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歷史上有哪些令人尷尬的“神操作”?

侃聊天下


論“神操作”,我只服明朝正德皇帝“御駕平叛”。

正德十四年,御史蕭淮上書揭露寧王朱宸濠諸多罪行,於是正德皇帝決定先行收回寧王的護衛軍,寧王大驚之下,於是決定起兵叛亂。

朱宸濠是第五代寧王,他老祖宗一代寧王朱權原來的封地在大寧,曾“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朱棣靖難時稱向他借兵,並言靖難成功與他共天下,結果朱棣靖難成功了,他被坑了,封地也從大寧到了江西南昌。

朱宸濠呢,其實本身沒有實力起兵叛亂的。他受到了術士的蠱惑,忽悠他說是天生一幅帝王相,於是朱宸濠就做起了皇帝夢,得知要被削減護軍的消息,皇帝夢還不醒,以為老天要讓他學習朱棣一樣,通過靖難才能獲得皇位,於是才敢起兵叛亂。


正德皇帝的神操作便從此說起!

正德皇帝此時正被廷杖死了十幾個大臣的事搞的心煩意亂,江南之行也沒成功。一聽到朱宸濠謀反,於是興奮的找到上戰場的藉口——御駕親征。

正德十四年八月二十二日,正德皇帝以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自稱,從北京出發,開始了他的平叛之路。不料剛從北京走到涿州,就傳來了“壞消息”,王陽明已經平叛成功。正德皇帝受到捷報,哭笑不得,他很鄙視這位王叔,造反都不造的久點,也不說等等自己這位威武大將軍就完蛋。為了繼續能夠南巡,遂封鎖了消息,繼續帶兵往江西進發。


同時,正德皇帝派心腹找到王陽明,讓他重新擬定奏報,其中必須要點明正德皇帝才是平叛的主要原因。就這樣,次年七月,王陽明再次奏報,將平叛之功盡歸於朱厚照,正德十五年八月,正德皇帝終於到了南京接受獻俘。

正德十五年八月,南京校場上,有史以來最牛的“神操作”即將開始。在威武大將軍旗幟下,大將軍朱壽(朱厚照給自己起的名字),登上點將臺,已經做了將近一年俘虜的朱宸濠被推出來,正德皇帝讓人卸掉他身上的刑具,然後親自指揮軍隊重新上演了一場寧王落網記,這才作罷。

自此,正德皇帝平定寧王叛亂,武功蓋世!


雖然正德皇帝被稱為歷代皇帝中的第一頑主,但其實這何不是他這個皇帝的一種悲哀?他的一生,簡直就是與封建禮教戰鬥的一生!依我看來,敢於直面敵人,不乏熱血,勇氣,就可以稱為好男兒,不虧為諡號武宗,只可惜有心殺賊,無力打破禮教啊!


望風瑟瑟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為了討好自己的淫魔父親,奪得皇位,他們開心地獻出自己的老婆

在歷史的長河中,很多人都是苦苦地追求權力。當自己的父親是皇帝的時候,你很難不想當太子,隨後當皇帝。因為皇帝,是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的,是掌握生殺大權的。同時,如果自己不當皇帝的話,怎麼能保證自己的兄弟當上皇帝之後不對自己起殺心呢?縱觀歷史,為了奪權皇帝,兄弟之間自相殘殺的還是非常多的,比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將自己的兄弟給宰了!

今天所要說的便是,後梁太祖朱溫。此人還是很有本事的,在一定的意義上,確實是他結束了唐朝的統治。在古代,一般來說都是長子為大,立太子什麼的也都是立自己的長子。可是,這個朱溫的長子偏偏很早的時候就死了,所以他在立太子的事情上面也是拖了很久,自己的心理其實也是拿不定注意,該立誰當太子。朱溫有一個養子朱友文,還有一個兒子朱友珪。

朱溫自己也不知道該讓誰當太子,沒有明確表達要立誰為太子的意思,因此這兩人都是極力討好朱溫,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皇位。拿什麼討好呢,竟然就是他們的妻子。

朱溫這個人,非常的好色,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當然,朱溫的老婆張惠還沒死的時候,經常管教朱溫,朱溫很愛張惠,也很聽她的話,其好色的本性可以說是被壓制了。就在張惠死後,朱溫簡直是開始放飛自我了,後宮三千佳麗完全不滿足,大臣的家眷也被他糟蹋過,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連自己兒子的老婆他都不放過。

