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胡小明:CIO的思想方法

1.什麼是思想方法?

思考是大腦的本能行為不能直接操控,但可以提出一些有助於提高思考效率的建議,這就是討論思想方法的意義。

思想的作用首先是認識世界,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理解與猜測既對立又不可分,猜測幫助理解,理解引導猜測。學英語時常有這種體會,內容熟悉時英語就容易聽懂,因為含義容易猜測,人們不能直接操縱理解卻可以用猜測能力幫助理解,猜測能力反映了預測的直覺,是認識世界學習知識的重要工具。猜測能力來自對已有知識的深入理解,這種理解會提升知識的方向感,知識方向感越好學習新知識會越快。

思想的另一個作用是改造世界,改造世界需要創新思維,要在頭腦中構建未來的藍圖,創新思維中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理論的創新也離不開想象力,想象力來自對實例的見多識廣和對知識的深入理解,猜測力幫助人理解,想象力幫助人創新。

2.CIO的思維層次

CIO思維不能漫無目標,機構需要CIO的思維減少信息化發展的不確定性,其思維成果應當對機構有更大價值, CIO應儘快由執行層思維提升為決策層思維。CIO經常是由信息技術主管提升而來,技術主管常是執行層思維方式,只關注“怎麼做”,而決策層的主要職責卻是選擇“做什麼”。

“做什麼”是發展方向的選擇,選擇對機構最有價值的目標並非易事,信息化目標選擇無章可循,構想目標藍圖需要極大的創造性,恰當的目標選擇是CIO的核心貢獻,其價值遠勝過有章可循的“怎麼做”,後者可以委託公司代辦,信息化目標選擇主要靠CIO。

判斷一項工作的價值要看對不確定性空間的壓縮幅度,在“做什麼”的廣袤空間中確定目標,是對不確定性空間的巨大壓縮,而“怎麼做”對不確定性空間壓縮的範圍就小得多。

3.知識在人腦中的組織

複雜多維的知識以何種結構在人腦中存儲是很有意思的問題,文件系統與數據庫不同的使用效率會對此有所啟示,文件系統便於資料收集卻不如數據庫使用靈活,說明計算機數據存儲結構直接影響使用效率,由此想到知識在腦中的記憶結構會影響知識使用的靈活性。有人知識多卻不善使用,有人卻能舉一反三,為使知識應用更靈活,優化知識記憶的組織結構很重要。

知識記憶靠神經元自組織完成,神經元之間反覆連接會形成熱線,如同頻繁的人際合作會形成更親密的關係,記憶與連接構成了知識在人腦中的網絡結構,類似於網絡數據庫。知識結構反映了連接熱線的分佈,而連接熱線的通暢度取決於應用頻繁度,知識的頻繁使用不斷完善頭腦中知識的網絡架構,越動腦越聰明由此而生。

人腦的創造力與跨領域的知識連接有關,類比思維可以在不同知識領域之間建立連接,多領域的知識連接會增加創造力,在不同知識領域中遨遊,在高層次上尋求知識理念間的啟發性,在不同概念間建立聯繫就是創新,經常進行這種思維練習的CIO創造力會越來越強。

4.數據思維與網絡思維

互聯網發展方向常見兩類口號:“數據導向”與“萬物互聯”,不同的口號引導著不同的思維方向。

“數據導向”迎合了大數據應用熱潮,大數據分析大量用來發現數據間的相關關係來改進工作,如為客戶畫像、推薦商品等,大數據信息要經過人腦加工才能使用。數據導向鼓勵人們利用數據改進工作,支持政府機構改進服務。數據導向並不研究網絡本身,網絡只是獲取數據的渠道;

“萬物互聯”突出網絡思維,強調智能服務與物聯網應用,重點不是數據挖掘而是網絡自組織連接湧現的創新機會。網絡靠連接而成,互動連接是網絡自組織的基礎。規模化自組織連接會湧現出意想不到的整體效果,是微觀層次無法理解的宏觀效應,億萬神經元自組織連接湧現出人的智慧,城市智慧也是自組織湧現的結果,多樣化的網絡連接是創新之源。

網絡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會空間,機會導向的網絡思維對創新企業更有幫助,輿論界對網絡思維的宣傳不如對數據導向宣傳重視,只因為前者不如後者直觀易於處理,網絡思維並沒有規範的處理辦法,理解網絡湧現需要更大的想象力,網絡思維的核心優點是能夠為企業發現更多的創新機會。

5.在湧現層次上思考

不同層次上看到的內容會不一樣,一幅油畫貼近看和退後幾步再看感覺會大不相同,近距離看到的是筆法,遠距離看到的是意境。距離遠近意味著對忽略的不同選擇,遠距離忽略細節,近距離忽略整體。

