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1020號建議的答覆

那順孟和代表:

您提出的關於《對收入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脫貧攻堅期內集中精力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確保完成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任務。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深入,邊緣貧困問題逐步顯現,按照中央要求,各有關部門加大對“邊緣人口”政策支持的研究和指導工作。一是解決“邊緣人口”急需的突出問題。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2019年6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關於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加強工作統籌,在確保消除絕對貧困、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上,加大支持力度,解決“邊緣人口”急需的突出問題。二是加強動態調整管理。扶貧辦在2014年建立全國大集中的扶貧對象數據庫的基礎上,2015年-2018年開展建檔立卡工作“回頭看”和年度動態調整,通過規範程序,對扶貧標準以下的貧困人口應納盡納,對不符合標準的貧困人口應出盡出,把新產生的貧困人口和返貧人口及時納入幫扶範圍。各地在貧困戶識別和動態調整管理中也積累了不少好的經驗和做法,及時將“邊緣戶”中符合標準的貧困戶納入建檔立卡管理,確保識別精準。三是加快補齊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短板。實施交通扶貧行動、水利扶貧行動、電力和網絡扶貧行動,推進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包括貧困人口、“邊緣人口”在內的農村人口改善發展條件。

一、關於在醫療保障方面適當向“邊緣人口”傾斜的問題。國家醫療保障局等部門高度重視大病患者和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障問題,建立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通過聯動發揮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製度綜合保障作用,梯次減輕參保群眾醫療費用負擔,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促進各類人群應保盡保。公平普惠發揮基本醫保的財政補助力度,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新增30元,達到520元。提高大病保險保障能力,完善城鄉統一的大病保險制度。加強醫療救助託底保障,指導各地穩步拓展醫療救助對象範圍,並探索開展因病致貧重病患者救助工作。符合救助條件的貧困邊緣人群、因病支出型貧困家庭均可申請獲得相應救助。下一步,國家相關部門將指導各地統籌用好各項醫保基金,鞏固提高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健全三重保障機制,加強制度銜接,優化醫療服務保障,確保資金、待遇、政策落實到位。

二、關於在產業方面加大對“邊緣人口”支持力度的問題。在開展產業扶貧工作中,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不斷加強主體培育、創新利益聯結、推進產銷對接、強化科技支撐和人才培育,統籌兼顧貧困人口與非貧困人口協同發展,持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截至目前,832個貧困縣已經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61萬多家,社員既涵蓋了貧困人口,也涵蓋了““邊緣人口””等非貧困戶,提高了當地群眾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能力。2018年,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務院扶貧辦、國家發改委等8部門印發《關於實施產業扶貧三年攻堅行動的意見》,明確新階段產業扶貧工作思路、目標任務與主要措施,把發展扶貧產業作為推動貧困地區鄉村振興的有效抓手,著力改善產業發展的支撐條件,不斷健全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提高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避免短期行為。兼顧好““邊緣人口””的產業發展需要,在技術指導、人員培訓、金融保險等幫扶措施上統籌考慮,推動““邊緣人口””共同增收致富。

金融貸款方面,在統籌做好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將包括“邊緣人口”在內的小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作為支持重點,加快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評價體系建設,提高小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覆蓋面,有效滿足其生產經營、發展產業的有效金融需求,增強“邊緣人口”金融服務獲得感。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根據貧困地區多樣化的融資需求,建立分層分類的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支持體系,根據自身風險管理能力,區分業務種類,下放涉農信貸審批權限,合理確定貸款額度、利率和期限。拓寬抵質押物範圍和風險緩釋渠道,穩妥有序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積極穩妥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推廣農業生產設備、運輸工具、廠房抵押貸款,探索開展圈舍和活體畜禽抵押、養殖場抵押、鄉村景區企業經營權和門票收費權質押、存單質押、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和訂單融資。下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將繼續推動農村地區普惠金融發展,加強金融支持產業扶貧力度,繼續研究對包括“邊緣人口”在內的特殊群體的金融幫扶政策,為農村群眾提供有效資金支持和全面金融服務。

三、關於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邊緣人口”的問題。中央財政歷來高度重視農業生產發展,積極支持各地開展三產融合試點、培育產業品牌、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方面,包括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內的農村群眾均可獲得支持或受益。同時根據《國務院關於改革和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的意見》嚴格控制新設專項的要求,不宜再設立支持收入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專項資金。

四、關於整合相關涉農資金支持“邊緣人口”發展產業的問題。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的意見》,針對當前涉農資金多頭管理、交叉重複、使用分散等問題,提出了加強行業內涉農資金整合與行業間涉農資金統籌銜接配合的改革思路。中央財政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要求,賦予地方必要的涉農資金自主統籌權,支持各地加強涉農資金的統籌整合,集中力量辦大事,加快推進包括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等在內的鄉村振興重點任務。

五、關於引導設立防貧保險的問題。中央財政歷來高度重視涉農保險制度建設,不斷加大對農業保險支持力度,目前中央財政補貼品種已擴大至種、養、林3大類16個,基本覆蓋關係國計民生和糧食安全的主要大宗農產品,補貼區域已經覆蓋全國。支持開展生豬保險及價格保險、面向適度規模經營農戶農業大災保險、地方優勢特色農業保險等,擴大農業保險覆蓋範圍及提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比例,試點從覆蓋直接物化成本到覆蓋完全成本。目前各級財政對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已接近80%,在世界上處於較高水平,對提高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推動農業保險轉型升級,切實保障農戶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關於為因學、因病、因災致貧返貧群體設立防貧保險金的問題,近年來有的地區開展了一些實踐,初步摸索出一些經驗做法。下步,銀保監會將對設立防貧保險作進一步研究,鼓勵保險機構配合當地政府進行探索開展。

感謝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聯繫單位及電話:國務院扶貧辦規劃財務司 010-84419697

國務院扶貧辦

2019年7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