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少年的你》父母值得一看:家庭冷暴力下造就的校園霸凌者—魏萊

《少年的你》父母值得一看:家庭冷暴力下造就的校園霸凌者—魏萊

《少年的你》票房破15億啦,真厲害!

《少年的你》父母值得一看:家庭冷暴力下造就的校園霸凌者—魏萊

我為陳唸的堅強動容,為小北的善良感動,為魏萊的死惋惜!

魏萊作為霸凌者令人討厭,但其實她又何嘗不是一個受害者呢——長期受父母冷暴力傷害的孩子。

《少年的你》父母值得一看:家庭冷暴力下造就的校園霸凌者—魏萊

01

冷暴力後的霸凌者

那天夜裡,在狹小陰暗的巷子裡,陳念被魏萊等一群人圍堵,被他們剪頭髮,撕扯衣服,拍裸照,陳念一陣狂叫,霸凌者一陣歡呼。

此時,被喧鬧聲吵到的居民,從樓上扔下啤酒瓶砸在地上,說道:“再吵就報警”。

這時,鏡頭轉向魏萊,她眼神裡充滿恐懼,抬頭望向聲音傳來的地方。當時這個鏡頭我不懂,不明白她為什麼會如此害怕,畢竟她也不是怕警察的那種人。

《少年的你》父母值得一看:家庭冷暴力下造就的校園霸凌者—魏萊

直到後來,她們倆站在臺階上,魏萊雙手緊緊抓住陳唸的胳膊,帶著哭腔說:“求求你,求求你別報警。我真的不能再復讀了。我爸已經因為復讀,一年都沒和我講過話了。”

《少年的你》父母值得一看:家庭冷暴力下造就的校園霸凌者—魏萊

我才明白,她不是怕警察,而是怕她爸爸,不是怕她爸爸打她或者罵她,而是怕她爸爸不理她,怕她爸爸用冷暴力。

“你要多少錢,我都給你。”只要能不讓父親不理自己,她願意花大價錢。

她媽媽又是如何對待她的呢?

陳念報警後,魏萊第一次被帶入警局接受盤問,警察問有沒有對胡小蝶等人進行霸凌,她微笑著說沒有。

此時她的電話突然響起,她依然淡定的問是誰找她。但當她聽到是她媽媽時,情緒一下激動起來,神情緊張,大聲說:“我不會給她錢的。”

以此可以推測她的媽媽應該經常問她要錢,兩人的交流可能多是圍繞錢展開。

一個家庭裡媽媽冷漠,經常問18歲女兒要錢;爸爸更奇葩,因為女兒考得差,直接一年都不和女兒講話。這是多麼畸形的一個家庭啊!

孩子如何能受得了,父母如此這般的冷暴力呢!

正是因為受到家庭冷暴力的傷害,才會導致她成為一個校園霸凌者,才會去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同學。

《少年的你》父母值得一看:家庭冷暴力下造就的校園霸凌者—魏萊

02

父母的冷暴力孩子一生的痛

以前看過一集《超級育兒師》,印象深刻。

有一個2歲多的孩子,媽媽全職在家,家裡還請了兩個保姆,只見客廳裡一大堆玩具,孩子跑到房間去找媽媽,不到兩分鐘,媽媽就帶孩子出來。

她把孩子放下,讓保姆看著,自己就回房間了。孩子一下子就大哭起來,邊哭邊喊媽媽。這位媽媽直接沒理,徑直走回房間。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哭聲持續了半個多小時,她媽媽竟然一次都沒出來看看孩子。而且這竟然是他們家的常態,所以才請育兒師去幫忙。

真的沒法理解這位媽媽,為什麼會對自己的孩子這麼冷漠,明明全職帶娃,還有保姆幫忙打掃衛生做飯,自己卻不願多陪孩子一會,好令人心痛啊。

殊不知,父母的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都會使孩子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

不知有多少父母對孩子有過輕視、疏遠、冷淡等冷暴力行為!

