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1992~1962年),譜名錫銓,又名衡,字佩衡,號冷庵,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縣,因祖輩做糧商,遷居北京。先後在北平師範、私立華北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平藝專任教職,主辦過“中國山水畫函授學社”,又在北京琉璃廠創辦豹文齋書畫店。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畫院畫師兼院務委員。

胡佩衡幼喜繪事,早年得西陵山水畫家李靜齋指點,大量臨摹明清繪畫。20歲後開始與北京名畫家如姜穎生、林琴南、金城、陳師曾、陳半丁、蕭謙中、湯定之、賀履之相往來,並得到他們的指導。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1918年,胡佩衡加入蔡元培創辦的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從比利時畫家蓋大士學西畫,1920年北大畫法研究會更名為“造型美術研究所”,年輕的胡佩衡被聘為導師。同一年,金城、周肇祥等在北京創辦中國畫學研究會,胡佩衡成為第一批研究員(學員),在金城等的指導下進一步學習傳統繪畫,兩年後,相繼升為該會助教、評議。

1930年,胡佩衡在《北樓吾師逝世四周(年)?感》詩中寫道:“四年斷夢總成塵,每對秋風一愴神。此日明窗淨几處,商量筆墨更何人。”表明胡佩衡與金城的師生情誼。被稱為北京畫壇“廣大教主”的金城,以“精研古法,博採新知”為原則,指導了一大批年輕畫家,內中以胡佩衡最年長,也最早熟。

金城的侄子金開英先生回憶說:“先伯教了許多弟子……,有一件事我記得很清楚,先伯買了一批丈八的宣紙,他給大徒弟們每人一張,讓他們自己作稿,他也和他們一起畫,交卷後,開了個丈八紙作品展覽會,還記得是評了胡佩衡的畫為最好。”

所見胡佩衡早期臨古之作,是1921年(辛酉)臨石濤《溪山無盡圖卷》、1923年(癸亥)臨石濤《山水冊》等。前者墨色淋漓,後者筆力雄壯。胡氏在《臨石濤山水冊》中題:“清湘老人筆墨超凡,意境玄妙,洵非食人間煙火者所能夢見。此冊大半寫黃硯旅遊處,一丘一壑均可?人,愚酷愛之,漫臨一冊,以存梗概,惟限於學力,自不免取貌遺神也。”

在20年代初,齊白石、陳師曾、陳半丁、蕭謙中等均推崇石濤,胡佩衡不免受他們影響。但能夠兼容中西繪畫的胡佩衡,從不拘於一家一派。從20年代中到30年代陸續出版的《胡佩衡畫存》第一至五集,大多是臨仿各家各派的作品,其中包括黃公望、王蒙、吳鎮、沈周、王鐸、程邃、程正揆、石?、梅清、吳歷、羅牧等,可以看出他以南宗為主,但也涉獵北派,如臨《臨金李山風雪杉松圖》(1923年)、《撫宋人雪溪歸棹圖》(20年代前期)均為典型的李郭派作品。

他自己也說:“餘愛臨北宗畫,畫存前三集第一幅皆北宗也。且餘所寫南宗畫,多有北宗意焉。”在《臨古?言》一文中,他把古人作品依風格畫法分為幽淡(如倪雲林一派)、平正(如黃公望一派)、莊整(如董源、巨然、文徵明、沈周)、邃密(如王蒙、石?、吳歷)、豪放(如八大、石濤)、瀟灑(如唐寅、惲南田)、奇古(如金冬心)、峭健(如馬遠、夏?)、工緻(如劉松年、趙孟?)、煙雨(如米芾、高房山)。

對於每一種風格如何臨寫,他都結合自己的經驗加以解釋,可以見出其對臨摹的深刻理解。1926年,齊白石題《冷庵先生畫卷》詩云:“層次分明點畫工,啟人心事見毫鋒。他年畫苑三千輩,個個毋忘念此翁。”對他的作品加以稱讚。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約1927年前後,胡佩衡的畫風漸趨成熟,在繼續鑽研傳統的同時,獨立創作增多,藝術個性也呈現出來。此後的作品大抵有兩種面貌,一種結構繁複,勾皴細密,大體是從王蒙、石?、吳歷一路畫風綜合變化而來;一種多溼筆,結構有繁有簡,多用潑墨,筆線粗壯,以潑辣奔放為宗,可以看到沈周特別是石濤的影響。

秦仲文在談到1962年8月在北京舉辦的“胡佩衡遺作展覽會”時,用兩句話概括胡佩衡前期作品:一是“精細可愛”,二曰“不斷致力於繼承古人和吸收先進筆精墨妙的技法”;前一句是講畫法風格,後一句是指出它們與傳統的密切關聯。

