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魚缸裡放這麼多種濾材,實際能留下多少

在老一輩開始養魚的時候,還沒有各種規格的魚缸,很有講究的過濾跟多種多樣的濾材。往往一口泥缸或石頭缸,種點水草,放兩塊磚頭就能養魚。

傳統的養魚法,大概在互聯網跟樓房崛起的時代慢慢變成小眾,甚至被新手排斥。

魚缸裡放這麼多種濾材,實際能留下多少

圖片來源丨flickr

現在平房被樓房取代,大泥缸不那麼適合樓房養魚,轉而變成更容易觀賞的透明魚缸;磚塊的效果被專門的濾材取代,後者能發揮出更好的效果。

尤其是市場發展導致很多觀賞魚價格偏高,所以配得上身價的硬件設施也越來越精細化。濾材作為重要的過濾產品,是每個養魚人必須認真研究的。

魚缸裡放這麼多種濾材,實際能留下多少

濾材大致分為物理濾材跟生化濾材。其中物理濾材中,過濾棉、魔袋、魔毯基本壟斷了物理濾材。

前者出現時間比較早,而且泛用性強一些,後面兩款是近幾年才推出的產品,實際效果比過濾棉好一些。不過具體效果還得看它們跟水的實際接觸面有多大。

魚缸裡放這麼多種濾材,實際能留下多少

物理濾材的作用明顯,而且可研究性並不是特別強。只要過濾掉比較大顆粒的食物殘渣跟魚便,避免堵塞後面的生化過濾就算是完成任務了。

過濾中比較重要的是生化濾材,它們是培養硝化細菌的主力軍,所以生化濾材的種類一直在增加,甚至還有一些具有附加功能的產品也被歸類為生化濾材。

我能想到的生化濾材有生化棉、玻璃杯、陶瓷環、細菌屋、活性炭、麥飯石、珊瑚骨。由於生化過濾的作用太重要,很多商家正在研製更新奇的濾材,這裡先不作介紹。

魚缸裡放這麼多種濾材,實際能留下多少

生化過濾的作用是讓儘可能多的硝化細菌附著在上面,而且讓它們長時間健康的住在這裡,保障水質。那麼硝化細菌怎麼才能更多附著在上面麼?

要考慮的有兩點,健康的生存環境跟可附著的空間。

硝化細菌的生存環境是由溶氧量、紫外線以及一些化學物質決定的。一般來說,只要上面三點達到標準,硝化細菌就能活下來。

不過硝化細菌比較容易附著在粗糙的物質上,所以這些物質最好不要含有有毒的成分。現在市面上有一些染色的濾材,雖然主體可以培菌,但加上染色劑後就要打折扣了。

魚缸裡放這麼多種濾材,實際能留下多少

圖片來源丨plantedtank

就生存空間來看,大部分濾材其實都符合要求,只是珊瑚骨跟活性炭的可吸附空間沒有其他濾材大。

活性炭跟麥飯石的主要功能是淨水,在培養硝化細菌上有點弱,它可能不會是過濾裡的常住居民。在實際運用,有些魚友在給魚下藥後才添加點活性炭,目的僅僅是吸附殘留的藥物。

而珊瑚骨的主要功能其實是調節酸鹼度,應該跟軟水樹脂一起劃分為調節類的產品,放在過濾盒裡的主要作用並不是培養硝化細菌。

魚缸裡放這麼多種濾材,實際能留下多少

圖片來源丨raprap

生化棉、陶瓷環、細菌屋的培菌效果相對好一些。不過生化棉比後面幾個產品更容易堵塞,它的吸附性效果很好,包括吸附一部分顆粒物跟有毒物質。

而在清洗時,需要反覆用清水沖洗並揉搓,才能將上面的有毒物質清洗掉,這樣也丟掉了大量的硝化細菌,屬於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產品。大多情況下,生化棉跟過濾棉組合使用,阻擋水裡的顆粒,比主要用來培菌會更好一些。

魚缸裡放這麼多種濾材,實際能留下多少

陶瓷環跟細菌屋是生化過濾的主流。大部分魚缸裡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陶瓷環比細菌屋更早出現,而且由於形狀原因,會擾亂水的直線流向,所以水會在儘可能多的陶瓷環中穿梭,給硝化細菌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魚缸裡放這麼多種濾材,實際能留下多少

細菌屋跟陶瓷環的設計方向有很大相似性,不過它的可附著面積要大一些,一開始它只用於某漁場,隨後流入觀賞魚市場,併成為生化濾材的主力軍,單純的細菌屋只有培菌功能,針對性強,所以效果很好。

不過有些商家給細菌屋中摻雜了具有其他功能的物質。雖然功能多了,但效果會有所減弱。這就相當於魚跟熊掌不能兼得的定律了,比如在做某個專業工作時,選100%的專才還是70%的全才,顯然是有區別的。

魚缸裡放這麼多種濾材,實際能留下多少

圖片來源丨flickr

前段時間我剛接觸了某國外品牌的高端濾材,乍一看外觀漂亮,細節設計得像藝術品,但本質還是濾材,依然要培菌,最後還是要看實際效果。所以並不是貴的濾材就一定好用,也不是新產品就是比老產品先進。

很多事情想來有點打臉,在嘗試過很多宣傳得天花亂墜的產品後,多少人像我一樣又老老實實換回了原來的濾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