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國內這麼多省份為什麼只有廣東廣西稱為兩廣地區的說法?

今生156224401


這個問題問得相當有技術含量。要說全國各省份,相似的省份叫法還有湖南、湖北,山東、山西,河南、河北等等,為何只有廣東廣西被稱為兩廣地區呢?

要說起來就要回顧廣東廣西的歷史了。

1.從叫法來看,我們就知道這兩廣地區親如一家,關係非比尋常。

從地理位置上看,廣東和廣西為相鄰省份,算是一脈相承,兩者就如親兄弟一般。在氣候環境、飲食文化等方面,兩個省份的差異並不大。

就拿方言來說,南寧有白話方言,廣州也有白話方言,廣西有客家話方言,廣州也有客家話方言(以梅州為代表)。在氣候溫差上,兩個地區都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基本上,你熱我熱,你冷我也冷。

2.廣東和廣西經濟貿易密切

我們都知道,廣東有發達的珠三角州經濟區等,每年吸引無數的務工者前來就業,而廣西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後,大量的廣西人湧到廣東打工、就業,這不僅給廣州地區帶去了勞動力,還帶去了文化等,兩省的經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種和諧共生的意象。可以說,經濟貿易密切往來,拉近了兩省之間的距離。

3.歷史上,廣東和廣西同屬於百越

先秦古籍將長江以南沿海地區統稱為“越”,春秋戰國時期,廣西為百越的一部分,所以,從歷史根源上講,廣東和廣西有著共同的歷史文化。

4.廣西的北海、欽州和防城港本來隸屬於廣東省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現在的北海、欽州和防城港三個市本歸廣東省管轄,1952年3月,北海市正式劃歸給廣西。防城縣在1912年到1949年這段時間裡,都屬於廣東省管轄的,後來於1951年劃入廣西,欽州則相對於前兩個省晚些,於1965年7月劃入廣西。所以,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廣東和廣西的歷史淵源悠久。


文 | 一木君

【以上僅個人觀點,若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一木MU。】

讀書文史


一·中國從古代至現代,只有一個廣西,也只有一個廣東:

國內有那麼多省份,的確是只有廣東(廣東省)、廣西(廣西壯族自治區)被並稱、合稱“兩廣地區”。清朝時期就曾設置有“兩廣總督”這一職位,來專門管理兩廣地區。那是因為中國只有一個廣東(廣東省),也只有一個廣西(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從古代至現代,也再無第二個廣東(廣東省),也再無第二個廣西(廣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東廣西並稱“兩廣地區”)

二·兩個名字相似的省並稱、合稱成一個地區:

1.其實中國除了廣東、廣西被並稱、合稱為“兩廣地區”外,中國的其他名字相近、相似的省份,也有被合稱為其他地區。

2.比如湖南(湖南省)、湖北(湖北省),合稱“兩湖地區”或者“湖廣地區”。清朝時期就曾設置有“湖廣總督”這一職位,來專門管理湖廣地區;

3.比如江西(江西省)、江蘇(江蘇省),合稱“兩江地區”。清朝時期曾設置有“兩江總督”這一職位,來專門管理兩江地區。以前的“兩江地區”是由江西省、江南省合稱,後江南省拆分成江蘇省和安徽省。

(湖南湖北並稱“兩湖地區”)

三·兩個相似的省並不合稱成一個地區的:

1.中國除了廣東廣西合稱“兩廣地區”、湖南湖北合稱“兩湖地區”、江西江蘇合稱“兩江地區”外,也有兩個相似的省併不併稱合稱成一個地區的。

2.比如山東(山東省)、山西(山西省),並不合稱成“兩山地區”。今天的“兩山地區”是指: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兩山鄉;河北省燕山和太行山合稱“兩山地區”;雲南省邊境老山和陰山合稱“兩山地區”,越南曾侵略中國“兩山地區”,發生了“兩山戰役”。

