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唐代 張旭 草書 《古詩四帖》局部

此卷草書古詩4首,前兩首為北周庾信《步虛詞》,後兩首為南朝宋謝靈運《王子晉贊》與《巖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 共40行,188字,五色箋。卷前後當有殘缺,後段謝靈運二贊並書名氏及贊題,而前兩首之庾信《步虛詞》開首並無名字及詩題,卷末無款,亦無餘紙,已被割截可證。卷中有宋徽宗趙佶的“政和”、“宣和”騎縫印,均已半殘,後隔水尚是宣和原裝,前隔水有趙子固二印,則為後來所配上者。按卷中收藏諸印,其流傳之跡,宣和而後,僅有明華夏、項子京及清宋犖。尚有其他前代印記,則已殘缺漫漶不可辨。後有明豐坊兩跋, 其一為作文徵明體的正書,及董其昌一跋。按明汪珂玉《珊瑚網》所記,此卷有元至正庚子榮僧肇一跋和項子京一跋,而無豐坊、董其昌等三跋。清顧復《平生壯觀》所記,則有榮、豐、項、董而未提及作正書者,此卷已為後來所割截可知。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唐代 張旭 草書 《古詩四帖》局部

此卷的作者,歷來糾纏不清,在豐坊和項子京的跋語中都說見過北宋嘉祐年間拓本,題為“謝靈運書”,到董其昌才認為是唐張旭所書。入清,《石渠寶笈》定為贗本。

董其昌以前的情況是這樣的,北宋嘉祐的拓本,只刻了庾信的《步虛詞》兩首至謝靈運的第一首題目“謝靈運王”而止,截去了後21行,而將“王”字的第一橫颳去作為“書”字,是此卷為謝靈運書的由來。其次是《宣和書譜》著錄有謝靈運的古詩帖,認為即是此卷。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唐代 張旭 草書 《古詩四帖》局部

當此卷在華夏收藏時,豐坊提出了若干問題,辨明宋嘉祐拓本的謬誤,指出那個“謝靈運書”的“書”字是“王”字,考證了庾、謝生卒的先後。顯然,謝靈運如何能預先寫庾信的詩呢?其次是認為此卷的書體,只有與唐賀知章的草書“氣勢彷彿”,但又不敢肯定。而華夏提出了捲上原先有唐“神龍”等印甚多,今皆刮滅,並列引了“古帖多前後無空紙,乃是剪去官印以應募也”,“秘閣所收晉宋法書多用碧箋,唐則此紙漸少耳”等米芾、黃長睿的敘說,“意其實六朝人書”,豐坊對這一論證也不贊同。豐坊的題跋,看來很不為華夏所滿意。正書代豐寫的一跋,重新整理了豐的原跋,而將庾、謝生卒考訂及不承認是六朝人書的幾段都刪去了,強調了上述華夏自己的意見。華夏很不願意將此卷說成是唐人書。故將豐坊的原題重新改寫,正是華夏要將改書的豐跋代替豐的原跋。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唐代 張旭 草書 《古詩四帖》局部

董其昌的論證,一是“狂草始於伯高(張旭),謝客(謝靈運)時皆未之有”。其次是《宣和書譜》“上雲古詩,不雲步虛詞云云也”。不承認《宣和書譜》著錄的一卷即是此卷,也可以說把此卷改成謝靈運書,以附合《宣和書譜》, 而最主要的一點說是此卷與張旭所書的《煙條詩》、《宛陵 (溪)詩》同一筆法。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唐代 張旭 草書 《古詩四帖》局部

此卷是否為唐張旭所書?如豐坊是對歷代法書識見極廣的鑑賞家和書家,然而始終辨認不清,正是由於因張旭的書體久已不為人所熟悉。“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在唐時已是如此,到後來顯然就更感到生疏。雖然在明代,張旭的法書還流傳有好幾件,然而如豐坊輩,看來對這種書體並未引起注意和多所認識,因而感到彷徨失據了。至如董其昌所指出的《煙條詩》、《宛陵詩》,到現在已絕跡人間,即顧從義當年的刻石也已無從得見,要審核董其昌所論證的根據也已喪失了物證。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唐代 張旭 草書 《古詩四帖》局部

