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未來改造新趨勢


農貿市場:未來改造新趨勢

長期以來,農貿市場給人留下的刻板印象是低端、廉價、髒亂差。如何讓傳統農貿市場脫胎換骨? 提升農貿市場整體形象和智能管控? 傳統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將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打造地標性複合型市集 眾所周知,農貿市場是現代城市經濟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城市、鄉村中農副產品、零售產品交換的重要場所。正所謂,"小菜場,大民生"。農貿市場可以說是事關千家萬戶之生存,國家民生之大計。日本的築地、杭州的紅石板、廈門的八市、鄭州的中原老集市……這些標誌性的農貿市場菜市場更能體現出一個地區的風土人情,折射一座城市的形態和居民的生活面貌。鼓勵新型業態市場發展,重點打造精品特色農貿市場,力爭融入時尚、文化、創意、特色、品牌等新元素,融合旅遊、休閒、購物、餐飲等行業,創新經營業態,使農貿市場從傳統農產品購物場所轉變為現代化消費服務平臺,藉以提升商業服務能力及食品安全環境,使農貿市場成為城市的窗口、文化的窗口。

(二)強化生鮮供應鏈,在農貿市場行業中建立專屬生鮮供應鏈 徹底打通"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實現人、財、物的全面實時監控,在複合型市集中設立農民合作社、自產自銷、平價自營等專區,實現產銷有效對接,真正解決農民"賣菜難"和市民"買菜難";大力發展農貿市場及產業鏈信息化改造,實施農副產品流通全鏈條、可視化管理,實現食品溯源,切實保障食品安全。

(三)實現食品安全全程溯源 區別於傳統市場在肉菜類供應上的"各自為政",複合型市集利用自身整合優勢,為市場商戶尋求穩定、可靠的上游供應商,積極引進"中央廚房"模式,配備農藥殘留檢測室,加強市場銷售食品的抽樣檢查,實現從銷售到餐桌,養殖、加工、銷售的每一環節都可追溯、可查證,從程序上大限度的保證食品安全。

(四)線上+線下雙聯動,實現全面智能化互動 充分藉助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打通線上線下經營渠道。積極發展網上交易和物流配送,以新鮮、快捷、便利、安全為主要目標,結合電商及配送平臺,建立直供直銷、網上訂購、連鎖配送等模式,線下交易為線上商城導流,線上商城流量反補線下,滿足新時代下的消費者的不同場景購物需求,同時助力商戶實現多渠道經營,形成打造智慧複合型市集。同時,要求農貿市場範圍500米內原則上不得設立"臨時交易點";農貿市場範圍200米內不提倡設立與市場內經營水產、肉菜、蔬菜、豆製品、熟食等同類商品的經營單位。

(五)打造持續進化型新型智慧農貿市場,助力實現智慧城市 複合型市集可以改變國內傳統農貿市場管理方式,通過雲計算、物聯網、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的創新應用,以智慧化、數字化,技術化、標準化方式改造傳統農貿市場,以市場交易系統、智慧管理系統、智慧食安平臺(檢測、溯源、追蹤)、智慧物流、O2O電商平臺等系統平臺和配套硬件產品的供應,打造國內現代化智慧農貿市場標杆。並可以供應鏈管理、食品安全溯源為基礎對接政府大數據平臺,實現多元化服務功能和智慧化、規範化管理運營,解決政府監管難題,助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農貿市場是聯繫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重要紐帶,是城鄉居民"菜籃子"商品供應的主要場所和流通的主要渠道,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推進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增強農貿市場治理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只有有序的日常管理、完善的監管制度,貼心的人文關懷,整潔的環境佈局,誠信的市場交易,高效的運營管理,才能擁有安全放心、環境舒心、服務上心、經營誠心的新型智慧農貿市場,才能將"菜籃子"工程真正的落到實處。 而從市場抉擇的角度來看,投資價值是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的。專業市場比老菜場具有更明顯的潛力,也更能適應社會、民生髮展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