最尷尬的是,朱溫的兩個兒子非常樂意,他們都願意獻出自己的老婆,奪得朱溫的歡心,來增加自己的砝碼。最後,還是這個朱友文的老婆比較讓朱溫滿意,朱溫便打算立朱友文為太子。

趙王硬要毛遂帶兵,怎麼說都不聽

這裡所說的毛遂,便是成語“毛遂自薦”裡面的毛遂。這哥們其實非常的善於交際。當初,最為強大的秦國派兵攻打趙國。論趙國的實力,那是絕對打不過秦國的。還能怎麼辦呢,只能向其他國家求救了,趙國便想到了實力牛逼的楚國。

平原君那是毫不猶豫承擔了這次的尋求救兵的任務,他的門下食客還是挺多的。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平原君便打算挑選20人組成隊伍,前去楚國,說服楚王,讓楚國派兵幫助趙國。挑到第19個的時候,平原君怎麼也挑不出一個滿意的了。這個時候,毛遂出來,一頓交談,折服了平原君,便讓他也去出使楚國了。

到了楚國後,也是毛遂發揮的作用最大,成功說服了楚王。最終,趙國才沒有被秦國所滅。毛遂的名氣一下子那是大了起來,平原君也是待他更好了,趙王也開始重用這個毛遂。

沒過多久,燕國發兵攻打趙國。這個時候,趙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毛遂。毛遂一看讓自己帶兵打仗了,這不是他所擅長的,於是堅持拒絕。可是,這個趙王硬要是毛遂帶兵,同時還認為毛遂一定能夠取得勝利。不管毛遂怎麼拒絕,趙王都是認為毛遂在謙虛,強命毛遂出征。

最終,趙軍全軍覆沒,毛遂自刎了。


徐聊


我來說一個春秋歷史上的“神操作”。

說話春秋時陳國國王有倆女兒,都長得國色天香。一個嫁給了蔡侯,一個嫁給了息侯。因為陳侯姓媯,所以這兩姐妹分別被稱作蔡媯與息媯。

公元前685年,息媯夫人想她娘了,就借道蔡國回陳國探親,順便去看她姐姐和姐夫。小姨子來了,蔡侯自然是要好生接待。可這一接待,蔡侯不淡定了,那小姨子真是美得稀里花拉,勾得他是口水直流。席間,蔡侯就各種挑逗和糾纏,息媯只好百般應付,假說怕引起姐姐懷疑,讓蔡侯在她探親回來時再找機會與他雲雨。

蔡侯信以為真,就讓息媯回了孃家。息媯在陳國省親後,不敢再從蔡國回去了,就悄悄繞道回了息國。

息侯知道自己老婆被蔡侯調戲後非常憤怒,想出兵討伐蔡國,奈何自己又國小力弱。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餿主意。他派人對楚文王說:來伐我,我求救於蔡,蔡必來,楚因擊之,可以有功。意思是,你來打我吧,我就去向我老挑蔡侯求救,他來救我時,你就趁機打他,就可以滅了蔡國了。楚文王正在覬覦中原之地,送上嘴的肉自然要吃了。

就這樣一來二去,按著息侯的主意操作,蔡侯被楚文王給逮住了。蔡侯在被俘後知道了自己原來是被息侯給坑了,心裡那個不爽啊,於是也心生一計。蔡侯就在楚王面前極力誇讚自己的小姨子息媯美如天人,是個男人見了她都邁不開腿。楚地本就是蠻荒之地,楚王早就聽說中原的女子如何地美豔不可方物,現在又叫蔡侯說得色心蕩漾,就借巡遊之名來到息國。

息國自然要熱情招待楚王了。在宴會上,楚王見到了息媯,果然是國色天香,自己宮中的女人與她比簡直就是醜八怪。楚王第二天就以答謝之名,將息侯請到了自己的軍營中,酒酣之際將息侯抓了起來,把息媯帶回了楚國王宮之中。

可憐的息侯,本為出一口老婆被調戲的惡氣,沒曾想最後是老婆被別人奪去,連國家都沒保住,真是夠尷尬的“神操作”啊。

最諷刺的還在後面,這楚王奪了息侯的老婆,沒殺息侯,讓他去做了守城的士兵。也不知道息侯守著楚王的城門,門裡自己的老婆睡在楚王的床上,心裡是什麼感受?


