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五斗江鄉三和村李氏貞節牌坊」訪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6

一直以來,只要外出我都會關注古民居、古祠、古廟、古道、古橋、古牌坊等等遂川縣範圍內一切建設施工領域的設施。

今年三月份我開始陸陸續續記錄遂川縣域內還保留下來的古牌坊,感謝唐曉泉老師的關注,他知道後將前些年下鄉拍攝的三張古牌坊相片無償提供給我,希望我下次有空能夠記錄出來。但他只記得是在五斗江鄉拍攝並不記得具體位置。說句實在話,看著這座牌坊圖片我如獲至寶,因為這座牌坊我從未見過,建築材料與我以往見到的古牌坊完全不同,所以立即著手查閱相關資料並在五江範圍內到處打聽。歷經數月無任何收穫,直到昨天與五斗江鄉郭華生書記聯繫,困惑秒解,不止弄清了這座古牌坊建造的具體位置,還找到一篇關於介紹這座牌坊的美文,拜讀之後感覺記錄不錯立即與大家分享。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沒弄清文章作者大名,暫且用佚名代替,如原作者看到請與我聯繫,我會立即更正,謝謝。

「五斗江鄉三和村李氏貞節牌坊」訪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6


三和村李氏貞節牌坊

1780年,石圍子李魁光長女經媒妁之言,受父母之命與三和流坑葉培揚成婚。葉培揚自小就體弱多病,婚後,身體一直未見好轉,結婚多年也沒有生過一男半女;1785年,葉培揚走到了人生最後階段,彌留之際對李說:“淑貞,咱們結婚多年,也沒有生下一男半女,如今我要先你而去,最大的牽掛是,我死後,你一個婦道人家以後如何生活啊。孤苦伶仃,一個小腳女人如何作田養活自己,不如趁著年輕,如果遇到有合適的大戶人家納妾或續絃,你就改嫁了吧,那樣我在那邊才能夠安心”。李淑貞看著丈夫那種不甘和絕望的眼神,堅定的對葉培揚說:“好女不侍二夫,我即與你成婚,生是葉家人,死亦葉家鬼”。葉培揚聽到妻子的話語後,帶著感動、不忍和遺憾的眼神永遠地離開人世。

「五斗江鄉三和村李氏貞節牌坊」訪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6

葉培揚死後,李淑貞想起了對亡夫的承諾,為了生活下去,解開了從小纏裹的雙腳,下地學做農活。周圍的群眾看著弱不禁風的淑貞在田間勞動,心中多了一份敬重。也有些好心人心疼瘦弱的淑貞,給她張羅改嫁的事,李淑貞想到了對亡夫的承諾,一一謝絕好心人的提議,依舊勞作在田間。

「五斗江鄉三和村李氏貞節牌坊」訪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6

經過三年的學習勞動,李淑貞基本可以養活自己。李淑貞為了給葉培揚留下一脈,請求葉培揚的四哥葉培鈞過繼給她一個兒子,葉培鈞生有三個兒子,看著弟媳平時的生活,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想想怪可憐的,於是就把二兒子過繼給了李淑貞撫養。兩年後,對李淑貞來說,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撫養2年的孩子因病夭折了。於是流言飛起,說李淑貞是“掃帚星”“剋夫命”等等。從此李淑貞變得一團糟,呆在流坑,承受著生活的清苦和精神的壓力,也曾想過離開流坑,離開葉家,可每每有此想法時,李淑貞的腦海中便會浮現出葉培場臨終時那種不甘而的眼神和自己厚重的承諾。於是,李淑貞繼續過著孤苦伶仃的生活,就這樣李淑貞在流坑繼續生活了三年。這三年來,李淑貞經常想起對葉培揚的承諾,心裡無比的愧疚與痛苦。李淑貞厚著臉皮再三哀求葉培鈞把最小的一個兒子以延續葉培揚的血脈。葉培鈞看著勤勞而沉默的弟媳,想著弟媳生活的艱辛和精神的痛苦,便答應了把小兒子過繼給李淑貞。

「五斗江鄉三和村李氏貞節牌坊」訪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6

李淑貞含辛茹苦,誠惶誠恐地撫養著小孩,生怕再出什麼意外,將小孩艱辛地撫養長大。她所作所為深深感動了葉氏其他族人和方圓百里的百姓。1797年,在眾人的支持下,葉氏族人將李氏的經歷上報到了當時的縣衙,時任知縣大人親自核實後上報朝廷,經朝廷准許之後,流坑葉氏族人便為葉李氏修建了貞節牌坊,並載入縣誌。

「五斗江鄉三和村李氏貞節牌坊」訪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6


貞節,是對愛情的最終昇華,長相斯守,不與他人。正因為葉李氏對其夫的從一而終,一諾千金的行為;深刻的體現了五斗江女子對貞潔的忠誠。這也是五斗江人忠孝節高尚品德的一種體現。

「五斗江鄉三和村李氏貞節牌坊」訪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6


關注微信“木子軼說”公眾號,可以讓您知道更多遂川歷史典故、地域文化、風土人情、特產特色、手工技藝……和個人的感悟真言,也歡迎關注公眾號後留言提供更多精彩信息,謝絕任何廣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