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開播受到吐槽的《慶餘年》,為何口碑熱度持續走高?

in圈兒大果子


古裝大劇《慶餘年》自官宣後便收穫極高的期待,“

經典人氣小說+豪華演員陣容”的吸引力因這部作品達到峰值,但本劇開播之後第一波反響卻不算樂觀。現代感極強的故事設定,給部分觀眾留下非好感,服化道更是被吐槽至熱搜話題榜。

陳道明的“王霸”之氣,先被凌亂造型搶了眼球;

大美女李小冉,給觀眾的第一個印象是殺馬特髮型;

男主張若昀的斜劉海也被指與原著中翩翩美男子形象相差甚遠。

從最受期待的年度古裝權謀大劇到“非主流殺馬特”,似乎只隔了一個“粗糙”的服化道,隨後的劇情呈現出的現代感也難讓觀眾入戲。“胡扯”與成為最初評論中常見的字眼,這樣的開局與豪華的演員陣容形成強烈反差。

然而,開播時的吐槽聲淡化之後,卻是《慶餘年》不斷走高的口碑與熱度。豆瓣7.8的開分已屬2019新劇中的佼佼者,隨著劇情的遞進後評分更升至8.0,與此同時熱度發酵也相當可觀。

該劇的精彩看點,在更新日必登話題榜。

從最初的吐槽到如今的受寵,《慶餘年》再一次上演了影視劇口碑的“真香”現場。究其原因,其實還要從觀眾既定印象與作品品質聊起。

觀眾既定印象,影響了《慶餘年》初期觀感

《慶餘年》開播初期雖受到吐槽,但同樣也收穫大量讚賞,之所以初期吐槽聲會佔據上風,更多是受觀眾既定印象影響。

翻開該劇開播時觀眾反應可以發現,這部作品受到質疑更多是因服化道與故事基調不符合大眾心中的“古裝正劇”預期。

觀眾心古裝正劇最佳打開方式是什麼樣的呢?曾經的《漢武大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便是典型。

服化道符合史實、劇情正統有度、演員演技能夠駕馭古風韻味,即使架空時代的作品,也應是《琅琊榜》的模樣。

朝代可以架空、故事可以虛構,但劇情與直觀體驗的正劇觀感卻不能缺少,然而《慶餘年》的故事基調與服化道,並不是以傳統正劇方式打開。

而這部電視劇的故事基調,亦與“正劇”二字相差甚遠,從開局編劇精妙的偽穿越設定,便已經奠定了本劇古代背景現代內核的基調。這樣的設定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走傳統權謀正劇路線。

原本,現代思維與古代王權碰撞的故事,亦是一種常見作品基調。

大男主的《尋秦記》、大女主的《步步驚心》甚至出自同一編劇王倦之手的《大宋少年志》,內核都是現代思維與古代背景的融合,同樣能讓觀眾迅速入戲。

而《慶餘年》的“非主流”風讓觀眾產生質疑,主要源於這部作品在播出前給觀眾的“正劇”印象過於濃烈。拋開原著的基調不談,《慶餘年》從官宣演員班底之時,便有了濃郁的正劇感。

畢竟,它搬來了權謀正劇形象代言人陳道明。

加上高曙光、李建義、於榮光、吳剛、劉樺......一個個臉上都寫著“我即正劇”的演員。

進一步加深觀眾正劇觀感印象的,還有權謀韻味明顯的預告片。

在該劇播出釋放的超長片花中,觀眾絲毫找不到成品中的幽默、喜感元素蹤影,風格傾向嚴謹。將預告單獨拎出來看,完全是一部地道的權謀正劇,差異只在於到底是《琅琊榜》級別、還《天盛長歌》格調需要成品證明而已。

所以,當觀眾發現原本印象中的權謀“正劇”並不具正劇範,反而是融合眾多“金手指”元素的複合型作品中,難免會產生心理落差。由此,引發了部分觀眾對故事基調與服化道不滿。

但,外力影響下的質疑聲,也是最容易被成品質挽回的。

編劇王倦的出色改編,成就《慶餘年》大型“真香”現場

《慶餘年》原著的紮實基礎與眾多優秀演員的精湛表現,是劇情持續散發魅力的根本原因,這一點毋庸置疑。但這部電視劇至所以能夠給予觀眾持續的驚喜,並且越來越有爆劇潛質,關鍵推手還在於編劇王倦的精彩改編。

這位曾經創作出《木府風雲》、《舞樂傳奇》等優秀作品的編劇,用他對影視作品出色的基調把控與鮮明的個人風格,成就了《慶餘年》的影視化的成功,保留了小說的內核又賦予了他熒屏魅力。