摯守靜篤


東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本該因“天子守國門,君王守社稷”之美譽,名傳千古,可是,由於東羅馬帝國最後的守城軍在守城過程中,因“忘了關城門”的神操作,終致東羅馬帝國亡國。

君士坦丁十一世“忘關國門”之戰,在史書上被稱作君士坦丁堡戰役,參戰雙方分別是: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

在講這場戰役之前,有必要對君士坦丁十一世以及他繼位時的拜占庭帝國,有一些基本的瞭解。

1449年,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奧斯曼帝國皇帝的支持下,登上帝位。但是,君士坦丁被指定為皇帝時,仍身在國外,身上連回去的路費都沒有,最後,他不得不祈求一名商人,坐著他的“小黑船”潛逃到他的國家。

繼位時,拜占庭帝國只剩下一座城池(君士坦丁堡)。

如圖所示,君士坦丁十一世繼位時,拜占庭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的疆域對比圖。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拜占庭帝國完全被奧斯曼帝國包圍。

君士坦丁十一世剛剛繼位,就面臨著奧斯曼帝國的滅國之戰(更像是滅城之戰)。

為了守住君士坦丁堡,守住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十一世不得不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為帝國續命。

比如說,他尋求與西歐皇室聯姻,希望能夠找到一名強力的盟友;利用奧斯曼帝國內部矛盾,挑撥離間,以削弱奧斯曼帝國的力量;向西方基督教國家求援,以同宗同源之情尋求幫助。

可是,弱國沒有外交,更何況拜占庭面臨的是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君士坦丁十一世作出的所有努力,在敵人強大的實力面前,一一化作泡影。

1453年,雙方開戰之前,拜占庭帝國能動員的兵力(包括奴隸在內),只有8000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為了滅掉拜占庭,奧斯曼皇帝集結了20萬大軍。

即便如此,君士坦丁十一世仍然認為:拜占庭帝國憑藉堅固的城池(世界第一堡壘),險峻的地形,只要能撐住奧斯曼的進攻而不敗,其內部矛盾一定會爆發。到時候,奧斯曼帝國就會成為一盤散沙,拜占庭帝國就會有喘息的機會。

為了準備這場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君士坦丁十一世發動全國(城)百姓,拆屋、拆教堂用以堅固城牆、士兵四處出擊蒐集糧草、將全國(城)所有兵器全部集中起來,然後再次分配給所有作戰人員。

之後,君士坦丁十一世將全城細緻地劃分戰區,根據不同的地形佈置不同的兵種,同時,還派出使者繼續向西方國家求援。

一切就緒,只待一戰。

這一年春天,君士坦丁十一世率先挑起戰爭,奧斯曼帝國大兵壓境。

奧斯曼帝國憑藉強大的兵力,發起3次大規模攻城戰,卻三次被挫敗;然後,敵人奧斯曼軍隊又以大炮、海軍、挖地道等方式偷襲,均以失敗告終。

20萬人圍著一座君士坦丁堡,整整打了53天,共消耗了約5000發炮彈和5.5萬磅火藥,愣是沒打下這座城池。

恰如拜占庭皇帝所料,君士坦丁堡久攻不下,奧斯曼帝國內部矛盾愈演愈烈。如果再拿不下君士坦丁堡,奧斯曼帝國皇帝的帝位甚至難保。

換言之,留給雙方的時間都不多了。

5月29日,奧斯曼人再次發起總攻,君士坦丁十一世出動了包括老人孩子在內的所有作戰力量,他們試圖依靠堅固的城牆繼續死守。

就在雙方陷入鏖戰時,幾名奧斯曼士兵發現了一個開著的小門——凱爾卡門。

一時間,這幾名奧斯曼士兵矇住了:難不成,拜占庭人還有餘力佈置“空城計”?這扇開著的城門,莫非是引誘奧斯曼人進去,然後來個包餃子(圍起來殺掉)?幾個人也不敢輕舉妄動,尷尬地看著這個開著的門,想著到底進不進去。

進去,有可能被包餃子;不進去,就得硬著頭皮去攻城!

想來想去,他們最終下定決心:管他呢,大不了就是個死唄!被圍起來殺掉,好歹也是種痛快的死法。

於是,這幾名奧斯曼士兵悄悄地穿過凱爾卡門,然後做好充足的準備,以防禦莫須有的圍攻。可是,當他們站在君士坦丁堡城內,也沒有遭到任何進攻。此時,他們才意識到,一向小心謹慎的拜占庭皇帝竟然忘了關城門!

