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商丘睢陽覓聖蹟——文雅臺


商丘睢陽覓聖蹟——文雅臺

文雅臺位於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東南城郭內,此處是孔子周遊列國時,過宋習禮之處,留下了“過宋伐檀、微服過宋”的典故。

商丘睢陽覓聖蹟——文雅臺

《商丘縣誌》載:文雅臺“世傳孔子適宋,與群弟子習禮大樹下,即此。”西漢初梁孝王劉武因仰慕孔子文雅之風,在此建築園林,招攬文人雅士於此賦詩作文,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鄒陽、司馬相如、枚乘等皆曾慕名而來。歷史上文雅臺建築群始建於漢代,甚為宏偉,後多數毀於戰爭動亂。

商丘睢陽覓聖蹟——文雅臺

文雅臺經歷代維修重建,如今的部分建築建於康熙二十年,其它建築毀於解放初期和文革時期,現有大門(清代建築)一座,前殿一座,習禮亭一座,為2003年修繕。

商丘睢陽覓聖蹟——文雅臺

《孔子聖蹟圖》宋人伐木

魯哀公三年(前492)孔子適宋與群弟子習禮大樹下,史有過宋代檀之說,即此。西漢時地處梁園(今商丘)之內,梁孝王在此建亭臺樓閣,嘗邀司馬相如、鄒陽、枚乘等在此燕集倡和,故有文雅之名。

商丘睢陽覓聖蹟——文雅臺

正殿東北有座重簷六稜亭,亭內有一石刻孔子行教圖碑,傳為唐吳道子所繪。現存孔子石刻畫像殘碑,藏於睢陽博物館。文雅臺現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附錄一:沈鯉《文雅社約》與文雅臺

商丘睢陽覓聖蹟——文雅臺

《文雅社約》又名《沈公家政》,是沈鯉的一部理學著作,為了解決明朝中後期民風世俗日益腐化現象,沈鯉和其弟沈鱗,並與其門生呂坤聯絡商丘其他士紳在萬曆年間結社於商丘文雅臺,制定《文雅社約》,規範社員行為的同時,主要還是為了“挽世風”、“還古昔”——扭轉明末奢靡之世風。

商丘睢陽覓聖蹟——文雅臺


商丘睢陽覓聖蹟——文雅臺

附錄二:法國著名漢學家Chavannes(沙畹)在1907年7月9日拍攝的商丘古城文雅臺。(以下圖片來源商丘城市建設公眾號)

商丘睢陽覓聖蹟——文雅臺

原文說明“文雅臺”,文雅臺內有重簷六稜亭,亭內有一石刻孔子行教圖碑,傳為唐朝吳道子所繪。照片中亭子裡的石碑上,隱約可以看到孔子的身影,原亭已被拆除,現今的六稜亭為復建。

商丘睢陽覓聖蹟——文雅臺

原文說明“老子殿”,建國初期,除了六稜亭,其他建築已經不存在。圖中人物像是私塾先生和他的學生。

商丘睢陽覓聖蹟——文雅臺

原文說明“伐檀坑”,應該是指伐檀池,池八卦形,青磚砌成。孔子在宋國國都東門外大檀樹下習禮,宋國大司馬桓魁聞訊後,欲擒殺孔子,並砍伐檀樹。

商丘睢陽覓聖蹟——文雅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