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2式Ka-Mi輕型水陸兩棲坦克

早在1930年日本就試製過一種半履帶式兩棲車輛,並進行了廣泛測試。他們得出結論,要想通行於各種地形,它的動力差的太遠,遂放棄了這一項目。但並沒有完全拋棄對兩棲裝甲車輛的渴望,因此在整個三十年代一直緩慢地進行相關研發工作,試圖為日本海軍設計一種水陸兩棲車輛。他們試製了一種填充了木棉花的浮筒,安裝到95式輕型坦克上,用兩具外掛推進器驅動,目的就是試驗單純的登陸坦克或者渡河裝置。這玩意兒雖然能浮起來,但沒法掌握航向,所以在試驗階段就中止了。

但將95式輕型坦克改裝成輕型兩棲坦克的想法並沒有就此打消。浮筒這一招不靈了,日本人開始在重新設計95式坦克的車體上下功夫,他們在車體前後方加裝鋼製外置艙體為坦克提供浮力,保留車輪、履帶、懸掛和發動機(以及其它一些零部件),但車體顯然膨脹了許多,使用了大面積的鋼板材料,重新設計的炮塔上安裝的是一門37毫米反坦克炮和一挺7.7毫米同軸機槍,車內安裝了排汙泵,排汙口就在行走輪上方。泅渡時前後兩個鋼製外置艙體放下並鎖死,登陸後拋棄艙體,後部艙體上的舵控制水中行動方向,乘員操作炮塔中的方向盤帶動鋼索來操舵。由於幹舷很低,泅渡時需要豎起車身頂部的進氣口。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2式Ka-Mi輕型水陸兩棲坦克

該型坦克定名2式Ta-Mi輕型水陸兩棲坦克並於1942年投產,它有幾項創新,其中之一是電臺和內部對講系統,還有乘員數量也有所增加,95式坦克只有3名乘員,而2式車組有5名乘員,這得益於車體容積的增大。增加的乘員之一是機械師,他的指責是監控發動機的運轉以及泅渡時動力向後部推進器的傳送。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2式Ka-Mi輕型水陸兩棲坦克

在當時2式坦克算是比較成功,日本海軍多次將其投入實戰,但它的命運與大多數日軍裝甲車輛相同,主要還是作為步兵支援火力使用,1944年後更是用於島嶼防衛作戰而不是兩棲登陸。另一個問題是數量不足,因為日本的工業能力根本不能滿足戰場需要,車輛實質上都是依靠手工製造,生產速度緩慢。但總的來說2式坦克的設計在當時是很優秀的。

參數

乘員:5人

重量:(帶外置艙體)11.3噸,(無外置艙體)9.6噸

動力:一臺六缸空冷柴油發動機,功率82千瓦(110馬力)

尺度:帶外置艙體長7.417米,不帶外置艙體長4.826米,寬2.79米,高2.337米

性能:最大公路時速37公里,水上最高時速9.65公里,路上活動半徑199.5公里,水上活動半徑149.6公里

武備:一門37毫米反坦克炮,兩挺7.7毫米機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