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農村能吃到的“酸咪草”,其實能夠清溼熱,還能散瘀消腫止痛

在農村,除了尋找各種各樣的野果能夠帶給我們美味和驚喜以外,很多野草也能成為兒時的“小零食”。酢漿草就是其中一種,說這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說到酸咪草或酸酸草大家肯定就馬上明白了。

酢漿草,又叫酸酸草、酸咪草,是屬於酢漿草科的植物,在我國分佈十分廣泛,且在路邊、田邊往往就能輕易找到。植物由小小的三瓣葉子構成,匍匐生長,通常一長就是一大片,花朵一般為淡黃色。採食稚嫩的葉子,嚼起來酸酸的,還是蠻有滋味的。但吃之前一定要清洗乾淨!

農村能吃到的“酸咪草”,其實能夠清溼熱,還能散瘀消腫止痛

其實酢漿草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民間草藥,可以入藥使用。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酢漿草主要的入藥作用和養生價值。

1.清熱利溼

酢漿草性寒,具有清熱利溼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各種溼熱導致的疾病。比如溼熱困阻我們的脾胃導致洩瀉或者痢疾;以及溼熱下注於下焦,阻礙了腎和膀胱氣化功能導致的淋證,特別是熱淋和血淋,都有比較好的療效。此外,酢漿草還能用來改善溼熱型黃疸,使用酢漿草15至30克,水煎服,或用鮮草和米泔水搗汁服治療黃疸型肝炎。

農村能吃到的“酸咪草”,其實能夠清溼熱,還能散瘀消腫止痛

2.涼血散瘀

酢漿草能深入血分,起到涼血散瘀的作用。跌打損傷以後,出現局部瘀腫疼痛或者是被水火燒燙傷,可以使用酢漿草外敷加內服,起到散瘀止痛的效果。同時,酢漿草能夠涼血,從而達到一定止血功效,所以內服對於一些血熱導致的鼻血、咯血等常見的出血也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農村能吃到的“酸咪草”,其實能夠清溼熱,還能散瘀消腫止痛

3.解毒消腫

酢漿草除了清熱,也有很好的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熱毒導致的局部腫痛也能提供很好的療效。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可以內服,而皮膚表面的疔瘡、癰瘍也能直接用鮮品外敷以消腫止痛。藥理研究也發現酢漿草對於金葡菌有明顯抑制和殺滅作用,所以還能起到抗菌抗炎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