  • 改編成熟,起伏有度

大男主IP一般比較繁長,人物多、故事深、關係複雜是常見現象,龐大複雜的敘事線以文字形式呈現能給予讀者,有足夠消化空間去品味。但若影視劇完全按小說配比拍攝則容易陷入冗長無起伏的觀感之中,經常有口碑無人氣。

但經王倦改編後的《慶餘年》,做到了七話一直支持的“保留原著的內核且適當調整外形”,以觀眾能夠持續保持熱情的方式來呈現。他保留了範閒的人物魅力與成長脈絡,又突顯範閒與配角之間的羈絆。

這讓故事保有原汁原味的同時,又兼具影視作品張力。

它敘事的過程凝聚了衝突點,大矛盾與小矛盾並存,觀眾意識到整個故事有一個“大陰謀”但每一集或兩集之間又有一個小的矛盾迸發。這樣的改編方式,才會讓觀眾體驗有起伏感,能夠調動情緒。

以《慶餘年》第一個劇情爆點滕梓荊之死為例,在原著中並沒有這個設定,但這一改編卻恰到好處。他的死是男主角成長催化劑,能讓角色行為遞進更加合理有支撐,同時他的死又給觀眾帶來衝擊。

男主範閒出場後一直順風順水,雖然很具爽劇看點卻也容易讓觀眾審美疲勞,這個時候設置轉折點是很必要的。悲情的出現雖然讓人遺憾,但不可否認,悲情又是凝聚觀眾注意力的最佳武器。

  • 提煉內核,協調有度

影視化的成熟配比之後,《慶餘年》的內核在王倦鮮明的個人風格下進一步提煉,最為明顯的,便在於他突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多元情誼。比如親情、師徒情、友情。

範閒與師傅費介的亦師亦父的情誼,在一句“將來我為你送終”釋放酸楚感動;

範閒與奶奶之間的感情,一個背影便軟化觀眾;

與滕梓荊的友情成長,更成催淚觸點;

王倦淡化了多角感情戲設定,突顯親情、友情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張力,這是他的慣有風格也是《慶餘年》的核心魅力。大男主IP在改編過程中,其實最應該去挖掘便這些接地氣的觸動,而非為了討好觀眾一味的側重愛情戲。

內核經過提煉的同時,王倦對全劇基調的把控也添加了自己的風格。其實《慶餘年》的內核是一個略顯悲情的故事,現代與封建觀念的悲撞註定會付出慘痛代價。滕梓荊之死,也暗示了權謀的殘酷,男主雖有金手指路光環卻蓋不過悲情內理。

但《慶餘年》給觀眾的體驗卻並不壓抑,因為它的表現是幽默詼諧的,喜感與悲情相輔相成。範閒的現代人思維與鬼馬性格總是會造就各種反轉橋段,讓觀眾忍俊不禁,配角範思轍、王啟年等人更是添加喜劇效果的一味良藥。

有了這些搞笑元素的搭配,給予了大眾舒適的觀劇體驗,在被故事內理感動的同時又不失是一部解壓之選。

當然,王倦的成功改編是基於原著的出色之上,也是由演員精湛表演得心發揮,一部電視劇的成功必是群體力量集合而成。但眾多大男主IP改編失敗也突顯了他之於作品成功與否的決定性,更可成為未來大男主IP改編的最佳借鑑。


七話影視


開播受得吐槽有很多原因,比如說改動太大、演員選得與原著不合、服道化有點雷人等等。不管怎麼說,這些不樂意看的人,隨著劇情的發展,變得真香了。

至於口碑越來越高,原因在此:

吸引人

不少人是看了第一集,就入了坑出不來了。第一集時,一個小孩子就能撐住了場面,是因為飾演小范閒的小演員,是一個老戲骨。在他精湛的演技下,一個有著現代人又被逼從新成長的無奈與奮鬥,在他的一舉一動中表現出來。而他,與費老、五竹、老奶奶、管家之間的互動,讓人能半夜笑出豬叫聲。誰說擁有現代記憶就無敵,還不是一樣要被虐?

