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2019中國大企業發展的趨勢、問題和建議(十)

三、以世界一流企業建設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黨的十九大以來,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多重挑戰與壓力,我國企業積極主動多方位採取措施,邁出了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堅定步伐,在結構調整、資源優化配置、資產質量提升、效率效益改善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就;但與歐美領先龍頭企業相比,我國企業在發展質量上還與世界一流企業具有不小差距。2019年,世界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仍將延續,世界經濟增速可能小幅回落,主要經濟體增長態勢進一步分化;國內經濟面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上述六個方面問題的存在,以及需求走弱、投資疲弱、金融與實體發展失衡、產業體系重構,都對穩增長目標的實現構成嚴峻挑戰。困難固然存在,前景未必不佳。廣大企業家既要清醒認知當前面臨的困難,也要堅信中國經濟的韌勁,堅定發展信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科學謀劃與部署,帶領企業沿著高質量發展正確道路,不斷攻堅克難,矢志前行。

(一)轉變創新戰略,聚力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突破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6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指出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繫,是世界大勢所趨,是發展形勢所迫,是中央在新的發展階段確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關鍵、帶動整體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近年來,大企業在落實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方面積極行動,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但在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的突破上卻建樹不多,國外在關鍵技術核心技術上“卡脖子”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緩解。

解決技術上“卡脖子”的問題,關鍵還是要靠大企業。與廣大中小企業相比,大企業更具創新投入能力,更具創新能力積累,更能承擔創新風險,而且更有義務承擔與履行推動民族產業技術進步的責任。尤其是國有企業,更應承擔更多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突破責任。大企業既要認真總結技術創新的成就,更要反思技術創新上的問題與不足;要在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對創新戰略進行根本性的調整,圍繞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來重新規劃創新戰略,聚焦創新資源,凸顯創新引領與示範作用。

大企業應當成為創新投入的典範。大企業在創新投入上的典範作用,應當從兩方面進行展示:一是要努力帶動中小企業持續穩定增加創新投入總額,不斷提高研發強度。當前我國大企業的研發強度儘管在波動中有所提升,但離具有競爭力的研發強度還有一定距離。從產業橫向比較看,2016年中國製造業研發支出9651億元,約為美國的66%;中國製造業研發強度為1.0%,遠低於美國的4.4%。代表性企業層面,據歐盟2017年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企業排行榜,中國376家上榜企業研發支出中值480萬歐元,約為美國的70%,中國上榜企業平均研發強度8.6%,而美國企業高達29.7%。上市公司層面,2017年A股上市企業總研發支出5468億元,僅為美股的22%;中國上市公司平均研發支出1.9億元,僅為美股的13%。大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縮小與歐美企業在研發強度上的差距。二是要調整研發投入結構,增加對基礎研發、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爭取在重大發明創新上早日取得突破,而不是長期滿足於改良式創新;應提前做好技術儲備,以免陷入技術競爭或技術壓制的被動局面。在這方面,華為的成功經驗值得學習與借鑑。每年高達14%以上的研發強度,成就了華為在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上的突破,即使是面臨美國的極端技術壓制,也能有自己的備選替代方案,不至於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嚴重不利局面。

大企業應當爭當創新範式的典範。信息化為創新提供了新工具、新平臺,傳統創新範式正在被新的創新範式所取代,開源式創新、開放式創新日益被企業所採納。開放式創新突破了傳統封閉式創新模式對企業創新的約束,強調引入外部創新能力,整合外部創新資源,在開放式平臺上聯合進行技術探索,這無疑將有助於彌補單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侷限,加快企業創新步伐。打造開源平臺已經成為信息化3.0時代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方向,基於開源平臺的開源式創新,也正在以非傳統創新方法將個體層面和集體層面的創新知識和資源有機結合並共同創造一種公共產品。有機構預測,到2030年開源技術將得到更加深入的應用,將有更多創新基於開源技術,開源技術也將滲透進企業應用的方方面面。作為大企業,應主動根據行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突破的需要,一方面主動聯合行業其他企業進行技術攻關,另一方面著力推進行業開放式創新平臺建設,為行業企業提供更多創新路徑選擇。同時應積極探索構建行業甚至跨行業開源技術平臺,為行業企業或跨行業企業進一步創新提供基礎支撐。

大企業應當是創新成果轉化的典範。目前看,我國創新成果的轉化率不高,整體上約在10%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國大企業應在創新成果的商業化應用上積極發揮作用,帶動更多企業切實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實物產出,將創新投入轉化為收入與盈利,為消費升級做出應有貢獻。一方面大企業應積極將自身創新成果加快商業化應用,另一方面大企業也應與國內科研院所保持溝通,推動科研院所創新成果向市場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