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中國是一個擅長創造的國家,尤其是在文藝方面,更是3000年來遙遙領先於全球。文學方面自不用說,中國是詩詞的國度,更是文章大國,相比之下,西方的那些所謂的詩實在不叫詩;在藝術方面,中國更是個絕對的巨無霸的存在,中國人特別擅長製作工藝品,在古代長時間作為世界單一的工藝品輸出大國,西方人無不以得到一件中國景德鎮瓷器為傲,似乎,中國人天生就是一個製造者,其心靈手巧之程度,遠遠高於黑人和白人。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明 雕犀角螭龍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人特別擅長利用自然之物,比如金、石、玉、木、牙、瓷土等等,中國人利用所有自然世界能夠直接發現的東西來進行創造活動,同時也從自然中提煉那些不能直接發現的金屬來創造,從其貌不揚的原材料,到巧奪天工的藝術品,是中國人對美的孜孜不倦的永恆追求。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十八世紀 雕犀角花籃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動物的角和牙是中國藝術家經常會用到的材料,從簡單工藝製作的鹿角座椅到複雜工藝富有文人氣息的鹿角山子,當我們看到這些工藝品時,不得不驚歎古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前期 雕犀角山水人物盃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普通動物的角在非洲人手上也許是用來吹響的號角,在北美印第安人手上也許是用來佩戴在胸前的裝飾、在西方野蠻人手上也許是用來懸掛在家裡的象徵征服的勝利品,但是在中國高超的工匠手上,就能變成價值連城的藝術品!今天,玉齋君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先人是怎樣把一件件其貌不揚的角變成了令人驚歎的藝術品的。

皇太極御用鹿角椅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皇太極御用鹿角椅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皇太極御用鹿角椅的靠背正中,精心雕刻著乾隆皇帝御製詩一首,是乾隆十九年(1754)第二次東巡盛京,拜謁祖宗山陵之後,瞻仰了太宗的乘椅後,不禁詩興大發,遂賦詩舒懷,其詩曰:“彎弧曾逐鹿,制器以乘龍;七寶何須羨,八叉良足供;庫藏常質古,山養勝新茸;那敢端然坐,千秋示儉恭。”落款為“乾隆甲戌秋九月御筆”下方為乾隆連珠方印一枚。字為陰刻,工整秀麗。所刻詩句均有貼金,顯得輝煌奪目古樸明朗。

清 鹿角椅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鹿角椅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椅為圈椅式,椅背用一隻鹿的全角製成,角根連於鹿的頭蓋骨上。此椅將鹿角的自然形態與椅子的造型及使用功能巧妙地相結合,顯示出匠師大膽創新的精神和高超的藝術才能,成為清代特有的傢俱品種。椅背刻有隸書乾隆御製詩,此詩作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從詩句中可以得知,此椅系用康熙帝親獵之鹿製成。

制椅猶看雙角全,烏號命中想當年。

神威詎止群藩讋、聖構應謀萬載綿。

不敢坐兮恆敬仰,既知樸矣願捐妍。

盛京惟遠興州近,家法欽承一例然。

清康熙 御用紫檀鹿角椅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康熙 御用紫檀鹿角椅 私人收藏

鹿角椅,是清代宮廷獨有的傢俱,其以我國特產的麋鹿(俗名四不像)的角製成。清初皇族為了保持滿族武功騎射傳統,每年都要進行圍獵活動,麋鹿是其中重要的獵物之一,雌性麋鹿有大角,適合製作鹿角椅。野生麋鹿至清晚期在國內滅絕,最後一批是在北京南海子,被外國人買走,解放後又引種至國內。

製作鹿角椅的傳統,也自皇太極始,今瀋陽故宮藏有其御製鹿角椅,臺座式,以漆為主,扶手和部分靠背則以一對大鹿角製成,尚屬於漆木和鹿角混合製作階段。當然,瀋陽故宮所藏鹿角椅,依然沒有逃脫被乾隆皇帝點贊題刻御製詩的命運,在靠背板上刻有其御製詩(圖2)。

清早期 御製鹿角憑几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早期 御製鹿角憑几 私人收藏

憑几指古時供人們憑倚而用的一種傢俱,形體較窄,高度與坐身側靠或前伏相適應。可見是供輔助用的傢俱。本例鹿角龍紋憑几,其實與天然木憑几接近。作為遊獵民族的滿族以馬上得天下,入主中原後,帝王貴胄沿襲遊獵傳統,刻意保持尚武勇敢的民族特性,故而經常進行狩獵活動,木蘭圍場等地都是專為騎馬狩獵所置,其中麋鹿是重要的獵物之一。以麋鹿角製作器具,也成了清代皇族獨有的習慣。