按歷來對張旭草書的敘說,如《宣和書譜》所記:“……其草書雖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點劃不該規矩。”又《懷素論筆法》:“律公常從鄔彤受筆法,彤曰,張長史私教彤雲,孤蓬自振,驚砂坐飛。”元倪瓚跋張旭《春草帖》,稱其“鋒穎纖悉,可尋其源”。而杜甫的《張旭草書歌》:“鏘鏘鳴玉動,落落長松直,連山蟠其間,溟漲與筆力。”這些形容的詩句,“玉動”指書勢的快慢有節,“松直”指風骨蒼勁矯健,“連山”指形態迴旋起伏,“溟漲”指筆力波瀾壯闊。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謝稚柳臨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以論這一卷的書體,在用筆上直立筆端逆折地使鋒埋在筆畫之中,波瀾不平的提按,抑揚頓挫的轉折,導致結體的動盪多變。而腕的運轉,從容舒展,疾徐有節,如垂天鵬翼在乘風迴翔。以上述的一些論說來互相引證,都是異常親切的。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謝稚柳臨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董其昌提出的《宛陵詩》與《煙條詩》,在明詹景鳳《東圖玄覽》中有明確的論述,他對《宛陵詩》寫道:“字大者如拳,小者徑寸,……其筆法圓健,字勢飛動,迅疾之內,優閒者在,豪縱之中,古雅者寓,以故落筆沈著,無張皇倉卒習氣,雖大小從心,而行款斐然不亂,非功夫天至烏能。”以這樣的敘說來引證這一卷的風骨情采,真是如出一轍了。至於《煙條詩》,他一再堅持說是贗本,是宋僧彥修的手筆。最可笑的是這位大鑒藏家華夏,《宛陵詩》同在他的收藏秘笈,卻硬要把與《宛陵詩》同一風格的這卷《古詩四帖》定成“六朝人書”,是非常離奇的。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謝稚柳臨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張旭三杯草聖傳”。在當時這一新興的風格對後學起了很大的影響,顏真卿的《筆法十二意》顯示了對張旭的拳拳服膺。而懷素《藏真帖》說自己“所恨不與張顛長史相識,近於洛下偶逢顏尚書真卿,自雲頗傳長史筆法,聞斯語如有所得也”。當時論狂草,是以懷素繼張旭,號稱顛張狂素。顏真卿和懷素的筆跡,現在還能見得到,那麼,從顏、素的法書來辨證與這一卷的相互關係,似不失為探索張旭消息的另一途徑。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謝稚柳臨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懷素的筆跡,除一些簡短的書札而外,能使人窺見全豹的狂草《自序卷》,可以領略到那種細勁如鷺鷥般的風格,與此卷是截然殊途,然而其中如“五”字、“煙”字則與此卷中的“五”字、“煙”字是同一結體,同一筆勢,而“兩”字,是從這卷的“南”字而來,至於筆勢,很多地方都與這卷脈絡相連,條貫相通,明確地顯示了兩者之間的淵源關係。而顏真卿行書,如《祭侄文稿》也與此卷的形體不同。獨有《劉中使帖》(此帖在明時,同為華夏所藏)卻與《祭侄文稿》情勢有別,它的特異之點在於運用的是逆筆如“足”字,完全證實與此卷書勢之一脈相通。而在“耳”字和“又”字的起筆,與此卷中的“難”字和“老”字的起筆,不僅在形體上,即在意態上也是完全一致的。這種形體與意態,從未在晉唐之際的其他書體中見到過。董其昌所援引的《煙條詩》、《宛陵詩》已絕跡人間,懷素《自序》卷和顏真卿《劉中使帖》從淵源而言,顯示了它追風接武、血脈相連的關係,以之辨證此卷為張旭的真筆,是唯一的實證。誠然,所以引起歷來紛紜的爭論,正是由於這一形式在晉唐之際的書體之中是陌生的風貌,只有顏真卿與懷素留下這一點痕跡,漏洩了春光。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謝稚柳臨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即從晉唐以來的書體發展來看,這一卷的時代性,決不是唐以前所有,而筆勢與形體,也不為晉以來所有。從王羲之一直到孫過庭的書風都與這一卷大相懸殊,迥異其趣,這一流派的特徵,在於逆折的筆勢所產生的奇氣橫溢的體態,顯示了上下千載特立獨行的風規。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謝稚柳臨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北宋黃山谷認為:“蓋自二王后,能臻書法之極者,惟張長史與魯公(顏真卿)二人,其後楊少師(楊凝式)頗得彷彿。”這一論證是非常可貴的,試從楊凝式的《夏熱帖》、 《神仙起居法》來辨認與張旭的關係,不難認出與這一卷的關係,它們之間處處流露著繼踵躡步的形跡與流派演變的時代性。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謝稚柳臨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黃山谷推崇張旭,說明他對張旭的特殊領悟。我們從他所寫的《李白憶舊遊》草書卷、《劉禹錫竹枝詞》草書卷與這卷《古詩四帖》的書勢,顯示著共通的藝術情意。而尤其是《諸上座草書卷》,許多行筆,可謂形神俱似,服膺追蹤,情見於毫端了。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謝稚柳臨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米芾曾大罵張旭“張顛俗子,變亂古法”。罵他是“驚諸凡夫”。米芾有一條粗壯的“寶晉”繩索,心甘情願地緊緊把自己的手眼縛住,看不見也不願見到新的天地,因而他不可能接受張旭的這一流派。米芾是北宋一代的書家和理論家,然而他對書法的境界,是遠不及黃山谷的寬廣的。

你知道謝稚柳是怎樣臨摹張旭《古詩四帖》的嗎?

謝稚柳臨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張旭的書法藝術,即當時出於親授的顏真卿,到異代私淑的楊凝式、黃山谷,儘管在他們的特有風格中得到了共通性,但顏真卿的行筆是直率的,懷素是瘦勁如鷺鷥股,楊凝式的《神仙起居法》是柔而促的,《夏熱帖》則是放而剛,黃山谷又轉到了溫凝俊俏的風貌。當時以張旭為神皋奧府,至此已神移情遷,他的流風,從此歇絕了!

整理:《一幅好畫》編審部

主題:大師的藝術,大美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