3.比如河南(河南省)、河北(河北省),也並不稱為“兩河地區”。今天的“兩河地區”是指:即“兩河流域”,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

(1)其實中國唐朝時期是有過“兩河地區”的簡稱的,唐朝河南道、河北道曾並稱為“兩河”。但是當時的河南道並不是獨指今天的河南省,而是包括了今天的河南省、山東省、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北部。

(2)當時的河北道也並不是獨指今天的河北省,而是包括了今天的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南省一部分、山西省一部分。

(江西江蘇(安徽)並稱“兩江地區”)

四、廣東、廣西為什麼並稱“兩廣地區”?

1.廣東廣西本是一家:

(1)不知道為何,有句真真實實、的的確確的老話,廣東人現在不愛聽了,廣西人現在也不愛聽了,都說是彼此高攀了彼此,它就是:兩廣一家親。但是這句話卻是真的,歷史的確是如此,是真真實實、的的確確。

(2)為什麼要說“兩廣一家親”呢,因為兩廣地區本就是一家,廣東廣西本就是一家。就像兩個兄弟,來自於同一位父親,雖然後面分家了,但依然還是兄弟,依然覺得親切。

2.廣東廣西本是一家,是在什麼歷史時期:

(1)兩廣地區本就是一家、廣東廣西本是一家,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先秦時期,今廣東地區與今廣西地區,同屬於中國嶺南百越地區。其中今廣東地區,屬於中國嶺南百越中的南越部族分支。今廣西地區,屬於中國嶺南百越中的西甌(西越)部族分支、駱越部族分支。

(2)嬴政吞併六國,統一中原,北擊匈奴,南平百越,建立起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嬴政認為自己功蓋三皇五帝,而稱皇帝,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是為秦始皇。秦始皇南平百越後,在嶺南地區設置南海、桂林、象三大郡,今廣東、廣西共同隸屬於秦朝嶺南三郡。

(3)秦朝滅亡之際,任南海郡尉的趙佗,同時節制嶺南三郡,絕關自守。隨後趙佗統一嶺南三郡,建立起南越國,漢朝建立後南越國歸順漢朝成為漢朝的蕃屬國。今廣東廣西在漢朝時期,隸屬於漢朝蕃屬國南越國。

(4)從漢朝直到唐朝,今廣東廣西地區幾乎都是一體。唐朝時期,今廣東廣西地區同屬於唐朝嶺南道。

(唐朝嶺南道拆分成嶺南東道(廣東前身)、嶺南西道(廣西前身))

3.廣東廣西第一次分家:

唐朝時期,今廣東廣西進行了第一次分家。唐朝中期嶺南道進行拆分,嶺南道以東為嶺南東道(今廣東前身),嶺南道以西為嶺南西道(今廣西前身)。

4.廣東廣西第二次分家:

五代十國結束,宋朝建立,今廣東廣西共同隸屬廣南路。宋高宗時期今廣東廣西又進行了第二次分家,廣南路以東為廣南東路(簡稱廣東),廣南路以西為廣南西路(簡稱廣西)。

(宋朝廣南路拆分成廣南東路(簡稱廣東)、廣南西路(簡稱廣西))

5.廣西又進行分家:

(1)唐朝時期的嶺南道分家後,嶺南西道分得原嶺南道“五管”中的“四管”,分別是原容州都督府、桂州都督府、邕州都督府、交州都督府,包括今天的廣西、越南、海南。

(2)後來的“嶺南西道”變成了“廣南西路”,其中的交州都督府卻一躍成了蕃屬國,從嶺南西道(廣南西路)分了出去。而到了明朝時期,海南島甚至欽廉地區,都一概劃給了廣東。

(原嶺南西道(廣西前身)拆分出安南國、欽廉地區、海南島,剩下的區域為廣西承宣布政使司)

6.廣東又進行分家:

