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碼住這些高效背誦法,考研不在話下

大家好,我是育明寄宿考研諮詢師,

現在這個階段,相信很多同學都已經在忙著背專業課了,很多文科專業或偏文科專業的同學都面對都是海量的,需要記憶的內容。小編看到很多童鞋對於背誦的問題,覺得而很頭痛。那麼到底在短短兩個月內背誦並記憶呢,一起看下去吧。

碼住這些高效背誦法,考研不在話下


10月中下旬進入了考研的中後期,大部分同學都會從“理解知識”的階段逐漸過渡到“記憶知識”的階段。特別是政治和文科性質的專業課,還包括英語作文,這些內容都具有較大的背誦壓力。

很多小夥伴都在問:“風中勁草核心考點這本書需要全背嗎,背不下來怎麼辦”、

"考研英語作文背不下多篇範文,背完了很快遺忘怎麼辦“

”專業課好幾本書,背不下來怎麼辦?考場寫不出幾句話”

......此處省略不同課程和題型的類似背誦難題。

很多童鞋都有這些問題,一來是覺得那種一大堆羅列性的知識背不下來,更崩潰的是,背完一輪之後,回頭再看,發現自己已經大面積失憶,心裡真的慌到不行,焦慮到不行。

首先,小編要跟大家說的是,背完第一遍之後,大面積失憶的現象是很正常的,(不信你可以問問其他小夥伴,大家都會有同感)但這並不是說明你之前背的就是白背了。這個過程是必須經歷的,你之所以還記不下來,是因為一下子輸入大腦的信息量太大了,必須要在一定的時間重複到一定的次數,你才能“記住”。這是正常人腦的生理規律。

不可否認,一個人的記憶力水平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也會限制一個人後天的學習和考試表現。但更多時候,記憶力水平接近的人,背誦或記憶知識的效率不一樣,主要還是方式或方法的區別。

參考理論

加涅的學習信息加工理論


碼住這些高效背誦法,考研不在話下


認知心理學認為,記憶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記憶有一個經典的模型: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而記憶的過程又分為三個階段:

(1)編碼,即把信息存入記憶;

(2)保持,即存儲在頭腦中;

(3)提取信息,即準確回憶信息。

背誦四步曲

 1、把要背誦、記憶的知識整理成一個個問題

就是把你要背誦、記憶的知識整理成一個個問題,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呈現在你的書本、筆記、或者重點講義,而不是直接拿著某一段話就背,背完都不知道是什麼。在整理問題的過程中,就形成一份自己的背誦材料。這一步很簡單,但也很重要,這裡主要是提醒大家要杜絕沒有問題導向地直接死記書本上的某些大段大段的話語。但是相信這一步大家都能做到,手上都已經有一本精簡化的背誦材料了。接下來就是,每一道題怎麼去背的問題了。

 2、看懂問題,發現它的邏輯——信息初步轉換

背之前肯定是要先看懂這個問題和答案的要點,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對信息的加工,把那些答案建立起符合自己大腦思維習慣的邏輯框架。

3、背誦——信息輸入,加工,轉化

背書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開口讀出來記憶,一種是看著默讀記憶。對於文科知識來說,我個人是覺得開口讀出來的記憶效果會更好一點。當然這兩種方式沒有絕對的優劣,完全看你個人偏好以及對你個人的適用性,自己試用一下就知道了。但兩種方式都要注意一定的科學技巧。

(1)朗讀背誦

重要的是邊讀邊思考,如果可以,緊密地去聯繫生活的實際,特別是一些方法論、或者是解釋性的理論,如果自己能夠在生活中找到例子,就會覺得好記得多。比如,記巴普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

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把這些知識建立起一點點跟自己相關的聯繫,甚至是融入自己的感情。

不過還有很多專業的知識可能並不那麼好聯繫生活,那麼建議就充分運用對比、推理、歸納的方法,建立這些新知識和以前的舊知識的聯繫。想想這個問題是否推出其他的結論,以前的經歷裡面有沒有相似的問題等等。

(2)默讀背誦

默讀的話,如果只是用眼睛去看,很容易讓自己的大腦懸空,走神,大腦的運轉效率就會比較低,所以一定要其他肢體結合起來,帶動大難思考,比如,動手。動手圈劃或者寫下關鍵詞等,反正讓自己的手有點相關的事情幹,那麼你大腦的注意力就會更集中一些。這個過程,對比、推理、歸納的方法同樣適用。

其實說到底,這個過程最重要的就是充分調動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和加工轉換信息,而不是機械的重複。

 4、檢查回顧——信息輸出

上一步背誦,是記憶知識最主要的一步,很多人也會覺得背過一遍之後,你就算背下來了,這是很容易犯的錯誤。檢查回顧這是至關重要的、不能忽視的一步!

