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建甌建安街道推行“巷長制”,探索人居環境整治新模式

“巷子就是自己的家,保持好巷道的美麗整潔,大家才能住得放心、舒心。”27日,60多歲的魏敬和開心地說。作為建甌市建安街道丁家巷的居民,魏敬和經常和巷子居民一起塘溝清淤、清理“牛皮癬”,維護巷道衛生。

眼下,建甌市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正有序開展,但“幹部幹、群眾看”的現象卻十分普遍,群眾參與度始終不高,探索長效機制成為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建安街道經過前期調研,於3月份在轄區內業態最複雜、問題最多的丁家巷、何厝坪、水井巷等6條巷子開展“巷長制”試點工作。

建安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年雄介紹,巷長們由社區居民推薦產生,大都是退休人員,他們責任意識強、敢做敢講,以身作則。巷長們除了每天不定時對所轄路段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聯繫、對接和處理,還積極發動居民群眾、物業管理企業等多方面力量,實現幹群共建、共享、共管、共創文明社區。

經過推選,該街道確定了12位熱心群眾擔任6條試點巷的巷長、副巷長。巷長們對違章佔道、店面外溢治理,建臨時停車場、增設垃圾桶等積極建言獻策,他們還製作發放美麗小巷共建卡、面對面入戶宣傳,居民們對人居環境整治意識有了顯著增強,整治積極性大大提高。

在丁家巷,亂停車問題一直困擾著巷子居民,本就狹窄的巷子,被車輛一佔更是擁堵不堪。為此,丁家巷巷長江水妹在第一次巷長見面會上就提出建議,希望利用巷內廣電宿舍閒置地塊建設臨時停車場,疏堵結合,整頓巷內亂停車問題。街道黨工委同意了巷長的合理建議,並就建設工作與巷長們進行了協商分工:由街道辦事處與市直有關部門溝通,解決土地使用授權和建設資金問題;由江水妹負責“退地”工作,與長年佔地種菜的居民進行協商,清退被周邊居民長年佔為己有“菜地”。

群眾當“巷長”的優勢也在這次“退地”中充分凸顯出來。江水妹說,平時到巷子裡的居民家中去“串門”、發共建卡、督促做好“門前三包”、收集意見以及建議就是她的工作,看到哪戶人家門前衛生做得不到位,她就會督促居民把衛生做好,居民們也十分配合她的工作。正是由於對巷子情況的瞭解、與居民們的熟絡,“退地”工作開展起來十分順利,巷長們僅用了5天,便讓長年佔地種菜的居民無償退出了140多平方米的菜地。

“巷長制”推行以來,不僅“亮堂”了巷道,更“亮堂”了民心。(葉秋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