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鱼缸里放这么多种滤材,实际能留下多少

在老一辈开始养鱼的时候,还没有各种规格的鱼缸,很有讲究的过滤跟多种多样的滤材。往往一口泥缸或石头缸,种点水草,放两块砖头就能养鱼。

传统的养鱼法,大概在互联网跟楼房崛起的时代慢慢变成小众,甚至被新手排斥。

鱼缸里放这么多种滤材,实际能留下多少

图片来源丨flickr

现在平房被楼房取代,大泥缸不那么适合楼房养鱼,转而变成更容易观赏的透明鱼缸;砖块的效果被专门的滤材取代,后者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尤其是市场发展导致很多观赏鱼价格偏高,所以配得上身价的硬件设施也越来越精细化。滤材作为重要的过滤产品,是每个养鱼人必须认真研究的。

鱼缸里放这么多种滤材,实际能留下多少

滤材大致分为物理滤材跟生化滤材。其中物理滤材中,过滤棉、魔袋、魔毯基本垄断了物理滤材。

前者出现时间比较早,而且泛用性强一些,后面两款是近几年才推出的产品,实际效果比过滤棉好一些。不过具体效果还得看它们跟水的实际接触面有多大。

鱼缸里放这么多种滤材,实际能留下多少

物理滤材的作用明显,而且可研究性并不是特别强。只要过滤掉比较大颗粒的食物残渣跟鱼便,避免堵塞后面的生化过滤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过滤中比较重要的是生化滤材,它们是培养硝化细菌的主力军,所以生化滤材的种类一直在增加,甚至还有一些具有附加功能的产品也被归类为生化滤材。

我能想到的生化滤材有生化棉、玻璃杯、陶瓷环、细菌屋、活性炭、麦饭石、珊瑚骨。由于生化过滤的作用太重要,很多商家正在研制更新奇的滤材,这里先不作介绍。

鱼缸里放这么多种滤材,实际能留下多少

生化过滤的作用是让尽可能多的硝化细菌附着在上面,而且让它们长时间健康的住在这里,保障水质。那么硝化细菌怎么才能更多附着在上面么?

要考虑的有两点,健康的生存环境跟可附着的空间。

硝化细菌的生存环境是由溶氧量、紫外线以及一些化学物质决定的。一般来说,只要上面三点达到标准,硝化细菌就能活下来。

不过硝化细菌比较容易附着在粗糙的物质上,所以这些物质最好不要含有有毒的成分。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染色的滤材,虽然主体可以培菌,但加上染色剂后就要打折扣了。

鱼缸里放这么多种滤材,实际能留下多少

图片来源丨plantedtank

就生存空间来看,大部分滤材其实都符合要求,只是珊瑚骨跟活性炭的可吸附空间没有其他滤材大。

活性炭跟麦饭石的主要功能是净水,在培养硝化细菌上有点弱,它可能不会是过滤里的常住居民。在实际运用,有些鱼友在给鱼下药后才添加点活性炭,目的仅仅是吸附残留的药物。

而珊瑚骨的主要功能其实是调节酸碱度,应该跟软水树脂一起划分为调节类的产品,放在过滤盒里的主要作用并不是培养硝化细菌。

鱼缸里放这么多种滤材,实际能留下多少

图片来源丨raprap

生化棉、陶瓷环、细菌屋的培菌效果相对好一些。不过生化棉比后面几个产品更容易堵塞,它的吸附性效果很好,包括吸附一部分颗粒物跟有毒物质。

而在清洗时,需要反复用清水冲洗并揉搓,才能将上面的有毒物质清洗掉,这样也丢掉了大量的硝化细菌,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产品。大多情况下,生化棉跟过滤棉组合使用,阻挡水里的颗粒,比主要用来培菌会更好一些。

鱼缸里放这么多种滤材,实际能留下多少

陶瓷环跟细菌屋是生化过滤的主流。大部分鱼缸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陶瓷环比细菌屋更早出现,而且由于形状原因,会扰乱水的直线流向,所以水会在尽可能多的陶瓷环中穿梭,给硝化细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鱼缸里放这么多种滤材,实际能留下多少

细菌屋跟陶瓷环的设计方向有很大相似性,不过它的可附着面积要大一些,一开始它只用于某渔场,随后流入观赏鱼市场,并成为生化滤材的主力军,单纯的细菌屋只有培菌功能,针对性强,所以效果很好。

不过有些商家给细菌屋中掺杂了具有其他功能的物质。虽然功能多了,但效果会有所减弱。这就相当于鱼跟熊掌不能兼得的定律了,比如在做某个专业工作时,选100%的专才还是70%的全才,显然是有区别的。

鱼缸里放这么多种滤材,实际能留下多少

图片来源丨flickr

前段时间我刚接触了某国外品牌的高端滤材,乍一看外观漂亮,细节设计得像艺术品,但本质还是滤材,依然要培菌,最后还是要看实际效果。所以并不是贵的滤材就一定好用,也不是新产品就是比老产品先进。

很多事情想来有点打脸,在尝试过很多宣传得天花乱坠的产品后,多少人像我一样又老老实实换回了原来的滤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