(1)唐朝時期、宋朝時期的廣東地區,均不包括今粵西地區、今海南島。到了明朝時期,朱元璋可能是出於封禁沿海的國策,把欽廉地區和海南島劃給了廣東。然後就有了長達明、清、民國三個大時期,廣東上六府、下四府的版圖規模。

(2)廣東的真正分家,其實是在現代時期。先是新中國初期,出於南海局勢,廣東把欽廉地區劃回給了廣西;然後是出於發展海南島,海南島從廣東整體劃出設置海南省;後是香港、澳門租期到期迴歸祖國,但是卻不再是隸屬廣東管轄,而是單獨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廣東拆分後的版圖(現廣東省))

五·不但有“兩廣一家親”的說法,還有“嶺南一家親”的說法:

1.廣東、廣西之所以並稱“兩廣地區”,是因為廣東廣西曾經是一家,所以有著“兩廣一家親”的說法。而根據筆者文中的分析可知,最初的分家分成廣東廣西后,後面的廣東廣西又進行了再次分家。

2.所以筆者認為,不但有“兩廣一家親”的老說法,還應該有“粵港澳一家親”、“粵港澳瓊一家親”、“粵港澳瓊欽廉一家親”、“嶺南一家親”的說法。

各位讀者,“為什麼廣東廣西並稱兩廣地區呢”,你們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關注。


神渡說廣西廣東


廣東廣西就像一個娘肚子裡生下來的雙胞胎,歷來是難兄難弟,兩位一體,不可分割。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看,兩廣有天然親切。一條長長的南嶺山脈,將中國的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完美切割,由於這一條分割線,導致兩廣地區和嶺北在氣候、文化、習慣上的巨大差異。在中原統治者看來,兩廣地區是不同於中原的化外之地,這讓兩廣有天然的親近感。



其次,兩廣歷史上就是難兄難弟。在秦朝以前,兩廣地區是同屬百越;秦徵南越後,秦朝移民、軍人戍邊都廣泛分佈在兩廣地區,無分彼此;趙佗建立南越國後,兩廣同屬南越;西漢後,兩廣都由“交趾刺史部管轄;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建國,領土又是以兩廣為主。在宋以前,兩廣就像一個麵糰一樣,被揉來揉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到了宋朝,由於廣西少數民族經常發生叛亂,統治者感覺應把廣西單獨出來,設置政府機構來統轄。於是以當時的治所“廣信”為界,賀江、雲開大山以東屬於廣東、以西屬於廣西,從此基本奠定今日兩廣的分界線。


至於兩廣的“廣”字,來自於“廣信”,而“廣信”二字,則來源於漢武帝。漢武帝當年平定南越後,下詔要求“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於是嶺南的治地就叫“廣信”,即今天的封開。


因此,由於其文化、歷史、習慣等方面的同一性,廣東廣西曆來就被統稱為“兩廣”,而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省份,由於其並沒有高度一致性,故沒有“兩湖”、“兩河”之類的叫法就不奇怪了。


嶺南人文歷史


我明白題主的意思,確實,很少提兩江兩湖或者兩山。根本原因在於這些省份在歷史上其實一直是兩個地區,分家已久,地理人文環境都已經有一定不同,湖南與湖北放在一起,還不如把湖南和江西放在一起。山東山西中間還隔著河北呢!河南河北地處中原,你說兩河,你讓首都怎麼想?你讓天津怎麼想?你讓被你們隔開的山東山西怎麼想?



但廣東廣西就不同了。

廣東廣西就像是一對分家的兄弟,雖然其中一個兄弟建國後把自己的民族給改了,但也割不斷他們剪不斷、理還亂的血肉聯繫。



廣東廣西合稱兩廣,古時同屬嶺南地區,在明清時期還專門設置了“兩廣總督”來管理廣東廣西。

很多人知道廣東廣西關係近,但要說起兩廣這個“廣”字究竟是什麼意思,來源於誰,估計很少有人說得清。

其實,這個“廣”字,是因為漢武帝!