正是這座忘了關掉的小門,使得拜占庭人的抵抗意志,像洩了氣的皮球一般,頃刻間喪失戰鬥力。號稱“歐洲之盾”的君士坦丁堡,也在這一天,被奧斯曼帝國攻破。

城破之際,君士坦丁十一世帶領他的禁衛軍,衝入敵陣,以身殉國。

至此,羅馬帝國覆滅,這座千年帝都最終落入奧斯曼帝國手中,歐洲歷史也因這一戰,由中世紀進入到文藝復興時期;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守國門”的末代皇帝,忘了關城門導致,不得不說,君士坦丁十一世的這一失誤的確有些尷尬。


記者李滿


和大家分享一下。二戰時期大名鼎鼎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的神操作。說到大阪師團不得不提到他們內部的三不要原則,第一條是不要主動追擊逃跑的敵人;第二條是不做無謂的犧牲;第三條是不參加不合理的戰爭。這有一個例子,話說當年李宗仁被圍,好不容易殺出血路突圍出去之後已經是人困馬乏,戰力大損。誰知在逃亡途中遇到裝備精良大阪第四師團,原以為一場大戰在所難免,誰知第四師團官兵自顧自的生火做飯,對李宗仁所部視而不見。在他們的心中所謂的日本武士道精神,日本帝國主義神馬的根本不存在。唯一重要的就是自己小命和小錢錢。




不好意思扯遠了,下面來介紹一下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的神操作。在日本國內大阪第四師團就不本分。第一個神操作,據說有一次,一個大阪第四師團的二等兵兵因為在市中心闖紅燈,與當地警察發生了衝突。結果第二天大阪第四師團師團長寺內壽一為了維護大日本皇軍的尊嚴就帶人去把當地公安局給砸了。這還不算啥,要來說一說第二個神操作,在說之前先提一下第四師團奇葩的核心成員,第八聯隊,那可是第四師團中神操作的翹楚。大戰前官兵集體裝病。話說其他聯隊接到命令後都準時出發了,唯有大阪第四師團第八聯隊遲遲不動,原因是師團內患病人數激增,而患病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門。尤其是一些老兵油子早就以生病為由住院去了。每天吃著牛肉罐頭還勸在醫院診治的傷病不要那麼拼命。氣的各個聯隊長親自坐鎮醫務室,才勉強組織部隊出發。


到了中國還真是給日本人長臉,那神操作一波接著一波。因為日本大阪第四師團中的軍人大多是大阪的販夫走卒,做生意是一把好手,曾多次把軍隊中的軍火賣給八路軍謀取利益。原則上只要價錢美麗,節操都可以給你。開個小玩笑,不過第四師團真不愧是生意人,做起生意來一套一套的,有軍火賣軍火,沒軍火呢?1945年八月日本投降,當時第四師團正在泰國曼谷附近休整,與其他不願意投降的軍隊不同,大阪師團又來了一波神操作,一早就屁顛屁顛的投降事宜準備好,就等著美軍來接受投降了。之後興高采烈的回到日本,對就是興高采烈你沒看錯。更奇葩的是第二天大阪師團就有人跑到美軍的軍營,整齊的擺開攤位,出售戰爭紀念品。


談古小生


說起神操作,那就不得不提土耳其和朝鮮。

先說土耳其吧,朝鮮戰爭的時候,美國為了面子問題,非要多拉幾個小弟,組成聯合國軍,證明自己不是單打獨鬥,這是“多數國家的意思”。於是,土耳其也跟著摻和進來了。

其實,土耳其也沒派多少人,就出兵5000人,組成了土耳其旅,跟在美軍屁股後面打醬油。當然,土耳其人也知道,自己並不是主力,作用完全就是撐面子,所以大多數士兵就沒有做好好好打仗的準備。

首先,士兵們主要來自土耳其東部山區的鄉鎮,大多數一輩子沒出過遠門,這次算是公費出國“旅遊”了。還有,據說就連土耳其旅的旅長,都不會說英語,讓美國人指揮這樣一支隊伍,確實有點困難。以至於在後來的戰場上,因為溝通不暢,土耳其旅的戰鬥異常的混亂。

最後,土耳其旅來了5000人,傷亡3514人……

雖然仗打的不怎麼樣,但是土耳其旅也有自己值得宣揚的地方,據說他們成功的伏擊了一支中國軍隊,英勇作戰,繳獲了一面中國軍隊的旗幟,然後放進了博物館。

就這面旗子,你們確定是從中國軍隊手裡繳獲的?


