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紅薯儲藏工作沒做好,表皮出現黑斑、腐爛,及時補救挽回損失

【一篇一篇,傳遞科學;真知灼見,創造價值】

今日,河南洛陽紅薯種植大戶老馬來電:“老師,我今天去紅薯窖檢查,發現了不少紅薯爛了,上面都是黑塊子,這是怎麼回事啊?還有沒有辦法補救呀?”

我讓他先不要著急,拍兩張照片過來(如下圖)。仔細研究了紅薯出現的情況後,可以斷定:老馬的紅薯在儲藏期間發生了黑斑病!

紅薯儲藏工作沒做好,表皮出現黑斑、腐爛,及時補救挽回損失

為何出現黑斑和腐爛?

在冬季儲藏紅薯的過程中,由於薯皮的傷口、薯塊帶菌、溫度溼度控制不當等綜合性可能的因素,通常會造成紅薯感染黑斑病,該病害是窖藏期間常發嚴重病害之一。

紅薯黑斑病發病症狀都有哪些?

紅薯黑斑病,在整個生育期(苗床育秧期、大田生長期和儲藏期)均可感病。其中以收穫前後發病較重。

薯塊發病表現:薯塊表皮病斑初期成圓形或者橢圓形黑色凹陷病斑,發病部位木質化明顯,堅硬且輪廓清晰,中間生有黑色黴層或者灰色黴狀物,隨著病情發展和加重,病斑融合形成不規則形狀。

紅薯儲藏工作沒做好,表皮出現黑斑、腐爛,及時補救挽回損失

紅薯黑斑病儲藏期間如何防治?

根據農民朋友的窖藏習慣,可以分為儲藏前預防和儲藏後預防。

儲藏前的預防:

提前把紅薯窖清理乾淨,把病殘體或者雜物帶出窖外,徹底消滅病原;

紅薯儲藏工作沒做好,表皮出現黑斑、腐爛,及時補救挽回損失

在大桶中盛一多半的水,加入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將即將入窖的紅薯均勻浸泡,過水即可,不用時間太久。可以讓紅薯表皮形成一層有效的殺菌劑保護膜,殺死病薯病原菌;

儲藏後的預防:

很多地方窖藏是分層擺放薯袋,建議先兌好己唑醇或者甲基硫菌靈藥液,擺放一層,則使用噴霧器噴施一層農藥,直至全部擺放完畢。這種做法可以保證殺菌更全面、更徹底!

對於文章開頭所說的老馬打電話描述那種情況,就屬於儲藏後發病,要及時做好病薯清楚工作和噴施殺菌劑工作。

紅薯儲藏工作沒做好,表皮出現黑斑、腐爛,及時補救挽回損失

要學會合理控制溫度和溼度

窖內溫度控制在10—14℃,溼度控制在80%—90%左右。因為紅薯窖藏過程中沒有休眠期,一直在進行呼吸作用,消耗薯內營養物質。低於10℃紅薯窖藏易發生凍害,溼度過低或者過高會造成紅薯自身生理代謝活動旺盛,都易引發相關病害(黑斑病、軟腐病)發生。

病薯清除工作要及時

紅薯儲藏工作沒做好,表皮出現黑斑、腐爛,及時補救挽回損失

入窖時,對於有輕微發病的病薯、有機械傷口的紅薯和蟲口的紅薯,堅決不能入窖。因為黑斑病傳染性強,一旦窖藏管理不善,會引起該病的快速傳播;機械傷口和蟲口是各種病菌的侵染入口,條件適宜時會加劇病害的發生。

總而言之呢,就是預防工作一定要做到位,等到發生之後再去防治效果會大打折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