清乾隆 鹿角染色雕麻姑獻壽擺件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乾隆 鹿角染色雕麻姑獻壽擺件 私人收藏

麻姑獻壽圖,材質為鹿角染色,寓意喜慶祥和。麻姑獻壽為我國傳統吉祥圖案。古時為女性祝壽多贈麻姑像,取名麻姑獻壽,以示祈求圓滿、幸福長壽之意。《麻姑獻壽》圖就源於此典,常用於祈福祝壽之用。

清 鹿角茜色隨形如意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鹿角茜色隨形如意 私人收藏

茜色為清代廣東地區製作牙骨類材料的重要裝飾技法,即用天然染料對材料進行染色,來表現並突出主題。茜色有單色和多色之別,此件作品即屬單色茜色。整體觀之,草綠顏色有深淺濃淡,成暈染效果,富有層次感。器物隨形而作,不刻意雕琢以留天然趣味,時代氣息撲面而來。

清 鹿角山子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鹿角山子 私人收藏

山子以鹿角底部角盤部位之整料雕琢而成,在崇山峻嶺間數字高士於此相會,其間松風清疏,亭臺掩映,頗具雅趣。

清 鹿角羅漢立像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鹿角羅漢立像 私人收藏

清 鹿角如意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鹿角如意 私人收藏

鹿角別名斑龍角,為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老角。此如意即以鹿角製成,如意頭不甚規整,如意柄曲折扭轉,上有數個角根突起。整隻如意色澤沉黃,外殼龜裂,形成變化多樣的肌理,極富自然之態。配以隨形木座,置之於文房案几之中品賞,別有韻味。

清早期 鹿角擺件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早期 鹿角擺件 私人收藏

清 乾隆 鹿角筆山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乾隆 鹿角筆山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天然麋鹿角,一端平削,使能橫立案上。角之岐瓣,朵狀轉擺如峰巒起伏,恰可為筆山。木座兩面均刻字填金。其座面隸銘:「茸長八叉老,蛻然去不留,棄從別麋麈,又幾閱春秋。形欲成花朵,堅將變石頭,雅宜供架筆,毛穎本同遊。」印:「乾」、「隆」。座底篆銘:「角僊石友」,印:「 看雲」,及乾隆十六年(1751)楷銘:「今秋行圍木蘭,得此於山中,形如芝,橫列作案頭清供。鹿蛻角乃至變化如此,木變石又不足異矣。乾隆辛未嘉平御識。」印:「比德」、「 朗潤」。

清中期 鹿角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中期 鹿角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器乃是一隻鹿角,因入土久,已略變質。清嘉慶十九年(一八一四)此器出於常熟淺渚,由石雲潤之祖獲得,石雲潤於光緒年間述其原委,命人勒於器表,並刻入曾觀賞之友人。全器有數處銘,共一百八十七字。石雲潤,字雨之,號頑石,江蘇常熟諸生。工花卉,宗惲壽平,書法亦專摹惲,可亂真,兼工篆刻。

清乾隆 御製羚羊角柄鎏金銅刃義仗刀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乾隆 御製羚羊角柄鎏金銅刃義仗刀 私人收藏

清 羚羊角水注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羚羊角水注 私人收藏

水注以羚羊角製成,設計巧妙,整隻隨形而雕呈一古木老杆。主杆之上一支桿呈過橋狀,搭於兩側口沿上。支桿上並有藤蔓相繞,雕琢十分精細,且頗具自然奇物之美。雕件腹身頗廣,可作水盂之用。腹身一側並有長流,亦可作水注之用。

十九世紀作 羚羊角柄淑女傘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十九世紀歐洲中產階級形成,社會奢靡之風日盛,頻繁的聚會和出遊等社交活動成為一時風尚。紳士淑女裝扮體面,以體現尊貴的地位和良好的教養。其時,較為重要的社交活動如舞會、野餐、出遊等常在戶外舉行,洋傘既實用又具裝飾性,因而無不選料精良,做工考究。在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的畫中,洋傘即是貴族富商身份的象徵。

淑女傘傘柄以羚羊角製成,接榫處以活動環扣固定,可摺疊收放,設計奇巧。環扣及頂扣鏨花鎏金,氣息華麗。全器工藝精良,傘柄筆直,傘面圓順,為少見的角雕實用器。後配絲質傘面。

宋羚羊角茶具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宋 羚羊角茶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取一段羚羊角,磋磨細薄,一端成筒狀,並雕出一半環鈕;此外全器三分之二削除,端緣並磨出弧形。按:宋人嗜碾茶如浮綠螘,此器用以挑茶末入盞;以羚羊角琢磨而成,而且薄如蟬翼,實屬少見之精品。

