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要學會看心電圖應該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識?

訫------流浪


首先來講,心電圖只是反映“測量當時”的心臟搏動情況,疾病不同時期,心電圖表現並不完全相同。

看心電圖,主要是看波形、線段、間期。

一、心電圖波形

心電圖可分為P、QRS波群、T波等部分,這是判斷心搏是否正常的主要一句,可以參照考慮是否存在病變。

1、P波

是心電圖中首先出現的波,代表左右心房的電激動過程,通常右心房較左心房先激動,所以P波是分兩部分看的,前半部分表示右心房,後半部分表示左心房。

2、Q、R、S波

在P波以後出現,實際上是個波群,反映的是左右心室的電激動過程。

典型波群包括三個相連的波,分別為Q波、R波、S波,接連出現。不過,即使是呈波群出現,但在心電圖上的總寬度一般也不超過0.1秒。

3、T波

在QRS波群之後出現,是一個波幅較低而佔有時間較長的波,表示的是心室晚期復極的電位變化,所以也俗稱心室復極波。

4.U

某些導聯上T波之後可見U波,是在T波之後出現的低向上波,一般認為是是心室激動的激後電位。

二、心電圖線段

1、P-R段

為心臟的激動經房室交界處、室內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纖維傳至心室肌,產生的電位變化。

2、S-T段

為心室激動產生QRS波後至T波前的一段平線,代表心室早期復極的電位。

三、心電圖間期

1、P-R間期

指激動從心房傳到心室所需時間。

2、QRS時間

指左右心室電激動的總時間。

3、Q-T間期

指左室除極和復極過程的總時間。

人的心臟存在著電活動,包括激動期和恢復期。前者在心電圖上行成QRS波,而後者形成ST段和T波。換句話說,QRS波群異常,就要考慮心臟在激動過程有異常;T波異常,則顯示了心肌電活動異常;心肌損傷,則可見ST段抬高。

比如心肌梗塞患者,他的Q波或QS波就會很持久;

心肌缺血,其T波的時程延長,幅度增加,T波既可以正向,也可以負向。簡單說,就是T波變得高大或倒置;

心肌損傷(壞死),當心肌損傷時,ST向量從正常心肌指向損傷心肌。當心內膜下心肌損傷時,心外膜面導聯出現ST段壓低;心外膜下心肌損傷時,心外膜面導聯出現ST段抬高。醫學上稱之,面對心肌損傷區導聯的ST段抬高,伴隨遠離該區的對應導聯出現ST段壓低。

當ST段仍處於抬高時,直立的T波終末部分可以倒置。隨著病情進展,心電圖的某些導聯可以出現Q波,部分病人的Q波在發病幾天後才形成。心電圖中R波的振幅(幅度)可以下降或代之以QS波。當抬高了的ST段回到等電位線時,可逐漸出現對稱倒置的T波。

正常情況下的心電圖, T波呈“直立”狀態,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的T波會顯示“低平”或“倒置”形態。這些,其實普通人也該瞭解一下的。T波是很重要的,交感神經興奮、高血壓、心肌炎、房顫、心動過速等,在心電圖上均可出現T波改變。

高血壓,ST-T的改變以QRS波群向上的導聯可出現ST段下降>0.05mV,T波倒置。

心絞痛,不發作時做心電圖,心電圖上不正常表現主要反映了心肌缺血,如ST段壓低,T波倒置,或ST段平直延長大於心電圖紙上的4小格。心絞痛發作時做心電圖,可能出現暫時性的ST段抬高或壓低,T波倒置更為明顯,或T波變得高而尖。

房顫,可以看到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同、形態各異、時限不均的房顫波,也叫F波。還有一個熱正式QRS波群節律完全無規律,致使R-R間距絕對不規則。一般來講,房顫的QRS波群形態還算正常,但發生室內差異傳導時可使QRS波群寬大畸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