好,再說說朝鮮,這件事情發生在1976年。

當時朝韓邊界地區有一棵樹,擋住了聯合國軍的視線。於是,聯合國軍負責人就帶了一幫人去砍樹。結果,朝鮮方面來了一群人,說啥也不讓砍。

你不讓砍我就不砍了?太小看我們了吧。

於是,這位負責人回去拉了一群人,浩浩蕩蕩的拎著斧頭來砍樹了。結果朝鮮方面也不示弱,嘩啦一下衝上來,對著想砍樹的韓美人員就是一頓錘。結果,竟然把聯合國軍負責人博尼法斯上尉給錘死了……

美國人惱了啊,我就是砍韓國這邊的一棵樹,和你們有什麼關係?!不行,必須砍。於是,召集了一大群人,當中還很多打架高手,浩浩蕩蕩的在大部隊的保護下又來了。這一次,美國人決定了,要是朝鮮敢再打,那就來真的。

朝鮮方面一看,來的人還真不少,算了,你們砍吧……

結果,這棵樹就這麼砍了。聯合國軍回去之後,一陣陣的後怕,覺得朝鮮這脾氣,說不定以此為藉口打起來呢,趕緊調兵吧。於是,大批軍隊緊急待命,預防發生衝突。

當然,沒打起來。

不過,朝鮮也想掙足面子,於是研究了一下繳獲的一把砍樹的斧子,發現上面寫著“Made in Austria”(奧地利製造)。於是,他們決絕的與澳大利亞斷交了。

澳大利亞一臉懵啊,咋回事?忽然斷交什麼意思?

也不知道是哪個坑貨翻譯的,明明是“奧地利製造”,結果躺槍的是澳大利亞……

一直到2000年,雙方才復交,這操作,太尷尬了。

(PS:有資料說,上面的故事來自朝鮮外交官的說法,但他其實記錯了時間,早在砍樹事件一年前,還發生了亨德森少校事件,大概就是美國軍官亨德森在韓朝邊界的一個長椅上坐著休息,結果朝鮮人不讓他坐,雙方發生了爭執,然後附近的韓軍拎著斧子來幫忙了。結果斧子被朝鮮人奪走,翻譯就把奧地利認成了澳大利亞,斷交了……)


七追風


這個問題本身就很尷尬。既然是“神操作”怎能尷尬?只有跳大神的操作才能達到尷尬的效果。

而說起歷史上的神操作,委員長可以說做了一個很好的現身說法。

而戎馬一生的委員長,平生最尷尬的操作,自然是對漠北蒙古的“據理力爭”。作為所有中華兒女心中的痛,委員長自然感同身受。

平心而論,漠北蒙古的丟失,本來責任不在委員長頭上。這塊自19世紀末就被沙俄“黃俄羅斯”計劃圈起來的地區,一直被沙俄及蘇聯看做自己的領地,最起碼也是勢力範圍,在敵強我弱的大環境下,共和國之前的歷屆政府無論如何也是保不住的,所以漠北蒙古丟失這樣大的鍋,只讓委員長來背,明顯有點接鍋俠的味道了,明顯是不公平的。

但是在積貧積弱的近代,我們也不是對列強的侵略毫無辦法,最起碼我們可以通過站隊儘可能維持國家權益,比如一戰時期站隊協約國,雖然最後的協約國都是侵略我們的一丘之貉,但最起碼我們終止了對德國的庚子賠款,不能說毫無作用。

而在二戰時期,這種借力打力的作用就更加明顯了。通過二戰時期我國軍民艱苦卓絕的抵抗,有力牽制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極大減輕了同盟國陣營其他國家尤其是英美的壓力。鑑於此,美國總統羅斯福在1943年邀請委員長參加開羅會議,為收回臺澎群島等領土打下了良好基礎。