當年趙佗建立了南越國,一直傳到漢武帝那個時候,南越國發生了內亂,漢武帝趁機發兵南越,公元前111年,滅了南越國。

為了有效治理南越國,漢武帝將南越國分成九個郡,並下詔: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

為了貫徹漢武帝的重要聖旨精神,管理南越的官員便根據聖旨,將嶺南的治地命名為“廣信縣”。這就是廣東廣西的“廣”字的由來。



到了宋朝,廣東廣西都屬於廣南路,但為了方便管理,宋朝便以廣信縣為界,將廣信縣以東,設置為廣南東路,廣信縣以西,設置為廣南西路,基本奠定了今天廣東廣西的邊界,這便是廣東廣西名稱的由來。


御史書童


現在在我國的省份中,南方有廣東廣西兩個省份,在歷史上廣東廣西再加上雲南東部,湖南南部,福建西南部,海南島全島等部分地區合稱為兩廣地區。在清朝的時候,還設置兩廣總督對此進行管轄。

由於兩廣地區離北京比較遠,所以當地的兩廣總督有著很高的權利,直接管轄當地的軍事政治,經濟,外交,貿易等多方面的業務。

從某種角度來說,兩廣總督就有點像兩廣地區的獨立小藩王一樣。只不過這個藩王並不是長久的,而是臨時性的。

現在廣東和廣西兩個地方是分開的,為什麼歷史上會將其稱之為兩廣地區呢?

其實省份名字中第1個字相同的省份不只有廣東廣西,比如有山東,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所以在中學所學的中國行政區域背誦表上有“兩湖兩廣兩河山的說法”。

只不過在歷史上只有兩廣地區曾同一管轄,其他基本上不存在這一情況。

那麼廣東和廣西這兩個省份在歷史上為什麼被稱為兩廣地區並且一直作為一個獨立的管理轄區所在呢?

之所以會有如此的一個現象,這主要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最早要追溯到秦漢時期,在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現在的廣東廣西屬於南方百越地區。在當時此地並未開發,人的生活狀態也相對原始,文化非常的落後。

後來秦始皇逐漸平定了南部百越地區,建立了中國的一個統一大王朝。在秦漢時期,此地屬於嶺南。秦朝滅亡之後,之前負責管理此地的趙陀割據稱帝,在漢朝時又歸附漢朝,成為漢朝的藩國。當時此地又被稱之為南越國,所以在漢朝之初,廣東廣西這一塊就是屬於一體的。

唐朝時期,當時廣東和廣西隸屬於廣南路。由於廣南路的範圍比較大,又分支為廣南西路和廣南東,宋朝時期直接將兩地分別簡稱為廣東和廣西。在元朝統治年前此地的統治一直沒有穩固,老百姓起義不斷,所以在此也沒有做出詳細的劃分。

等到明朝穩固之後,又將此地再一次重新劃分了一下,正式確定了廣東和廣西兩地的邊界,但是仍然習慣性的將其稱之為兩廣地區。

所以可以說是從明朝時期兩廣地區才算是真正的分開,不過在當時海南並沒有單獨的存在,而是隸屬於廣東。在清朝時期,為了方便管理,直接又將廣西和廣東合併在一起,並且稱之為兩廣地區。

因為當時此地偏屬於東南地區,少數民族偏多,和越南這些附屬國相鄰。為了更方便的管理,所以也就統一派一個兩廣總督對此地進行管轄。如此一個狀態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

民國時期曾暫時的將兩廣地區分開,而兩廣地區的真正細分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當時受到南方戰爭局勢的影響,對於兩廣地區進行了細緻上的劃分。

比如像現在的海南島地區,也就是清朝時期的瓊州府給獨立出來,劃歸為海南省。並且單獨設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不過在歷史上,兩廣地區曾經確實是一家。


