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非洲最貧困的國家:富人吃香喝辣,貧苦百姓靠捕魚日均2美金收入


有別於電視上土黃乾涸的色調,行走在東非高原上,所見之處湖泊和植被佔據了人們的大片視野,茂盛的灌木叢和磅礴的瀑布在烏干達境內尤為出色,又有非洲第一大湖維多利亞加持,因而烏干達也被贊為“非洲明珠”,但生活在“明珠”上的人們,不見得總會得到上帝的眷顧。

溼潤多雨,陽光充沛的熱帶氣候為烏干達的農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支撐,使其成為烏干達的經濟支柱。更多的烏干達人民,主要是靠水吃水。

依賴這片高原上豐富的湖泊資源,尤其是漂亮且水產品資源豐富的維多利亞湖,人們重點以捕魚種地為生,人間美味非洲鯽魚基本上是司空見慣。

不過單一的生產方式註定要埋沒大量的天賜珍品,烏干達擁有大量的礦產資源,但由於本國沒有工業基礎,只能出口給西方國家。而這些地下資源也往往是流入到上層階級的私人賬戶上,於這個國家,普通百姓受益的僅僅是鳳毛麟角。

最直接的結果是,國庫空虛沒有能力發展基礎工業,完善基礎交通、醫療系統,發展教育等各行各業。便使得貧窮就像先天疾病一樣代代相傳,由此也斬獲了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稱號。

那麼烏國本土的有志之士為啥不去振興教育行業和醫療行業呢?這個問題有點繞,類似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也或者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總之當物質資源不夠充足的時候,談理想無異於白日做夢,既可笑又可悲。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國當年的赤貧時代,有些地區連地皮下的草根都被翻出來嚼一嚼,誰還會惦記著宏圖大業呢?請給我麵包牛奶,謝謝。

但隨著近年來旅遊業的興起,各國驢友相繼踏上了這座“非洲明珠”,或追尋白尼羅河的源頭至維多利亞湖,或探秘原始瀑布的古老神秘,或體驗熱帶高原的異域風情,反正大家你一把我一把地為烏國GDP的增長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也算是間接扶貧了。

當然,烏國的人民們也在兢兢業業地努力著,把振興祖國這事兒做成愚公移山這般堅韌決絕,不僅斥巨資普及初等、中等教育計劃,提升小學入學率,而且在艾滋病毒防控和水汙染治理方面也投入巨大,將新世界的文明知識傳播到烏干達的各個街道。


但作為全球最腐敗的國家,這些國力工程往往最後都成為私人腰包。富人們住半山腰豪宅,進口的那都是豪車直升飛機,一個宅院十幾個女傭用著,而窮人則只能一天為能夠掙2美金而努力奔波著,而這一熬往往都是一身的病。其實這樣的悲劇,不止是烏干達,基本上整個非洲貧困國家皆是如此。【圖片為羅馬攝影師 Gabriele Bettelli獨家授權去驢行,未經原作者允許,禁止轉載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