清 犀角雕葵花紋杯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犀角雕葵花紋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杯隨形鏤雕,作折枝蜀葵式。主枝至腰處分裂為二,於杯口處合抱,又有小枝盤繞其間,穿插轉側,變化多端。花瓣形之杯口隨犀角紋路作螺旋式。杯內底挖刻花蕊。

為角形所限,枝葉、花苞的彎曲均略作誇張,但總體而言,較為寫實。折枝之刀口表現得一絲不苟,鏤雕、浮雕、淺刻等技法運用得遊刃有餘。染色於枝幹處稍深,至花葉處趨淡,使角杯於古雅中見妍媚,是犀角雕刻中的精品。

清代犀角雕螭紋三足爵杯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代犀角雕螭紋三足爵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杯廣角制,淺棕色,仿古代青銅爵形。作者將犀角尖部鋸開,分出三足,經加熱使之外撇呈象牙狀。杯口呈長橢圓形,兩端上翹,口沿陰刻雷紋。外壁飾菊紋,並在杯身上鏤刻三條蟠螭。一條尾分雙叉,躬身昂首,於右側鏤刻成杯柄。正背兩面各有一條浮雕的蟠螭,口銜靈芝向杯口攀爬,靈芝上伸出杯口成為兩隻鏤空的朝天耳。杯口內還有一條浮雕的小螭向上遊動,宛如嘗足美酒後心滿意足地迴轉。

此件爵杯是仿古器皿中的佳作,設計巧妙,造型新穎,紋飾活潑生動,頗具古韻,不落俗套。螭為異獸,獸與壽諧音,靈芝為瑞草,古人稱之為長生草,此二種紋飾組合成的圖案喻“靈仙祝壽”之意。

犀角雕天然式尖底杯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犀角雕天然式尖底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犀角雕荷葉式杯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犀角雕荷葉式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杯以一隻整角雕成,身有流,作“一把蓮”式。杯身為一枝大荷葉,又鏤雕數小枝盤旋環繞,並雕蓮葉、蓮蓬、蓮花、花苞及一莖蓼草作為襯托。近口沿處雕一螃蟹,以螯剪荷莖,憨態可掬,饒有生趣。杯流稍高於杯口且微曲,使作品愈顯纖秀,其中空與杯內空處相通,似暗合“心有靈犀”的詩意。

此器造型新穎,工藝精湛,其高明之處在於身與流並非粘接,而是先取犀角施以雕刻,再慢慢加熱,使其彎曲,加工而成。此杯是這一時期犀角雕中較為傑出的作品。

·

清 犀角雕螭紋匜式杯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犀角雕螭紋匜式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犀角雕花蝶圖杯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犀角雕花蝶圖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犀角雕布袋僧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犀角雕布袋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像系用亞州犀牛額前端的小角雕刻而成,呈古栗色,上深下淺。底凹窪處填有木板,以保護微薄的雕刻邊角。作者以圓雕技法隨犀角的形狀進行刻制。僧像廣袖長衣,袒胸露腹,赤足曲肱,右手持桃,左手撐地,仰首倚袋而坐。

身前一童在其雙足間抻他的腰帶,另一童在拽布袋的繩。其肩上也有二小童,一個抓住他的大耳,替他掏耳,另一個雙手持癢癢撓,坐在他的後衣領內給他抓癢。布袋僧縮頸聳肩,開口大笑,眼睛笑成一條縫,下頜重疊,臉上肉紋突起,肚皮鼓起,雙足腳指內扣,動作滑稽,神情慈祥,憨態可掬。

清 犀角雕天然式杯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犀角雕天然式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犀角雕鼎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犀角雕鼎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雕犀角人物乘槎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雕犀角人物乘槎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一仙人坐於船上,展書閱讀,四周以老樹殘枝花卉為背景,有月季、菊花、茶花、楓葉等,樹幹懸掛葫蘆一個,槎前方雕飾樹枝,底部有水波紋。整體依犀角原有形狀加以脩潤雕刻,器形渾然天成。附波濤紋木座一隻。

清 犀角雕山水人物圖杯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犀角雕山水人物圖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犀角雕饕餮紋小方瓶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犀角雕饕餮紋小方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犀角雕獸面紋三足爐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犀角雕獸面紋三足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犀角雕光素杯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犀角雕光素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犀牛角

巧奪天工,其貌不揚的角,竟然能如此之美,30件鹿角犀角文物鑑賞

清 犀牛角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自犀牛身上取下後未曾加工的犀牛角,保持原有型態,自底面看,可知為實心的組織;犀牛角與牛羊的角不同,是皮膚的衍生物,如同人的指甲一樣,以角質類的成分居多。古代除中藥的藥用用途外,工藝上大多取其原形,挖空做成杯、觥之類的器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