題材好

原著裡,這是一部穿越題材,本來就聚集了很多書粉在此。隨著開播,書迷們慢慢發現,演員與人設之間,還是很有看頭的。特別是經過演員們的展示,讓劇情更加無厘頭,也更有追看下去的衝動。

話題多

這部劇爆火了以後,話題多了不少。被催更、上熱搜等等,都讓大家有了討論的話題。都說一部劇能不能火,就看宣傳度與話題性。而《慶餘年》在這方面,做得不錯。他們在劇火之後,也下了不少功夫在宣傳方面。於是,隨著話題的爆發,觀眾們的心也被吊了起來。就算是沒有看過的,也隨著別人口中知道的,心被勾引了去。

總的來說,能從被吐槽到爆火,《慶餘年》也算是經歷了一場強扭的局面。不管怎麼說,這部劇還是蠻不錯的,也值得一看。沒有看過的你,可以嘗試著追追看。


糯米寧來了


原因很多。

首先,可能開始看的,主要以原著粉居多。跟改編大小,有很大關係。隨著觀看人群的增大,更多沒有原著情節的人群加入,加上本劇各方面基本都還算不錯。所以低開高走。



同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受眾人群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播放量大增以後,觀看受眾主力,儼然已經變成了類小鎮青年的人群。這類人群喜好內容,喜歡的點和類文藝青年的人群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題材好-大眾喜歡的穿越類型

劇情棒-權鬥+武俠

演員精-小鮮肉+老戲骨

講述方式親民-類故事會式演繹

如果做到了以上這些,那和小鎮青年大致差不多的人群被吸引,被帶入,被感動,那幾乎會是必然。相反,如果欣賞點,主要不是這些因素的文藝青年群體,對這個劇,就不太感冒。原因很簡單,就是精神世界的不同,導致關注的內容不同。以上那些因素根本無法吸引文藝青年,再加上認同不同導致的對社會流行文化的逆反心理等因素,使得這類人群會吐槽劇情漏洞百出啊,服道化雷人啊,不知道屬於哪種劇情類型啊等等方面。 而他們吐槽的這些點,會被小鎮青年群體所不理解,甚至覺得為黑而黑。



類小鎮青年群體,在社會中,始終是佔據主體的,如果劇情符合他們的胃口,把這類人群吸引來追劇了,那成為爆款,也就是必然了。


四四夕夕sixi


從電視劇《慶餘年》開始更新以後,我就一直在追劇,目前來說,還是比較喜歡這部劇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在網上,電視劇《慶餘年》無論是口碑還是熱度都是目前全網最好的古裝劇之一。


那麼為什麼這部劇回收到這樣的關注呢?

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小說寫得好

網絡小說《慶餘年》是一部首發在起點網站的歷史架空小說,作者貓膩,是起點網站的大神級作者。小說講述了一個叫範閒的年輕人的成長曆程,慶國幾十年起伏的畫卷慢慢呈現出來, 幾十年的歷程裡,我們看到的是三代風雲人物的起起落落、輪轉更替。兩條線索,範閒的成長、葉輕眉的一生貫穿著整個小說,一明一暗,把幾十年的慶國風雨盡攬其中。


這是一部網絡小說裡少有的把權謀寫的深沉細膩、波瀾壯闊的小說。在小說裡,作者通過一段架空的歷史寫了一段父子情仇、家國天下,悲壯的故事。這個故事是深沉的、是悲壯的,也是動人的。

所以這個有別於網絡文學中小爽文的小說,當年在網絡上連載的時候去的了不錯的成績,它厚重悲壯的氣質,至今吸引著無數粉絲。這樣的小說當然是一部十分吸引人的作品。

編劇改的好


電視劇《慶餘年》的編劇是王倦,應該還是目前國內優秀編劇之一,也是網劇《大宋少年志》和《天坑鷹獵》的編劇。編劇最優秀的操作是面對廣電總局對穿越劇的限制,把小說的穿越設定改編成了在校大學生為了參加一個比賽而寫的一部探討現代社會思想和古代社會制度碰撞這一學術問題的小說。這樣的改編即改編了小說的穿越設定,同時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劇情裡面關於穿越所帶來的後續情節設定,特別是關於葉輕眉這一人物的設定會被最大限度的保留。

演員演得好


這部電視劇另外一個讓人熱議的原因,電視劇的演員陣容強大。既有飾演慶帝霸氣側漏的老戲骨陳道明,又有飾演深沉冷酷的陳萍萍院長的戲骨吳剛,除了他們還有於榮光、李小冉、辛芷蕾等優秀演員參演。而主角張若昀、李沁、宋軼等人都是年輕一代裡有演技的演員。更讓人驚喜的是來自德雲社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扮演的範思轍讓人眼前一亮,給人帶來不少驚喜。



