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博山合稱,齊文化的發祥地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博山合稱,齊文化的發祥地

淄博(Zibo),簡稱“淄”,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中部,市域面積為5965平方公里,總人口470萬。淄博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齊文化的發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是山東省區域性中心城市、山東半島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次中心城市;被中央文明委評定為第三、四、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一、歷史沿革

1、西周初為齊國都營丘,後改名臨淄。秦置臨淄郡,治臨淄。西漢改為齊郡;置般陽縣,治今淄川。晉省。南朝宋元嘉五年(428年)置貝丘縣,治今淄川。

2、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淄州,治貝丘。開皇十八年改貝丘縣為淄川縣。隋大業初州廢,唐復置,治淄川,今市境大部屬之。

3、蒙古中統五年(1264年)改淄州為淄州路,至元二年(1265年)改為淄萊路,二十四年改為般陽路。明初為般陽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為淄川州,十二年降淄川縣,後屬濟南府。清因之。雍正十二年(1734年)於淄川縣西南設博山縣。

4、1914年屬濟南道。1925年分屬濟南、淄青二道。1928年直屬省。1945年置淄博特區,“淄博”名始此,屬魯中行政區。後幾經廢置。1948年復設,屬魯中南行政區。

5、1949年與華東財政經濟辦事處工礦部合併為淄博工礦特區,直屬省。1950年與清河專區合併為淄博專區,專員公署駐博山。1953年撤淄博專區,置淄博工礦區。1954年淄博工礦區撤銷,置省轄淄博市(地級)。1958年與惠民專區合併為淄博專區,淄博市降為縣級市。1961年淄博專區撤銷,淄博市復為省轄市。轄張店、淄川、博山、周村4區。1969年臨淄縣由昌濰專區劃入,設置臨淄區。1983年桓臺縣自惠民地區劃入。1989年高青、沂源二縣分別自惠民、臨沂兩地區劃入後成今域。

二、地名來歷

市名由來 因原境內轄淄川、博山兩縣而得名。淄博”作為地域名稱,是隨著淄川、博山兩地煤礦開發於20世紀20年代初形成的。

三、風景名勝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博山合稱,齊文化的發祥地

1、中國陶瓷博物館。位於淄博市中心文化廣場。於2001年4月份在淄博市展覽館的基礎上經過大規模投資改造而成,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負責設計布展,是一個集陳列、展覽、收藏、研究、銷售和社會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陶瓷博物館。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博山合稱,齊文化的發祥地

2、淄博玉黛湖莊園。位於淄博市東郊6公里處309國道路北,佔地60萬平方米。景區集休閒娛樂、現代遊樂、農業觀光、餐飲服務為一體。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博山合稱,齊文化的發祥地

3、華光國瓷文化藝術中心。佔地5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800平方米。主體建築外牆幹掛紫紅色陶製紫砂板,底部以陶瓷主要原料晶瑩剔透的天然石英石相襯托,象徵陶瓷人對窯火的情懷、泥土的依戀。外觀恢宏、大氣內斂,展現出生活、藝術與自然的和諧大美。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博山合稱,齊文化的發祥地

4、中國課本博物館。坐落於淄博志鴻教育集團投資建設的印象齊都文化產業創意園內。博物館的建築主體是以春秋至今無數個不同形制的“齊”字製成黃金麻瓷磚堆砌形成,主博物館作為整個園區文化長廊的起點和七星拱月的中心,圍繞著主博物館的7座分館分別以鼎食、莊周、足趣、陶鈞、聞韶、霓裳、班門之名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