不過,秦氏所言前期“精細”作品,是就畫展而言的,筆者所見二百餘件前期作品,“精細”之作不很多,即使這些精細之作,也帶有縱放和隨意的特質,可以說,能粗能細,而無論粗細,都流溢著縱逸奔放的氣質。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50年代以降,胡佩衡謀求山水畫的新風格,先後到豐沙鐵路沿線(1953年)、廣西桂林和湖南韶山(1956年)寫生。其中桂林寫生,以濃重熱烈為宗,成為晚年風格的轉折點。如秦仲文所說:“寫桂林風景,筆意之辣,氣象之厚,青黛之濃,丹黃之粲,都顯示出奔放雄奇、與年俱老的畫境,而達到他所追求的推陳出新的成就。”具體說,這種新風格的特點是:構圖簡潔,喜取近景特寫,不再有山重水複、重巒疊嶂的景象;筆墨厚重,多以強悍的焦墨勾皴點畫;喜用對比強烈的色彩,如石青、石綠、鉛粉、洋紅等。概言之,這些作品用重彩而能寫意,獨樹一幟。

胡佩衡對自己的“衰年變法”也很滿意,有詩曰:“萬壽菊黃又一年,衰年變法氣沖天。夕陽無限春常在,樹茂山崇晚更妍。”

胡佩衡的成就,遠不止於山水畫創作。他博識多能,精鑑賞,擅詩文,多著述,在美術教育和編輯出版領域也卓有貢獻。其著作有《山水入門》、《王石谷畫法抉微》、《中國山水畫布置法》、《中國山水畫點苔法》、《繪畫隨筆》、《胡佩衡畫?叢談》、《臨古?言》、《冷庵畫詣》、《我怎樣畫山水畫》、《山水畫技法研究》、《齊白石畫法與欣賞》、《王石谷》等。

這些著作以學畫青年為主要對象,融畫譜、美術史知識、傳統畫論、畫家研究和作品鑑賞為一,文圖結合,深入淺出,可讀可臨,是一種新型的綜合性普及讀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出版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這些普及性著作也不乏精闢的見解。如作於20年代中期的《王石谷畫法抉微》,有感於對王石谷“昔之人恭敬之如彼,今之人又拒絕之如此”的狀況,做客觀公允、正本清源的批評。

文章從王石谷的藝術歷程、臨古、論畫、各家評說、畫派變遷、作品之“佳點”與“劣點”等各個角度,作了全面的剖析,即使今天讀來,仍然很精彩。他和其子胡?合寫的《齊白石畫法與欣賞》,是第一部記述齊白石畫法的作品,有很高的藝術史價值。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柱宇《中國畫名家胡佩衡訪問記》說,胡佩衡“在中國畫界,以課徒見長,此一般所公認。”錢葆昂《胡佩衡課徒畫稿序》曰:“先生之為人也如春風,冬日即之也溫。其教人也??不倦,探驪得珠。

其言尤能深入淺出,古人千百言所不能說明者,先生不十餘言,即能使深奧之精義昭然若揭。前人立言,惟恐其不玄,先生則一以科學之方法治之,所以受教育者莫不事半功倍。”胡佩衡將自己的教育方法歸納為“先難後易法”“分析法”等等,這方面的豐富經驗,還有待我們去發掘和研究。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又是一位出色的編輯,先後主編了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的《繪學雜誌》、北京大學造型美術研究所的《造型美術》和湖社的《湖社月刊》。

特別是《湖社月刊》,從1927年創刊到1937年10年共100期,是20世紀前半葉堅持時間最長的美術刊物之一,始終由胡佩衡主編。該刊介紹了許多古今畫家,發表了大量古今繪畫作品和畫論著作,還旁及書法、篆刻、古董收藏、詩詞、青銅研究等,充分顯示了胡佩衡寬闊的眼界和多方面的能力。這些刊物已經成了研究20世紀中國美術史的珍貴文獻。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是齊白石的忘年交。1928年出版的第一本齊白石畫冊,就是胡佩衡編輯的,他在《序言》中稱讚齊白石“性爽直,喜任俠,有古烈士風”、“作品之意境深刻而新穎”。

30年代初,胡佩衡在琉璃廠創辦“豹文齋”,經營書董,編印了許多畫冊書籍,除了胡氏自己的著作外,還有《大滌子山水精印》、《黃子久富春山居圖》、《齊白石畫冊》、《蕭謙中課徒畫稿》、《蕭謙中山水精冊》等等,對弘揚中國書畫做出了貢獻。

(《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胡佩衡》,中國美術出版總社。)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胡佩衡山水畫作品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