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莆田仙游年逾古稀的“上班族”

□詹兴妹

每天5点多起床,不到8点就坐在办公室,开始熟练地操作电脑整理材料、编辑、排版和收发邮件。在仙游,有一位年逾古稀,退休已14年的老教师还坚持着这样朝八晚六的“上班族”模式。他,就是在仙游县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上班的刘建成。

刘建成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曾在多所学校任教,担任过学校教导主任和校长等职务。2005年12月,他退休了。从2007年起,刘老师开始参与编纂仙游县政府地方志和《仙游年鉴》。编纂年鉴是一件漫长而费心的工作,对于一位老人,考验尤甚。但刘老师认为这项工作富有历史意义,乐此不疲。

编纂地方志鉴,从资料收集开始,历经数据整理、材料核实、图片选取、编辑排版,直到刊印发行,这项工作才算完成。刘建成主要负责党群口、政府口和财税口的材料编辑,还负责全书总纂。几年下来,他对字体、排版、颜色设置了如指掌,连自己出版的著作,都是他自己整理排版的。

一生与文字打交道的他,刊发了许多作品,但对文字的严谨与认真劲却丝毫未变。“一篇文章,没改十几二十遍,我是不会发稿的。”如今,坚持写作的他依然有稳定的文章发表量。采访时,刘建成赠我一本散文集《笔情墨趣》,这是他继《人生如歌》《岁月有情》之后的第3本散文集,都是在他退休后出版的。文字,是老人一生的情怀。

虽然刘建成与时俱进,但有几个习惯还是一直保留:如阅读报刊杂志,骑着一部老旧的自行车上下班。“骑自行车,既环保又强身健体,你看我身体多好。”他爽朗地笑道。

刘建成持之以恒的精神,还有一件事表现得更真切。他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至今有60年日记史。他思维敏捷,吐字清晰,全然不像古稀老人,与他对话,没有年龄障碍。

莆仙有句方言俗语“太阳下山柴刀利”,说的是上山砍柴的人,眼看太阳快要下山了,得抓紧时间多割些柴草挑回家。刘老师经常把这句俗语记在心里,充分利用时间,继续发挥余热,为地方政府志鉴事业献力,用行动诠释了“老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

莆田仙游年逾古稀的“上班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