夏目歷史君


簡單說來就是,兩廣以前的治所(首府)叫“廣信”,後來被中央政府強行切割了,所以之後“廣信”以東叫廣東,“廣信”以西叫廣西。

至於語言,南寧、梧州、賀州、欽北防的部分地區等城市還是和廣州肇慶江門的語言是差不多的,都叫白話,也就是大家說的“粵語”。

飲食文化方面上述地區也和廣州肇慶江門等地類似,但略有所差異,比如 上述地區吃“燒鴨”的人群比較多,廣州肇慶江門吃“燒鵝”比較多。

其實,都是自家兄弟分家久了形成略有差異的文化而已。

當然,桂柳、潮汕這些就不太一樣的,差異有點大。



壯哉_我大中華民族


兩廣原來是一家。

對清朝歷史稍微有所熟悉的,或是常看清朝歷史影視劇的,想來應當都聽過兩廣總督、兩江總督以及湖廣總督等官名。

兩廣毋庸置疑是說廣東和廣西,那麼兩江和湖廣又是哪幾個省份呢?

兩江是指江南省和江西省,清初曾設江南省,後來又分成了兩個省,即安徽省和江蘇省,所以兩江實際上是江西、安徽和江蘇三省,這也是今日幾乎不再沿用兩江之稱的原因。

湖廣是元朝設立的一個行中書省,轄湖南、湖北全部以及兩廣、黔、川的部分地區,明清之後湖廣只轄湖南、湖北,所以自明清開始,湖廣便特指湖南和湖北,對於湖南、湖北,今人則更習慣於稱為兩湖。

可見,我國這麼多省份當中,並不只有將廣東廣西並稱為“兩廣”,湖南湖北也可並稱為“兩湖”。

兩廣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一家,那時候統稱之為“嶺南”,當然嶺南並不僅僅包含兩廣,還有別的省份的部分區域。

唐朝的時候,設置了嶺南道,轄兩廣、雲南以及交趾部分區域,到了唐懿宗鹹通三年的時候,應當是出於方便管理的緣故,又將嶺南道劃分為嶺南西道和嶺南東道,西道治所在邕州,東道治所則在廣州。

嶺南或者說兩廣分東、西,即始於此。

趙匡胤建立了宋朝並滅了南漢之後,將嶺南納入宋朝版圖之中,然後在嶺南設置了廣南路。

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時期,也和唐懿宗時期一樣,為了能夠更好地統治和管理面積廣、人口構成和環境複雜的嶺南地區,於是又將廣南路一分為二,以廣信為分界線,廣信以東屬廣南東路,廣信以西則稱廣南西路。

廣南東路簡稱廣東,廣南西路則簡稱廣西,所以廣東、廣西之稱始於宋朝,“兩廣”之稱謂也始於宋朝。

雖然兩廣自唐朝開始分家,但是說到底是“一個孃胎”出來的兄弟,所以不僅有著相同的歷史底蘊,也有著相近的文化習俗,這也是兩廣自唐以後仍然“貌離神合”的原因。

不論是官方也好,是民間也罷,談及廣東廣西的時候也一直以兩廣相稱。

元朝時期雖然短暫地將兩廣納入了“湖廣”系統,但是明朝以後,又將兩廣單獨分了出來,分設廣東、廣西兩省,兩廣發展到了明朝,雖然還是不如中原以及東南沿海一帶的省份,但也至少不再那麼落後,所以仍然還是選擇分開才能更好地管理。

不過,到了景泰三年的時候,又設立了兩廣總督一職用以統管兩廣之軍政,這等於是變相地又將兩廣合為一家。

清承明制,所以從省份的劃分到官職官制的劃分也基本上沿用了明制,只是略有改動而已。

所以,清朝仍然設有兩廣總督一職以轄廣東、廣西二省,乃是正二品疆臣,若加兵部尚書銜即為從一品,若加大學士銜則為正一品,位在直隸總督、兩江總督之後,清末之時林則徐、李鴻章都曾出任過兩廣總督。