近幾年市場少有

近幾年隨著廣電總侷限古令的發酵,古裝電視劇作品相對來說少了許多,但是古裝劇的質量卻在上升。同時相較於前幾年熱播的以大女主為主的古裝電視劇,這部《慶餘年》是一部近幾年少有的大男主的古裝大製作電視劇。所以對於市場來說,有足夠的的新鮮感。容易被一斤看夠了大女主的觀眾所接受。


劇說時代


《慶餘年》可以說是最近大火的電視劇,很多人在最開始的時候都不是很看好這部劇

這部劇是根據貓膩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這部小說是一部大IP,而且很多的情節沒法用電視場景表現出來,在加上這是一部穿越小說,在限古令 的大環境中,為了過審肯定要重新改編故事線

首先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怕“魔改”,最近幾年,很多大熱的IP在改編上真的是讓人失望透頂,而《慶餘年》作為一部有很高原著基礎的小說,大家最怕的就是“魔改”,把一個完整的故事改成一個脫離原著的故事


其次這部劇在剛開播的時候,前幾集的劇情有些奇怪,每一人物都顯的神秘,讓人看不懂,感覺在看一部懸疑劇,但是隨著後面範閒入京,範思轍上線,讓這部劇顯得生動起來了,才有點看古裝電視劇的感覺


在剛開播的時候,很多沒看過原著的人,看的時候比較吃力,而另一邊看過原著的,對於範閒的長相,演技什麼都不很看好。而且劇中的人物造型也是讓人吐槽的,比如慶帝衣衫不整的形象,再加上長公主的髮型一言難盡。


最後隨和範閒進京,各種人物陸續出場,劇情開始變得緊湊有節奏起來。而劇中有很多的老戲骨,使得這部劇在演技上沒得挑,看起來和諧很多

所以才會有口碑熱度持續走高的情況

隨著劇情的推薦,很多人也是越看越喜歡,其實我個人覺得,這種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有個讓人不喜歡的就是會劇透

比如《慶餘年》我之前沒有看過小說,所以在看電視劇來,對於人物的吐槽就會少一些,最多就是演技上或者服化上

但是看過小說的,就會這種花式吐槽,什麼沒有按小說演啊,一會又說原來的劇情怎麼樣啊,這個人後面怎麼拉等等

這樣一來對於沒看過小說的人來說就災難了,都知道劇情了看起來就沒什麼意思了,但是看著《慶餘年》的熱度只增不減可以看出,這部劇還是算的上今年大熱的電視劇了


杜小樣007


《慶餘年》無疑是目前全網最火的熱播劇,甚至因為更新速度太慢被網友狂催更,足以見得網友對這部古裝劇的認可程度。

《慶餘年》同名小說是起點大神貓膩的早期作品,玩轉權謀,商戰,武林俠義,故事情節可以說是跌宕起伏,擁有很大數量的原著粉,因此,電視劇改編版本也是受到許多原著粉期待。 儘管很多原著粉更傾向於小說,不過,從目前劇版劇情的播出來看,也還是比較精彩,畢竟劇版改編不可能一模一樣遵循原著,比如範閒的“三妻四妾”的思想顯然不符合審查制度,肯定要改。



目前來看,《慶餘年》的熱度持續走高,許多網友都是爆肝追劇,對本劇後續的情節充滿期待,無疑的《慶餘年》已經成為繼《陳情令》後的又一爆款古裝劇。 那麼,《慶餘年》為什麼會受到大家喜歡和追看呢?這應該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體現,大致上,則是因為它做到了以下5點。 1 適度合理的改編刪減 作為電視劇來說,不可能一模一樣遵照原著小說,畢竟小說的背景也好,人物也好,思想觀也好,都太龐雜,不可能面面俱到,小說可以由著作者的性子來,比如作者貓膩取名的梗,就很任性,什麼範若若、戰豆豆、陳萍萍,真是讓人醉了,還有範閒和司理理、戰豆豆、海棠朵朵甚至林婉兒的丫環思思都有實質性關係,但電視劇就不敢這麼演,原因明白人自然都懂。 當然,合理的改編還包括對一些無關緊要的旁支情節的刪減,另外則是加重了一些配角人物的出場,比如滕梓荊,王啟年,從本劇來看,這樣的改編都是亮點。


