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2019中国大企业发展的趋势、问题和建议(十)

三、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多重挑战与压力,我国企业积极主动多方位采取措施,迈出了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坚定步伐,在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资产质量提升、效率效益改善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就;但与欧美领先龙头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发展质量上还与世界一流企业具有不小差距。2019年,世界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仍将延续,世界经济增速可能小幅回落,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进一步分化;国内经济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上述六个方面问题的存在,以及需求走弱、投资疲弱、金融与实体发展失衡、产业体系重构,都对稳增长目标的实现构成严峻挑战。困难固然存在,前景未必不佳。广大企业家既要清醒认知当前面临的困难,也要坚信中国经济的韧劲,坚定发展信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谋划与部署,带领企业沿着高质量发展正确道路,不断攻坚克难,矢志前行。

(一)转变创新战略,聚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突破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是世界大势所趋,是发展形势所迫,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近年来,大企业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方面积极行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但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突破上却建树不多,国外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卡脖子”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解决技术上“卡脖子”的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大企业。与广大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更具创新投入能力,更具创新能力积累,更能承担创新风险,而且更有义务承担与履行推动民族产业技术进步的责任。尤其是国有企业,更应承担更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突破责任。大企业既要认真总结技术创新的成就,更要反思技术创新上的问题与不足;要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创新战略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围绕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来重新规划创新战略,聚焦创新资源,凸显创新引领与示范作用。

大企业应当成为创新投入的典范。大企业在创新投入上的典范作用,应当从两方面进行展示:一是要努力带动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增加创新投入总额,不断提高研发强度。当前我国大企业的研发强度尽管在波动中有所提升,但离具有竞争力的研发强度还有一定距离。从产业横向比较看,2016年中国制造业研发支出9651亿元,约为美国的66%;中国制造业研发强度为1.0%,远低于美国的4.4%。代表性企业层面,据欧盟2017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国376家上榜企业研发支出中值480万欧元,约为美国的70%,中国上榜企业平均研发强度8.6%,而美国企业高达29.7%。上市公司层面,2017年A股上市企业总研发支出5468亿元,仅为美股的22%;中国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支出1.9亿元,仅为美股的13%。大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缩小与欧美企业在研发强度上的差距。二是要调整研发投入结构,增加对基础研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争取在重大发明创新上早日取得突破,而不是长期满足于改良式创新;应提前做好技术储备,以免陷入技术竞争或技术压制的被动局面。在这方面,华为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每年高达14%以上的研发强度,成就了华为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即使是面临美国的极端技术压制,也能有自己的备选替代方案,不至于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严重不利局面。

大企业应当争当创新范式的典范。信息化为创新提供了新工具、新平台,传统创新范式正在被新的创新范式所取代,开源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日益被企业所采纳。开放式创新突破了传统封闭式创新模式对企业创新的约束,强调引入外部创新能力,整合外部创新资源,在开放式平台上联合进行技术探索,这无疑将有助于弥补单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局限,加快企业创新步伐。打造开源平台已经成为信息化3.0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基于开源平台的开源式创新,也正在以非传统创新方法将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创新知识和资源有机结合并共同创造一种公共产品。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开源技术将得到更加深入的应用,将有更多创新基于开源技术,开源技术也将渗透进企业应用的方方面面。作为大企业,应主动根据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突破的需要,一方面主动联合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另一方面着力推进行业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多创新路径选择。同时应积极探索构建行业甚至跨行业开源技术平台,为行业企业或跨行业企业进一步创新提供基础支撑。

大企业应当是创新成果转化的典范。目前看,我国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不高,整体上约在1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大企业应在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上积极发挥作用,带动更多企业切实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物产出,将创新投入转化为收入与盈利,为消费升级做出应有贡献。一方面大企业应积极将自身创新成果加快商业化应用,另一方面大企业也应与国内科研院所保持沟通,推动科研院所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