過度重視細節會影響整體思維的質量,細節詳盡的頂層設計整體質量無法保證。網絡思維把精力放在對湧現結果的認識上,研究自組織網絡連接怎樣互相影響發揮作用,偶然性因素怎樣被抵消,必然性因素形成的反饋機制怎樣影響全局變化,湧現層次的觀察才會看得更透徹。

愛因斯坦認為不能在產生問題的層次上去解決問題,而應當在更高的層次上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停留在具體的層次上容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跳出具體業務層次才能看出互聯網發展的整體趨勢,理解互聯網思維的創新含義,對於推行互聯網 + 模式很有益處。

互聯網技術發展正在面對移動互聯、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大融合的局面,網絡、技術、數據的融合會湧現智能化創新的巨大空間,CIO在湧現層次上思維必將有效提升想象力。

6.加強悟性的練習

學習新概念常有兩條渠道,一條是文字解釋,查字典、搜索互聯網及專家的規範解釋,可以獲得對概念的清楚描述,這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未建立由生活經驗到新概念的感悟。

另一條渠道是通過對實例的反思來領悟概念,不滿足對概念的文字解釋,而是針對大量實例去思考,從實例中悟出概念含義,這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過程,也是概念發現過程的重演。發明新概念的思想家是沒有字典可查的,只有對事實苦思冥想直至豁然開朗,悟出能夠解釋其所有疑難的新概念。從現象感悟的思維方式是開創新概念的唯一途徑也是深入理解新概念的重要途徑。

理解概念的途徑直接影響概念應用的靈活性,從解釋獲得的概念只能返回到解釋,由實例悟出的概念容易返回到實例,感悟形成的理解納入了更多經驗與思考,應用會更靈活。正如黑格爾所言,一句格言由飽經滄桑的老人講出與年輕人講出意義不同,老人在格言中納入了一生的體驗,而後者的生活在格言之外。

7.警惕常識錯誤

人們思考問題都要設定前提,前提是無需思考的假設作為思考的出發點,信息化討論的前提經常來自信息化的常識,從眾心理與缺乏嚴謹的思維習慣導致對信息化的常識從不懷疑,而在思想家面前,常識只是省略了條件的科學結論,在穩定的環境中暫時省略條件還可行,但是在變動的環境下條件是不能省略的,科學真理超出條件一步就會變成謬誤,以忽略條件的常識作為討論的前提是不嚴謹的,不能保證前提正確的討論毫無意義。

CIO思維的嚴謹性十分重要,在其思維的過程中,審視前提的正確性是第一步。任何信息化常識的應用都要先明確邊界,邊界未明確的結論不能採用。信息化思想家對流行的信息化常識始終抱有極大的懷疑,CIO也應對常識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8.嚴謹思維與知識積累

對思維方式的討論常會提到著名的李約瑟問題,為什麼現代科技發生在歐洲而沒有發生在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人們從不同視角進行了大量分析,本文的補充是,不嚴謹的思維方式阻礙了科學知識的積累,使科學體系無法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產生。

現代科學體系是在嚴謹的希臘推理邏輯基礎上產生的,希臘的辯論文化促成邏輯推理思維的完善,歐幾里德幾何學是典型的代表,精準的思維結果以定理形式呈現,定理是完備性思考的成果,數學定理經過嚴格證明,定理體系讓後人可以在前人定理的基礎上再思考而不必擔心基礎的正確性,使得科學研究成為接力過程,進而搭建了科學體系,在體系構建中聰明不如積累機制重要。

嚴謹的思維成果可成為加速思維的工具,圍棋高手能同時與多人對弈,重要原因是掌握了許多定式,定式是經過窮舉證明的最佳走法,可大大節約其思維時間。對問題透徹的思維成果可在日後經常調用提高思維的效率,問題想得快不是靠聰明而是靠思維成果的積累,有更多成熟思考過內容可跳過,能將更多精力聚焦於新內容。能夠耐心把問題思考透徹有望成為該領域的思想家。

9.追求思維的藝術

思想方法要追求真理和美,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付出努力,外界標準往往是最低標準,自己的審美觀才是決定何時終止努力的決定性因素,審美觀決定工作成果的最終質量。

科學界的帶頭人都是追求美的思想家,思想之美的特徵是清晰簡潔,開普勒三定律不如牛頓的萬有引力深刻簡潔,使萬有引力更被讚許和應用,麥克斯韋方程是美的,圖靈機的構想是美的,愛因斯坦一輩子都在探索統一場論亦是在追求理論的完美,發明家也是在追求美的努力之中,喬布斯的蘋果就是典型的例子,審美觀是驅使人們不知疲倦改進的動力,對美的追求在生產工藝中表現為一種匠心精神,真正的藝術家對美的追求永無止境,熱愛自己職業的人都會像藝術家那樣執著,一流的成果產生於一流審美觀的挑剔中。

最優秀的CIO是把工作成果當藝術品來追求的人,藝術的審美觀越高成就也會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