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成功並不難,前提是你得有成功人士的思維

成功並不難,前提是你得有成功人士的思維

提起富人,不得不說馬雲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除了他,大家還會想起誰了?例如李嘉誠,王健林,股神巴菲特,facebook創始人ceo,扎克伯格。他們都有各自的創業艱辛歷程和各自的方法經驗,而衍生到後來,大部分的企業家開始撰寫自己的創業過程,也就是自傳,以及成功學,供後人借鑑,學習。

說起富人的成功,很多人都會自己琢磨這其中的緣由,但是,有些東西還真的是效仿不來,因為每個人的先天稟賦,思維,眼光,境遇,性格等等,很多客觀因素,導致每個人即使在很努力地情況下,依然不可能成為中國第二個馬雲,和李嘉誠,但是,也彆氣餒,我們成為不了那些已經站在金字塔尖的人,但是我們依然有機會,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更好地自己,也能過上幸福的人生。

那麼富人生活是怎麼樣的?

你可能覺得應該是這樣:

隨心所欲地買買買,

隨心所欲地吃吃吃,

隨心所欲地遊遊遊,

隨心所欲地玩玩玩。

一句話總結就是:

他們應該過著無比休閒的生活,

他們應該過著無比奢華的生活,

他們應該過著無比享受的生活。

是這樣嗎?

並不是。

億萬富翁和精英階層的生活,

跟我們想象的其實很不一樣。

哲學上有一句很經典的話;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句話看似簡單,但仔細想來,卻寓意深刻,也就是說,看一件事情表面,不是憑想象,經驗,或者表象,道聽途說,去判斷這件事的形成原因,而是透過看到的表象,以最科學 ,事實,精準,有邏輯的分析事情本身形成的真實原因,富人各有各的富起來的道路,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經驗道理,但其實有相同的本質原因,之前很多人總以為,富人比普通人不僅有錢還有閒,但其實有人曾經翻出王健林每天的行程,驚人的可怕。

成功並不難,前提是你得有成功人士的思維

你知道億萬富翁幾點起床嗎?

蘋果公司CEO庫克,

每天早上3點45分起床。

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

每天早上4點起床。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

每天早上5點起床。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

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是每天早上6點起床。

《經濟學人》在做一個調查時,

發現了一個非常反常的現象:

中產階級和貧困階層的工作時間,

在最近30年出現了大幅下降,

而富人和精英階層的工作時間,

卻在最近30年出現了大幅提升。

“50%的億萬富翁和頂級精英,每週工作時間超過了65個小時。”

“蘋果CEO庫克,經常第一個到辦公室,最後一個離開。”

“臉書CEO扎克伯格,經常熬夜到早上6點。”

那麼窮人和富人的區別在哪兒,就顯而易見了!

① 窮人正變得越來越休閒,而富人卻變得越來越忙碌。

②他們比常人更熱愛工作

在展開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談一個名詞——心流。

著名心理學家米哈里,一直專注於研究“人何時最幸福”,

通過對大量人群的反覆測試,他提出了一個概念——心流。

當心流發生時,我們會感到:

●完全陶醉於正在做的事情當中

●內心感覺無比純淨

●內心會有一種寧靜感

●會獲得極大的喜悅感、滿足感

●甚至超越了自己,忘記了自身的存在

工作和休閒,哪個狀態更容易產生心流?很多人肯定覺得:當然是休閒了。其實恰恰相反,米哈里研究發現:“心流大多出現在工作的時候,絕少在休閒時發生。”

為什麼現在富人很喜歡工作?因為工作會讓他們感到更快樂。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那為什麼工作沒讓我變得更快樂?”米哈里說:“因為你沒有讓工作變得富有挑戰性。”米哈里舉了一個例子:

麥德林是一個生產線工人,他的工作就是組裝零件,每天重複操作600次。一開始,麥德林覺得工作超級無聊,每天回到家就向老婆抱怨。但後來,他只是改變了一點點態度,

就讓工作變得快樂起來,“我開始琢磨怎麼打破組裝記錄。”於是在一次次打破記錄中,

他獲得了巨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為什麼現在富人比窮人更喜歡工作?

原因就在於此:“他們把外部驅動的忙,變成了自我驅動的忙,從一個個挑戰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感。”當我們想從忙碌階層變成休閒階層時,富人卻正從休閒階層變成了忙碌階層。

③他們更加熱愛學習和讀書

有記者問海爾老總張瑞敏:“你平時有什麼娛樂愛好。”張瑞敏說:“學習和讀書。”彭劍鋒在《海爾:能否重生》中說道:“張瑞敏幾乎不去任何娛樂場所,他的娛樂生活完全被書填滿。”張瑞敏平均一週會看兩本書,在2016年內部演講中,張瑞敏至少提及了51本書。中國建材集團老總宋志平也一樣,他的閒暇娛樂方式也是讀書:“我床頭有個書筐,筐裡大概有20、30本新書,差不多一個月左右換一筐。”很多人都以為:富人和頂級精英的娛樂方式,就是花天酒地、紙醉金迷。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哈佛商學院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發現了一個反差極大的現象:

越是富人越是精英階層,他們的閒暇娛樂,越喜歡採用補充型方式,比如交流、閱讀、學習。而越是窮人越是底層的人,他們的閒暇娛樂,越喜歡採用消耗型方式,比如打牌、打遊戲、看肥皂劇。

越是處於社會階層底層的人,越是會用消耗型方式來尋求快樂。越是處於社會階層高層的人,越是會用補充型方式來尋求快樂。

④他們更加自律,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友邦保險和21世紀傳媒,最近做了一個關於精英群體的調查,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相比於中產階級和貧困階層,精英階層更喜歡運動和健身,更善於控制飲食、控制體重,也擁有更健康的生活習慣。就身體鍛鍊頻率而言,67%的精英階層每週鍛鍊超過三次,24%的精英階層幾乎每天都會鍛鍊。比如王健林,即便工作再忙,他每天起床之後,也要花半個小時鍛鍊身體。比如馬雲,即便工作再忙,他也要抽時間打打太極拳。“你的體重就是你社會等級的宣言。一百年前,肥胖是成功的標誌。但那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肥胖是中下階層的標誌。在《財富》500強公司首席執行官中,你是找不到一個胖子的。”

在我們大吃大喝、靜坐不動時,為什麼精英階層卻在控制飲食和揮汗如雨?因為他們懂得和堅信一點:“時間才是真正的Big boss。”再有才華的人,最後拼的也是身體。

⑤重視教育的同時,也更加重視對子女的教育

《經濟學人》做過一個調查,發現精英階層一般是這麼做家長的:

●捨得為孩子花錢

●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經常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精英階層喜歡給孩子做榜樣:“我很努力,我希望你也要努力。”而中下層階層的大多數父母,則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我沒實現的夢想,你要幫我實現。我偷的懶,你要幫我補回來。我輸了,你要贏。”

⑥越努力,越幸運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寫過一篇《相信奮鬥的力量》。文中講了他的一段經歷:高中時,他的老師對全班同學說:“你們在座的,沒有一個能考上大學,以後一定都是農民。”很多同學就這樣相信了。不是中途退學,就是考一次就放棄了。但是俞敏洪不甘心,考了一次不成,他就考第二次。考了二次不成,他就考第三次。最後,他終於考上了北大,貧苦的人生從此柳暗花明。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說“階層固化”,其實自古以來,每個朝代都有階層固化。但無論階層怎麼固化,總有5%的窮人可以像俞敏洪一樣突圍而出。“想和什麼樣的人做朋友,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付出和他們一樣的努力,做和他們一樣的事情,甚至要比他們更加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