2 逗比搞笑劇情催發觀眾笑點 雖然《慶餘年》是主打權謀的正劇,而且還專門請來了陳道明老師這樣的正劇代表來飾演最重要的角色慶帝,那麼,大家都以為全劇可能會傾向嚴肅風格,但實際上在經過前面兩集之後,就會發現,這原來是披著權謀正劇外衣的逗比歡樂劇,跳脫的劇情其實還是受觀眾認可的。 3 選對演員,量身定做,神還原人物 另外,《慶餘年》的爆火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選角上的成功,無論是吳剛飾演的陳萍萍和陳道明飾演的慶帝都十分符合原著,更別說李沁飾演的林婉兒,也絕對符合許多原著迷心中的形象,最出彩的當屬郭麒麟扮演的範思轍,簡直就是為這位德雲社二小姐量身定做的人物一樣,郭麒麟本麟也是被範思轍意外帶火。 當然還有一個神還原的角色,那就是劉美彤扮演的北齊小皇帝戰豆豆,也屬於驚喜和亮點,雖然戰豆豆還沒出場,但在觀眾中的期待值非常高。 當然也有網友質疑張若昀飾演的主角範閒不符合原著,不過實際上恰恰是選擇張若昀的緣故反而給範閒增添了不一樣的特點,如果按照小說描寫,範閒本身是個貌似潘安的美男子,真的找了一個花美男來演,怕是適得其反。 4 配角出彩,風頭比肩主角 《慶餘年》熱度極高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適當地增添了配角的存在感,同時在演員出色的演繹下,其亮眼程度不輸於主角,反而給了觀眾很多驚喜,特別是田雨扮演的王啟年,在滕梓荊下線後,成為範閒的新下屬,可以說承包了大半集的笑點,郭麒麟扮演的範思轍也是笑點密集,這些都是讓觀眾熱愛的點。

5 一個好的故事已經成功一半,但必須要緊湊,拖泥帶水只會毀了整部劇 《慶餘年》故事的精彩不需贅述,這是吸引觀眾看下去的動力,但如果一個好的故事卻遇上三流的改編,劇情拖沓,無關劇情拖拉,就會降低觀眾的觀看體驗,這也是國產劇的通病,還好劇版《慶餘年》並沒有犯這方面的毛病,劇情上還是相對緊湊的,節奏也比較快,懸念和伏筆埋得比較自然,觀眾自然也就買賬。 一部劇的成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雖然有偶然因素,但絕大部分還是自身的質量過硬,從佈景,特效,畫面的精良來說,能做到《慶餘年》這種程度的電視劇有很多,不過能像《慶餘年》這樣做到以上5點要素的卻並不多。


麻辣燙不要麻不要辣有


觀點

1.首先作者異想天開,思維天馬行空,把現代人的思維加到古代這個戰場,就比較符合現在上班族,工作壓力比較大,一天都無所事事,成天胡思亂想。

或者說有些人就想著我如果生在古代會怎麼樣,怎麼樣。符合現在一些人的心理。

2.再一個,慶餘年裡邊的大牌明星特別多,好多人都是衝著大牌明星過去看的。

3.最近各大電視臺也沒有什麼好看的節目,今年一直沒有一個話題,沒有一部電視劇能打動人的心,突然上映一部稍微差不多的片子,大家都熱血沸騰。


額不當老大好多年


《慶餘年》正在熱播,而且越來越精彩,是一部良心好劇。它口碑熱度持續走高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題材創新,雖然是歷史劇,但有穿越,有機器人


《慶餘年》是據貓膩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演員陣容強大,陳道明一個人,就給你很多理由看戲。張若昀,李沁,李小冉等在劇中都有精彩表現。

五竹叔是個機器人,蒙著眼睛,守護者範閒,一直不會變老。


程巨樹裝在箱子裡,像個怪獸,卻是北齊八品高手。


葉輕眉從電視劇出場就死了,但是她是這部劇的一條暗線,她的死因,她的理念,她的身世,以及她帶的五竹叔,充滿了謎語。


二·情節不呆板,反而像個喜劇


一般古代劇,都是歷史,呆板沉悶,但是這部劇笑點無數。尤其有個二傻子弟弟範思轍,是父親的乖乖男,滑稽搞笑,但是是個做商人的好材料。

他在這部劇中是來搞笑的,但真的圈粉無數。喜感十足,小小的眼睛,充滿了機警與狡猾,好玩極了。


三·故事不拖沓,演的行雲流水,自然快節奏


最怕電視劇為了劇情,拖拖拉拉,兩三集說不清一個事。驚喜的是這部劇一點也不拖沓,層層遞進,有懸念,有情節,有起伏,很棒。


四·這部劇選擇飢餓營銷,每週更新六集,活脫脫不夠看啊。

這反而導致觀眾追劇的好勝心和求知慾。


總之,這是部良心劇,值得看。你看了嗎?沒看可以看看,不會後悔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