讀過幾遍之後,你合上書本,要能夠自己複述得出來。這是最簡單的檢查方法,但這也是短效的。你完成的很可能只是一個短時記憶。也就是,你現在能背出來,下週可能就忘記了。我們要做的是,把這些知識記憶,至少延續到考試那一天。所以你要做的是不斷地重複,不斷地重複檢查。所以我們要把大量的知識記下來,我們一定是要經過幾輪的背誦的。

難點和技巧

1、羅列性的知識

上面講了這麼一套方法,可能也還有很多同學能到立刻想到一些不太適用的知識,是的,我也想到了,那就是一些讀起來朗朗上口卻很難建立聯繫的羅列性的知識。這真真是背誦的大難點。比如政治裡面,會有各種XXX性,XXX化,……各種並列又高度概括的短語,好像短時很容易記憶,但是要長效真的挺難。老學姐我的方法就是,自己編口訣去記咯。哈哈,其實這也是建立知識聯繫的一種方式,雖然機械了點,但也不影響它的有效性。

比如記德育的方法:說服法、榜樣法、鍛鍊法、修養法、陶冶法、獎懲法,可以把它們串起來,記成:“服樣修煉討獎懲”(自己覺得讀得順口,好記就可以)。

2、時間問題

在背誦和記憶的時間管理上,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時間,二是努力把時間用得更加高效。

3、總結框架:從整體到局部,先背“枝幹和骨架”再填充“細節和血肉”

比如背誦作文,老師肯定教過我們“列提綱”,列出文章段落結構和各段落的主要論點,再去背誦肯定效率會提高不少。

比如背誦一本專業課書,必然是要先“列出一本書的框架和主要內容”,最精簡的可能是目錄。但目錄往往邏輯不夠符合記憶規律,因為目錄由淺至深利於教學。但一本書還可以按照其他結構去總結出主要的框架,比如“從理論到應用的順序”、“歷史發展順序”等方式。你總結出一本書的主要框架,再不斷去記憶和回顧每一個分支章節的具體內容。這樣的記憶也可能更省力的。

4、做題記憶:做題所能激發的記憶效率,是遠超過讀(口)和看(眼)的。

因為參與的“器官”最多啊,做題需要你動筆(手)、默讀題(眼)、計算或區分備選答案的邏輯思考(腦子)。儘管學長無法更準確的拿出什麼大腦小腦、左腦右腦來用科學方法論證這個過程。但是,朗讀和看書絕對是遠遠比不上做題的記憶效率。

很多時候,當你讀或看太多內容,其實會麻木。可能只是在機械的動嘴或眼睛,大腦可能已經睡著了。所以才會出現“早讀打瞌睡”、“看書打瞌睡”,但極少出現“做題打瞌睡”。

5、各種小方法

比如“諧音”,高中化學元素週期要背吧?常見的”鈉鎂鋁硅磷”這五個元素,很多人讀了很多遍也記不清順序或者不能抗遺忘。

比如“語境理解或辨析記憶”,理解知識點的“本質或原理”,自然能夠更好的記憶住知識點。比如政治live當時講過的這道題,恰當的理解不同“修飾詞”的區別,下次遇到就能辨認出正確錯誤選項。並不需要能夠背誦完整知識點,只需要遇到會辨析即可。

建議

1.要找準自己的高效記憶時間,去做好相應科目背誦的安排;

2.最好背誦一個小時休息一下;

3.一定要及時重複和回顧;

4.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去記憶或者回顧一些小的知識點,比如吃飯排隊的時間;

5.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耳朵,眼睛,手,腳,其實都可以利用起來的呦,(比如可以把一些特別難背的知識錄音下來,在吃飯的路上也可以聽幾遍)多效合一。

碼住這些高效背誦法,考研不在話下

考研最後兩個月了,公共課如果沒有底的話,可以嘗試著報一個衝刺班,押題模考劃重點,

育明考研助你成功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