也正因為兩廣雖然自唐以後開始分家,但一直“貌離神合”,所以人們才習慣地將廣東廣西合稱為“兩廣”。


寧糊塗


“兩廣”是個地理名詞,最早出現在宋朝,兩廣之間以廣信縣為分界,廣信之東謂廣東,廣信之西謂廣西。

在中國用地理標誌作為行政區分類的省份有不少。像一條黃河,劃分出了河南與河北,一個洞庭湖,劃分出了湖南與湖北,一條太行山脈,劃分出了山東和山西。而它們也可以像“兩廣”一樣稱之為“兩河”、“兩湖”,只是因為行政區劃和習慣的原因,所以後世更多的提到的是兩廣,而很少說兩江、兩湖地區。


行省制度雖然誕生於元朝,但是當時並沒有單獨廣西省的概念,因為元朝行省制度尚不成熟,每個省的面積都很大,兩廣地區就被湖廣行省和江西行省各佔一塊,到了元末時期,元廷為了有效剿滅紅巾軍,特設置廣西行中書省,將權力下放到地方自治,這是歷史上廣西第一次建省的開始。

而廣東是在明朝洪武二年,改廣東道為廣東行中書省,這是歷史上廣東第一次建省的開始。到了明代景泰年間,明朝政府為了更好的管理南嶺以南的廣大區域和眾多少數民族,特增設兩廣總督一職,將廣東省和廣西省這兩個接壤的兄弟省份納入到了兩廣總督的治下。



兩廣地區雖然地域廣闊,但是人口的數量遠不及中原地區,而且少數民族比較多,經常發生民族之間的衝突,不容易管理,再加上廣東與廣西都屬於丘陵地帶且沒有大的地理阻隔,因此人口的流動也比較大,這就在無形中促進了兩個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甚至在方言上、飲食上也都有很多相近之處,這就讓兩地的百姓更有文化上的認同感。

綜上兩廣地區之所以能夠得到較大的認同感:

一是因為古代的行政區劃因素,尤其是兩廣總督的設立讓這兩個省看起來只有一個領導,政策在制定和執行上也是大差不差,所以看起來更像一個省。



二是地理因素導致的,廣東和廣西之間接壤,而且中間還沒有封閉的山脈與河流完全隔絕,包括現代地形圖上也把這兩個省統稱為“兩廣丘陵”,所以兩廣的稱呼也沒有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

三是這兩個省之間人口流動比較大,通婚的也比較多,而且有相似的文化和飲食習慣,為了更為親切的表達兩省百姓的特殊關係,所以兩廣常被提及。


納蘭談史


廣東和廣西的說法也許很多人也沒聽說過吧?原因是這樣的廣西有幾個地方原是廣東的人也是廣東管的!只因為廣西沒有沒有海或才分割的!原廣西北海.欽州.防城都是廣東地方的在一九六0年欽北防還是廣東管的!到六一年才分割給廣西所以叫兩廣地區!也叫兩廣一家人!原因就這樣了知道了吧!


知途三農田園


我的主業是讀《史記》,就《史記》記載的歷史素材,進行邏輯分析,挖掘歷史背後的故事,為讀者提供一個新的歷史視角,希望能夠對現代的生活、事業有所借鑑。

1、問題有誤,有兩廣之說,也有兩湖之說,還有兩江之說。

2、這個是跟歷史上的行政區域劃分有關,有地理位置、風土人情、軍事、經濟等考量。

(1)兩廣:指廣東和廣西,明朝開始設置兩廣總督,清朝也延續這一職位,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

(2)兩湖:指湖南和湖北,清朝設置湖北湖南總督或兩湖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湖北和湖南的軍民政務。但最為熟知的稱呼是湖廣總督,是因為在元朝時設立湖廣行省。

(3)河北和河南、山東和山西,都是獨立的省,沒有共同管理,所以沒有兩河、兩山之說。

3、兩江之說。

清朝時設置兩江總督,管理江南省(今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和江西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