知乎一位答友說:“怎麼說呢,被父母冷暴力,這種感覺就像是有一把很鈍的刀在你身上不停地劃,不停地劃,不會流血,但是痛感卻很真實。”

父母的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不容小覷。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存在性焦慮”,當孩子無論說什麼做什麼,父母都是一種冷漠和敷衍的態度時,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存在感,不被愛。

父母對孩子的冷漠忽視,孩子不會以為是父母的錯,反而會認為是自己的錯。

電視劇《何以笙簫默》裡,趙默笙小時候就常受母親的冷落,小默笙每次主動和媽媽講話時,她媽媽總是面無表情地看她一眼,然後就轉身離開。

默笙一直覺得是自己不好,所以媽媽才不喜歡她。其實並不是。

研究表明:受到冷暴力的孩子,在心靈深層會被植入“我不好,我不值得被愛”等信念,成年之後遇到挫折,很容易陷入到自暴自棄的泥潭中。

冷暴力的傷害不會輕易消失,冷暴力會影響孩子性格、心理和人格的形成。

它會根植在孩子的內心,慢慢吞噬孩子。

《少年的你》父母值得一看:家庭冷暴力下造就的校園霸凌者—魏萊

03

怎樣預防冷暴力

作為父母,你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有沒有曾經將孩子丟下不理?有沒有漠視過孩子的請求?有沒有因為孩子沒做好某事而嘲諷過孩子?

我想估計很多父母都有意無意做過類似的事。

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並不是每一個父母都知道如何正確愛孩子,有時我們作為大人,會無意中傷害到孩子。

那父母們怎樣才能避免自己的冷暴力行為呢?

第一、有事請商量,不要直接不理孩子。

前幾天,在超市買東西,我正在收銀臺結賬,突然走進來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他拿著一個奶片,然後扭頭望向媽媽,說道:“我想吃這個。”

沒想到,他媽媽直接臉一黑,轉頭就走。男孩見狀一下就哭,邊哭邊去追他媽媽。

我也是看的一臉懵啊!我相信他媽媽是愛他的,可能只是不想花錢,但是用這種方式拒絕兒子,她兒子內心應該時常心裡都充滿恐懼。

正如作家六六所說:

“被打只是暫時性的屈辱,而冷暴力是在用恐懼來威懾孩子,這個會延續很多年。”

當父母想拒絕孩子時,可以採用積極溝通的方式,而不是逃避問題,使用冷暴力。

第二、孩子哭鬧時,不妨擁抱他。

以前看過這樣一句話:越鬧的孩子越需要愛。

女兒上大班,早上起床仍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有時她明明醒了,但就是不配合穿衣服,怎麼哄都不起來,最後,我洗漱完,她還賴在床上。

我真的很生氣,對她說:“你再不穿衣服,我就動手了。”她看著我,以為我開玩笑呢,繼續賴床。“啪”,我一掌打在她腿上。

她楞楞的看著我,終於坐起來了。把褲子套在腿上,就不往上拉。僵持了一會,我上前抱她站起來,我抱著她,她也緊緊抱著我,緊張的氣氛一下緩解了。

有時候,對孩子需要嚴厲也需要溫暖。孩子的心是柔軟的,當孩子認為自己不被愛時,父母更應該表現出愛他。如果父母和孩子一直對抗,甚至用冷暴力,那孩子真的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第三、請用我希望你怎樣,而不要去嘲諷指責孩子。

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網友回憶,自己小時候有次考試沒考好,父親很生氣,直接說:“你考成這樣,怎麼有臉去見人!”當著親戚的面也這樣說,讓他無地自容,羞恥難當。

以至於現在長大了,根本不想回家。

父母對待孩子有什麼期望,可以採用積極鼓勵的方式告訴孩子,而不是用這種貶低孩子,傷其自尊的方式,那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羅森塔爾效應認為如果父母能夠給與孩子積極的期望,給與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那孩子會朝著大人期望的方向發展。

所以,對孩子,不要嘲諷,而應該給與積極鼓勵 與肯定。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愛,請不要用你的冷漠傷了孩子。

《少年的你》父母值得一看:家庭冷暴力下造就的校園霸凌者—魏萊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