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集美新城“二次騰飛”搶佔地鐵時代發展機遇

集美新城“二次騰飛”搶佔地鐵時代發展機遇

集美新城已成廈門城市建設的名片

集美新城“二次腾飞”抢占地铁时代发展机遇

作為島外交通門戶,集美新城已成功搶佔地鐵時代的紅利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魏嶺/圖/廈門日報黃嶸)搶佔地鐵時代發展機遇,已成廈門城市建設的一道重要命題。作為首座開通地鐵的島外新城,集美新城不僅率先享受地鐵紅利帶來的鉅變,還以備受矚目的“TOD模式”開啟了再次領跑的征程,併為這座美麗都市的升級嬗變成功探尋出一條全新的路徑。

再登城市封面

集美新城下一個爆發點在哪?

典範新城,廈門窗口。

空氣清新、視野遼闊的集美湖,與風景如畫、遊人如織的園博苑交相輝映;以嘉庚建築為特色的集美新城公建群氣勢恢宏,已成區域新地標;日漸成熟的軟件園三期、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人氣高漲、產業興旺……如今,放眼望去,經過近10年打造的集美新城,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已實現“一年全面啟動,三年初具規模,五年基本建成,十年集聚成城”的既定目標。

數據顯示,集美新城累計固投已超過1500億元,基本完成了城市框架、交通基礎設施的搭建,進入了“產城融合”發展的新階段。除了產業的聚集,集美新城的城市配套也著眼於“對標一流”,銀行、酒店、餐廳、超市、咖啡廳、電影院等一應俱全,嘉庚藝術中心、星巢越中心、誠毅科技探索中心、靈玲國際馬戲城、市圖書館集美新館等文化項目就在“家門口”,為新城更添宜居宜業魅力。

毫不誇張地講,集美新城創造了新城建設的“廈門速度”和“廈門樣本”。它既是廈門城市建設的驕傲,也承載了廣大市民建設一個比肩國際化都市範本的無限期待。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集美新城何去何從?又將在哪些領域爆發出新的能量,並實現“二次騰飛”?

從地鐵時代領跑者

到為廈門TOD形象代言

在眾多的答案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交通”二字。

作為城市的動脈,交通已成為重塑城市格局、產業佈局的一種無形力量。尤其是地鐵時代的到來,更是將放大了這種力量。廈門地鐵1號線開通後,集美新城成為島外首個地鐵穿過的新城,成功搶佔了地鐵時代的先機。而隨著未來幾年廈門多條地鐵線路的陸續開通,集美新城還將融入龐大的城市地鐵網絡,與島內的聯繫將更加緊密,交通門戶和樞紐地位也將進一步增強,輻射範圍更將呈幾何倍數的擴大。

如果說,地鐵時代賦予了集美新城加速騰飛的超強動能,那麼隨之而來的TOD時代,則給了集美新城又一次創造和引領歷史的機遇。據瞭解,TOD開發模式是以軌道交通為主導,以400-800米為半徑,建立起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體的綜合區域。

與地鐵時代解決了城市發展的通達性問題不同的是,TOD時代更注重在此基礎之上,城市功能空間的貫穿度,構建一個更高效、更有活力的城市空間。著名規劃大師、“TOD之父”——美國人卡爾索普指出,“TOD模式”不僅僅是一個針對車站、交通樞紐的設計,更是對一個城市整體發展、土地規劃和應用的綜合性理念。由於在優化城市空間形態、提升城市消費能級、緩解“大城市病”方面具有超強的優勢,“TOD模式”也受到了包括廈門在內越來越多城市的青睞。

隨著地鐵建設的全面推進,廈門未來將陸續出現多個TOD項目。令人興奮的是,目前首批TOD項目已落子集美新城,為後續TOD項目建設提供寶貴經驗的同時,也有望讓集美新城在城市發展中展現出嶄新的一面。

無可超越的現象級TOD作品

給美麗新城再添一抹亮色

出手,便是後來者難以超越的巔峰之作。

區域規劃已成的先天優勢和罕見的資源稟賦,讓一件足以比肩世界一流TOD項目的現象級作品從集美湖畔脫穎而出。它就是由國貿控股、廈門軌道集團、特房集團三大實力國企聯合打造的全新TOD項目——新沿線·天境雲著。

在重要的交通通達性上,新沿線·天境雲著的優勢也遠勝於市面上的普通地鐵社區。除了緊臨城市主幹道杏錦路、集杏海堤和杏林大橋,咫尺連接島內外,作為廈門地鐵1號線園博苑站上蓋項目,它不出大門、不過馬路,地下室直接連通地鐵站、商業綜合體及公交車樞紐,現成的便利可謂觸手可及。

此外,單憑地段價值,該項目就是一個難以超越的存在。其雄踞杏林橋頭堡,直面的國家級4A景區——園博苑,佔地10.82平方公里,不僅是美麗鷺島的生態瑰寶和城市名片,更是隱藏在城市繁華之中的世外桃源。同時,項目所在地塊幾乎是集美湖周邊唯一一塊正在開發的土地,足不出戶就能坐瞰湖、海及千萬平方米園林景觀,稀缺性可見一斑。

據悉,新沿線·天境雲著由6棟高層組成,最高達150米,在發現城市之美極致高度的同時,也將以現代的建築風格自成一派,成為安靜聳立在集美湖畔的人居新地標。從這個角度講,新沿線·天境雲著的稟賦、價值乃至打造理念,均早已超出了人們對常規TOD項目的認知。而在領跑和深刻影響著廈門TOD時代的漫長道路上,它還將帶來怎樣的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

展開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