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熔爐》:窺探人性之惡,這一生,人都在尋找生的意義與心的安寧


《熔爐》:窺探人性之惡,這一生,人都在尋找生的意義與心的安寧

這部電影,在豆瓣上的打分高達9.3分。觀眾聲稱再也不想看到這類電影,然而它總是在無聲的提醒我們,我們總是高估人性的善良,殊不知看不到的人性之惡,更讓我們膽寒,這就是《熔爐》。

《熔爐》裡的每一個細節都讓人觸目驚心,老師對聾啞學生的性侵傷害更令人髮指。這個真實的世界,人性之惡,真的讓人絕望。好在最後的那一刻,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都給了人們溫暖和力量。

《熔爐》:窺探人性之惡,這一生,人都在尋找生的意義與心的安寧

孔枝泳說:奇特的事會讓人對人性有更多的認識,也會因此對人類更加失望。奇怪的是,對於人類的敬畏卻在我體內滋長。

孔枝泳是誰?她是韓國最著名的女作家,被稱為“韓國文學自尊心”,《熔爐》就是她所寫,小說是根據韓國光州仁和學校真實事件為藍本。電影《熔爐》以小說改編而來,上線後一舉登上韓國票房院線冠軍位置。

電影更是引發數百萬人連署簽名要求重啟調查,直接促使韓國國會通過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爐法”。一部電影推動一部大法的建立,這是可喜的,可悲的是處於事件中的人。

影片開始,屏幕上就出現一行字:該片是以2005年發生在某一所聾啞人學校的真實事件為藍本製作而成。虛構的都市霧津,和這個城市的名字一樣,霧津市的慈愛學堂,是當地一所受到外界好評的學校,它的真實面貌不被外界真正瞭解。

姜仁浩將簡單的行李裝到自己的車上,從首爾出發,這時,霧津市已經開始起海霧了。白色的龐然大物從海上升起,伸出覆蓋著潮溼細微毛髮的觸足,進軍到陸地。被霧包圍的事物,就像察覺到敗勢的士兵,在細微的溼氣的包圍下逐漸朦朧了。

奉讀聖經“黑暗不曾戰勝光芒”這句話時,霧也毫不留情地吞噬了發光的遠光燈。

看到霧突然浮現的記憶,有種不祥的預感。總之如果一個不小心,這段旅程會是終點。這種無力的恐懼讓他的後腦勺變得緊繃僵硬。


《熔爐》:窺探人性之惡,這一生,人都在尋找生的意義與心的安寧

在“霧”的掩蓋下,人會恐懼,看不清世界,也看不清人心。然而霧只能是霧,總有消散的那一刻。

姜仁浩來到這所聾啞學校當美術老師,在學校覺得莫名的壓抑,氛圍令人窒息,一切事物都讓他看不明白。

直到有一天,他從女廁聽到奇怪的喊叫,想一探究竟,卻被門衛攔下,其實那是校長對女學生進行強暴;在辦公室看到教導員毒打學生,拳腳相加,無情;親眼目睹宿舍指導老師溺罰女學生,差點窒息死亡,冷漠。

當得知那些無聲的孩子遭受了禽獸般的侵犯,震驚、憤怒讓他決定舉報。然而各部門的人互相推諉,不作為,心涼。

視聽帶來的震撼、恐懼又怎麼是這兩三句能說的清楚!

可是來到霧津還不過三天,他卻產生了“人間到處有苦楚”的想法。或許有一天會變成“人間到處有悲慘”。不,應該說是“人間到處有禽獸”。

他開始用自己微薄之力,捍衛孩子的尊嚴,向社會正義吶喊。電影中那些無權無勢的小人物讓人感動,他們真實、善良、無助、不妥協。

“你不要害怕。從現在起,我們會幫助你,會守護你。”

《熔爐》:窺探人性之惡,這一生,人都在尋找生的意義與心的安寧

警察署的人明知真相,卻說校長在當地德高望重,決定不是這樣的人。因為他早已被收買。

檢察官拿著不雅錄像帶不作為,為什麼?因為他也被魔鬼收買。

在法庭上,魔鬼們態度傲慢,無恥的否認罪行,說自己是多麼的愛孩子:

我們兄弟倆,一刻也沒有忘記父親說過的這樣一句話,要善待這些可憐的羊。

無恥至極!敗訴!

姜仁浩在霎時感受到自己體內湧上了熱騰騰的東西。是憤怒,不僅僅是憤怒而已;是這次判決一定要贏的決心,然而又不僅僅只是這些;是對孩子所經歷的命運的憐憫,但又不止於此。這些孩子的痛苦和悲傷背後隱藏了一個龐大的世界。黑暗的世界、恐怖的世界、偽善可憎和暴力的世界。


《熔爐》:窺探人性之惡,這一生,人都在尋找生的意義與心的安寧

冷汗涔涔,這既然是一個真實事件。本該是最有正義的人們,根本沒有良知可言。霧津市就像怪獸的血盆大口,老師、警察、法官、律師、保安、醫生,在利益面前,每一個人喪盡自己的良心,互相勾結,作偽證。那些可憐的孩子,沒有能力保護自己,能做的只是默默流淚。

當民秀選擇與傷害自己的老師同歸於盡時,心痛,這個世界想摧毀一個人,實在太容易。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這些人一開始就是魔鬼嗎?他們的心不會痛嗎?

