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Smart年虧7億被戴勒姆拋售,為何收購方不是北汽而是吉利?

Amber955


中國的北汽、世界的吉利

這麼定義可能有人不認同,然而事實就是如此;北汽集團對smart很難產生興趣,有地方保護的北汽新能源在北京市場銷量非常理想,且車型多以小微型純電動為主;且北汽旗下有多家涉足共享汽車的子公司,銷量大起大落也多為這些公司有沒有采購計劃的影響;再次北汽已經有北京奔馳,其權重遠大於smart!

所以北汽不需要這個連年虧損的吊車尾,對於老徐而言毫無吸引力,不過吉利需要smart、奔馳也需要吉利。

把吉利汽車定義為世界的吉利,原因在於這家車企的野心遠不止國內市場,從收購沃爾沃和寶騰可以看出端倪。這兩個品牌在被吉利接手之前經營狀態已經岌岌可危,然而在吉利收購之後沃爾沃轎車從消失的邊緣再度成為國內的二線豪華品牌,市場佔有率也在逐步提升,這是在佈局沃爾沃預計“反攻”歐洲市場並且能拉領克一把的儲備。

寶騰汽車是吉利佈局東南亞的跳板,以博越換標的寶騰X70也是馬來西亞的熱銷車型之一,一度超過本田的銷量,這些是國內消費者往往看不到也不關心的。其次還有路斯特蓮花汽車預計衝擊超跑高端,英倫汽車在英國建廠已經成為英國出租車的代表車型,這些說明了吉利是有一定全球影響力的,而且其志非小。

但是吉利汽車也有明顯的發展障礙,國內汽車領域電氣化轉型的速度太快,吉利汽車在電驅領域落後一線國產20年只多不少;雖然重資投入了三電系統的研發升級,但技術不能一蹴而就,在技術落後的發展階段必須另闢蹊徑。

對於這類車企而言唯一的持續發展方式是模仿北汽依靠共享出行自產自銷,而共享出行的理想車型為微型電動代步車;吉利汽車在微型車領域幾乎是空白(熊貓已經是過去式),依靠帝豪EV等車很難獲得市場接受,所以與奔馳合資成立高端出行也難有起色。

那麼發力微型車新能源則是吉利必須要走的一步棋,獨立品牌推出全新車型市場認可度會很低甚至會被各種質疑,最後只有一種方法見效最快也最好。

這一方式是收購一個高知名度的微車品牌,長城收購了mini是對吉利的啟示,奔馳旗下年均虧損數億歐元的smart已經有被奔馳壯士斷腕的計劃,在這一節點吉利拋出橄欖枝無疑以一拍而合。

奔馳拋出了這個敗家子,吉利獲得了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微車品牌,一旦在全面電動化之後不僅盤活了吉利的共享出行,甚至能成為吉利打開全球市場與沃爾沃、寶騰、蓮花、英倫並肩的又一生力軍。

所以這次收購smart對於吉利非常重要且是穩賺不賠的,當然似乎也只有吉利需要smart;在吉利旗下這個品牌後期會有什麼令人大跌眼鏡的車型出現,還真是值得期待的一件事。(天和Auto撰寫,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天和Auto


不明白啊

斯馬特年虧損七億

被母公司戴姆勒拋售?

到底是年虧損還是共虧損呢?

還有按照新聞標準題目應該說出

這七億到底是美元是歐元

或者還是什麼元

這個信息很重要啊!

這樣讀者就可以迅速作出換算

到底是年虧多少人民幣了吧?

還是感覺哪點不合適

這斯馬特可不是生產一年兩年了吧?

那如果不是僅生產一兩年

那到底虧了多少年?

這種寫法不禁令人疑竇叢生?

照這麼個模糊說法

應該是不收的對了

收的咱們也不好評論了!

這如果戴姆勒奔馳都養活不起的傢伙

那誰能夠勝任這個監護人的責任呢?

說北汽不接是因為北汽奔馳合股

肯定北汽不會接

接就是左手倒右手

吉利接什麼道理呢?

吉利汽車的品牌

自有的➕收購的都數不清了吧?

這麼多品牌投入的財力人力物力

不可預計的費用很大吧?





福筱航


中國人喜歡大一點的車


莫離124905153


在我國smart就是個笑話


dnsn33322


遇見同樣的美女,有些人玩的開學,有些人失敗


德致酒超


據說是合資,吉利順勢增持戴姆勒股份的操作,收購就沒必要了,吉利不缺小型車,況且smart也沒什麼好品質好口碑,雞肋一個


沿途走過皆是風景


因為大股東(吉利)不同意賣給北汽


花生粉


吉利沒收購吧,是合資在國內開發中國市場


紅車團


因為吉利是他們的股東啊


小雨的汽車驛站


這個車確實沒什麼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