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碼鏈生態與大數據的互補性

碼鏈生態與大數據的互補性

二維碼“掃一掃”與大數據都是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它們的概念也不相同,應用領域也有著一定的區別。而碼鏈和大數據也是兩種正在蓬勃發展的技術,同樣也是兩種互補的技術。

近年來,隨著價值鏈的逐步成熟,碼鏈生態也開始成為電商領域的新範式,它是一種基於二維碼“掃一掃”的分佈式商業基礎設施。所謂“碼”指的就是每一個存有信息的二維碼,其中包含了諸如事務日期和掃碼行為等詳細信息。碼鏈生態的主要優點是它是分佈式的,沒有人可以控制通過掃碼行為輸入的數據或它們的完整性。

然而,現階段這些信息檢查仍然是由網絡上的各種計算機連續進行的,這些不同的機器持有著不同的信息。事實上,一臺計算機裡被損壞的數據是不允許進入碼鏈體系的,因為被損壞的計算機不匹配其他計算機持有的有效數據。簡單來說,只要網絡存在,信息就保持相同的狀態。

我們知道碼鏈體系幾乎可以支持任何類型的數字化信息。這也就是為什麼它可以被應用與大數據領域,尤其是提高數據的安全性或質量。例如,醫院可以使用它來確保病人的數據安全、及時更新,同時數據也將得到充分的保護。通過將健康數據庫介入碼鏈生態,醫院確保所有員工都能訪問單一的、不可更改的數據源。目前衛生保健環境中糟糕的數據管理存在這樣一種風險,即患者可能被錯誤處理、誤診,或者測試結果可能丟失或者損壞。同樣,診斷同一患者的兩名醫生可以訪問兩組不同的數據,碼鏈的接入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這些風險。

眾所周知,價值鏈式碼鏈生態的一個子集,目前其應用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領域。然而,價值鏈還有助於防止數據的洩漏,一旦將儲存在價值鏈上的信息進行權限設置,即使是最高級別的管理人員也需要其他節點的權限來訪問數據。因此,網絡犯罪幾乎不可能侵入數據內部。通過擴展,碼鏈生態則允許更安全的共享數據。以醫院為例,機構可能需要與法院、保險公司或者患者的僱主共享健康數據,然而,如果不能基於碼鏈生態,這個過程則可能帶來極大的風險。

此外,碼鏈還為我們補充了數據分析技術。當前,我們已經實現掃碼支付的普及,但是這類的移動支付時基於第三方平臺進行的,通過碼鏈實現銀行之間的轉賬尚需時日。通常實時轉賬的成本是昂貴的,尤其是存在雙重支出欺詐的風險。碼鏈生態通過其特有的時間軸的確權消除了此種風險。此外,碼鏈體系還可以允許銀行機構實時監測欺詐企圖。瞭解到每一個二維碼中保存著每筆交易的紀錄,它允許銀行實時探索數據以搜索模式。碼鏈+大數據使得銀行交易的安全性最大化的成為可能。

另外,碼鏈體系甚至允許個人重新獲得對數據的控制權,從而將這些數據轉化為合法的收益。消費者可以在不受第三方干預的情況下控制誰可以訪問他們的二維碼讀取數據。舉例來說,他們可以要求產品打折以換取他們的個人數據,最終,碼鏈或許可以創建新的市場,讓個人和企業參與數據的交易。

據估計,到2030年,分佈式生態的價值可能會達到整個大數據市場的20%,產生高達1000億美元的年收入,超過PayPal、Visa和Mastercard的總和。而大數據分析對於跟蹤交易和碼鏈體系內的企業做出更好決策是至關重要的。這就是為什麼新的數據情報機構正在興起,以幫助金融機構、國家機關和其他企業瞭解它們在一個全新數字世界中與誰交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