世界上最恐怖的是什麼?如果有人這樣問,她似乎能夠回答,那就是謊言。謊言。有人說謊,世界這個大湖彷彿被倒入黑乎乎的墨水,把四周都染黑了。在找回原有的澄淨之前,需要相當於謊言一萬倍的純潔能量。


《熔爐》:窺探人性之惡,這一生,人都在尋找生的意義與心的安寧

到底是什麼觸發了他們的“惡”?這些“惡”,到底是他們天性中攜帶的攻擊性失控,還是後天環境的腐蝕?他們是如何看待、感知自己的行為?

勒龐在《烏合之眾》裡說:作為“暴民”的群體,其殘忍程度常令人瞠目結舌,以致不斷地有人因此而感嘆人性之惡。而勒龐的分析則提醒我們,這裡所說的“人”,在很多情況下應是指群體中的人,而非孤立的個人。如果群體的行為動機也完全是出自支配著個人行為的非法私利,那當然只能把它視為一種犯罪。群體中的某個人對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傳染性暗示過程的起點。

所以,這些魔鬼以及它的幫兇都是在犯罪!而他們卻不自知。做盡的壞事,就像他們身上的傷疤。

羅伯特·澤塔說:傷疤就像歲月一樣,一個接著一個,一年又一年,所有的這些一起造就了一個人。


《熔爐》:窺探人性之惡,這一生,人都在尋找生的意義與心的安寧

而那些明明是正義伸張的人們,為什麼會遭到無情的驅使?就像對待脆弱的動物一般。

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以及那個熱氣騰騰的真實世界。我們所看到的事物不只是在陽光下,還有那些看不到的陰暗處。

孔枝泳曾說保羅·艾呂雅說過的一段話對她有深遠的影響,她仔細的抄錄在筆記本上。

保羅·艾呂雅說:“那些美化的語言、包裝美麗的‘話’是多麼可憎。真正的詩沒有修飾,也沒有謊言,也沒有彩虹光芒的眼淚。真正的詩瞭解世界上有沙漠和泥沼,也瞭解有上蠟的地板、弄亂的頭髮和粗糙的手。也瞭解有無恥的受害者,有不幸的英雄,也有偉大的傻瓜。也瞭解狗有許多種類,有抹布,田野上有盛開的花朵,墳墓上也有綻放的花朵。生命之中有詩。”

《熔爐》:窺探人性之惡,這一生,人都在尋找生的意義與心的安寧

不再沉默!

就像魯迅的《藥》裡那個墳上的花環一樣,圍著那尖園的墳頂,那是一種對絕望的反抗。

《島上書店》裡面說過一句話: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他了解自己和孩子已經融為一體,他們是命運共同體,自己不再是毫無價值。他領悟到,為了賺錢被放逐到霧津的他,自我內在已經發出了某種光芒,溫暖又明亮。這道光似乎讓他的存在變得更有尊嚴,好像在說你不是來尋找食物的禽獸。他抱著琉璃,抓住妍豆的手,直視她的雙眼。

電影的最後,當屏幕出現人權維護中心的抗訴最終還是被駁回了,犯法的人還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為了揭露真相,他們仍在繼續戰鬥著。

心痛的無以言表,好在有很多好心人為這些孩子提供了住宿和食物。

這就是現實,電影中的人物可能是我們身邊任何一個人。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他們應該被關注,被珍惜,被愛護。

“有一次一起吃飯,我問孩子們,在這件事發生前和發生後,最大的改變是什麼?民秀回到:終於瞭解我們也是同樣珍貴的人。”

看到這句話,真讓人落淚。


《熔爐》:窺探人性之惡,這一生,人都在尋找生的意義與心的安寧

比暴行更痛苦的是遭到孤立的感覺,沒有人幫助的絕望,可是現在,他們不是孤單一人。在確認的那一刻,他們從生命的根底感受到了喜悅的撼動。

村上春樹說:你要記得那些大雨中為你撐傘的人,幫你擋住外來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陪伴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徹夜聊天的人……是這些人組成你生命中一點一滴的溫暖,是這些溫暖使你遠離陰霾,使你成為善良的人。

真實世界裡權利的腐敗、司法的不公和人性的懦弱,無處宣洩的憤怒,徹頭徹尾的悲傷,正義能量的薄弱。我們為什麼要堅持,為什麼要成為那個發著微光的人!正如電影中說的那樣:冬天冷,是為了讓我們懂得,周圍人的溫暖,是多麼的珍貴。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