑起來。


寫在結尾的話--

農貿市場這個平臺

因為有關乎民生的公益性質,

朝這個方向去思考,

才能賦予農貿平臺無限發展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