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山西運城,半山腰2戶人家,7旬打酸棗大娘說:我叔住在上邊


近日,攝影師和影友來到山西南部的黃土山區採風,我們聽說黃河岸邊的一條大溝的山坡上還住著2戶人家,我們步行了半小時氣喘吁吁的爬上了山坡,遠遠望見一戶人家,黃土崖下黃土門樓顯得非常的黃土,老樹和半掩的柴門,儼然一幅國畫,看上一眼便是濃濃的黃土鄉愁。

在山路的一側一位白髮的大娘正在採摘酸棗,打過招呼我們同她交談起來,老人說老伴去了另一個山頭打酸棗去了,自己在家裡做完做飯等著老伴回家,利用這個閒工夫隨手在近處採點酸棗,今年價格不太好2.1元1斤,因為鮮酸棗“壓稱”所以不論紅的綠的她都要一起採摘。

大娘說今年已經年過7旬,他和老伴住在上邊的土窯院子裡,這裡以前有十多戶人家,前幾年都搬到山上去了,現在只剩下2戶人家了,你們往上再走200米,那裡是我叔和嬸子住在哪裡,我叔在上邊,可以去哪裡看看。


我們按照白髮大娘的指的路線,沿著一條小道繼續向前,忽然草叢裡跑出一隻白母雞,它帶著3只小雞雞,雄赳赳的從我們眼前走過,這種久違了的場景讓大家都不約而同的舉起了相機。

走上一個小山坡我們聽見了小狗的吠叫,尋聲我們找到了白髮大娘的叔叔家,黃土小院子裡,看到這位大娘正在打掃院子,看到我們立刻停下了掃帚熱情的打著招呼,問吃問喝,我們覺得好像就是回到家的感覺。

大娘說他和老伴今年也是70多歲,和住在另一家的侄子是同齡人,侄子是老伴的本家,他們年齡一般大,侄子對他們很尊重,平時不叫叔嬸不說話,農村人就是講究多,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大娘的話讓我們重溫了農村人對輩分的認真,這也讓我們聯想到自己小時候在農村常常經過的事情。


大娘把我們讓進土窯洞,她坐在炕上收拾了起來,說道家裡平時沒人來,炕上很亂讓你們笑話。現在自家的孩子也搬在了山上的新房,自己也有新房子,但是住不慣,老兩口覺得還是土窯洞裡冬暖夏涼住著舒服,所以沒有聽孩子的話一直生活在下邊。

現在小山村只有叔侄兩戶人家,但是還一直通著電,就是吃水要從山上用車拉下來,今天大娘的老伴就是上山拉水去了,家裡平時吃的糧食都是孩子們供應,零花錢有農村老人的老年金,自己在家裡養著土雞賣點土雞蛋就夠了。

這是大娘另一個窯洞放著的紡車,她說幾十年都不用了,留著是個念象。

聽了大娘一番話,我們都有回家的感覺,影友們就把大娘存下的土雞蛋買了大部分,老人家說價格是9元1斤,影友說按10元1斤好算賬,過完稱大娘多放了2個雞蛋,她說不能讓你們吃虧。山區農民的善良可見一斑。

我們返回的途中又走進了白髮大娘的家,聽到我們的說話聲,老兩口走出了土窯洞,招呼這大家進窯洞去吃點飯。

中午11點了土窯洞內兩位老人才吃著早飯,大娘說孩子們外出打工去了,自家在山上建的新房還沒有完全建好,所以只能在下邊再住一段時間,年紀大了腿腳不好了,這裡退耕還林,山地都種上了雙季槐,價格不行,所以平時還要打酸棗,挖藥材賣點零花錢。

吃完飯大娘把我們帶過去看她和老伴這幾天打下的酸棗,她說這兩天不知道為啥客商不收了,打下的酸棗只好放進窯洞裡,這樣不會少份量,可能過幾天客商還會來收,希望能漲價,賣個好價錢。

圖為大娘的廚房和土門樓,看上去幾乎還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樣子,儘管不是很現代,我們卻感覺很親切。

離開的時候白髮大娘把我們送出了小院子,一再囑咐下次再來玩。

貧瘠的黃土地上留守者同歲的叔侄兩家4個老人,堅守這一方厚土,這千百年的黃土謠就這樣流傳了下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再也拍不到這樣的黃土風情,濃濃的黃土鄉情也會慢慢遠去。鄉愁啊鄉愁,留住了這一抹黃土鄉愁。【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