但這次會議明顯讓受寵若驚的委員長飄起來了,戰爭還沒勝利,委員長領導的國民政府就產生了“等勝利”的思想,開始了“反共”的步伐。

而這種消極怠工最直接的後果就是1944年豫湘桂會戰的一潰千里。此時的日本帝國主義山窮水盡,在美國逼近本土的情況下,急需打通到東南亞的大陸交通線。

日本的戰略在後人看來是真正的腦殘行為,因為這樣相對強悍的兵力無論攻擊延安還是橫掃重慶都綽綽有餘,而且效果比打通交通線更有意義。但即便如此,日本帝國主義也在最後的瘋狂中撕下了委員長政府爛泥扶不上牆的偽裝。

豫湘桂會戰震驚世界,羅斯福先前希望援助國民政府反擊日本減少美國傷亡的設想泡湯,不得不將目光轉向宿敵斯大林,並在雅爾塔會議上對蘇聯做出了巨大讓步,其中就包括漠北蒙古維持現狀。

羅斯福和斯大林的密謀是對我國權益的巨大損害,但矇在鼓裡的委員長即使知道結果也無可奈何,只能屈辱地簽下承認漠北蒙古獨立的條約。

一場戰役的失敗就失去了157萬平方公里土地,這是真正的弱國無外交,理當令所有中華兒女牢牢銘記。如果事已至此也就罷了,畢竟國力擺在那裡,非委員長人力所能及。

但割讓漠北蒙古的委員長卻成了努力挽救尷尬局面的人,反而讓自己陷入了更大的尷尬中。

1946年1月5日,國民政府承認漠北蒙古獨立。在此前的1945年8月24日,立法院表決通過《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945年10月20日漠北蒙古舉行公民投票,漠北蒙古在蘇聯操控下以97.8%的高票數通過獨立公投。

但隨著委員長敗退臺島,開始指責斯大林幫助共黨。1952年,臺島當局在聯合國控告蘇聯,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譴責蘇聯,是為“控蘇案”;

事實證明,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控訴都是蒼白無力的。1953年,臺島當局援引蘇聯並未做到“不援助共黨”等條件,宣佈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不承認漠北蒙古的獨立,並下令將漠北蒙古重新納入“中華民國”的版圖之內。

雖然委員長在臺島進行了異常沉痛的檢討,承認自己在漠北蒙古問題上的失職,但事已至此無可挽回,委員長只能通過地圖開疆和日記強國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所謂心跡。

其實早在1946年國民政府承認漠北蒙古獨立後,國民政府就繪製了包括漠北蒙古在內的中華民國全圖,並在漠北蒙古位置標註已承認其獨立。

事實上,雖然當時的國民政府國力孱弱,但此時的羅斯福已經去世,繼任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對蘇聯採取強硬政策,如果國民政府在漠北蒙古問題上不讓步,蘇聯在當時的情況下也無法輕舉妄動,因為盟友美國有原子彈,但委員長當時並未意識到這一切。

所以事後諸葛亮的委員長只能用地圖開疆的方式,告訴後人當年自己的愚蠢決策壓根沒有發生過。因為共和國和已成既定事實的漠北蒙古建交,所以共和國才是丟掉漠北蒙古的元兇;而因為委員長在日記裡不承認自己丟了漠北蒙古,於是這就成了歷史事實。

今天的所謂蔣粉國粉,為洗白這段不堪往事簡直無所不用其極,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委員長沒有丟掉漠北蒙古,即使丟了也沒有承認過,所以責任都是別人的。

這種觀點,靜夜史表示很有道理,因為畢竟當時不是委員長籤的字,而是蔣經國。既然大家沒有證件證明蔣經國就是委員長的兒子或者得到了委員長的授權,因此委員長是清清白白的,所以漠北蒙古真的不是委員長丟的。

妙啊,這樣的“神操作”,除了尷尬,還有什麼?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說到最尷尬的神操作,聽過靠跳大神防衛首都,然後被滅國的嗎,這就不得不提到宋欽宗了。宋欽宗正是靠自己不斷的作死,才成功被金人俘虜,吃了幾十年牢飯。

靖康元年,金人大軍南下,兵臨開封,嚇得愛作畫的宋徽宗急急忙忙退位,把皇帝寶座讓給了自己的兒子。宋徽宗退位之後就用燒香的名義跑路,留下了兒子宋欽宗在開封面對金國大軍。

宋欽宗也是不願意登基,說自己得了重病,奈何大家都需要一個頂雷的倒黴蛋出來,然後就強行把宋欽宗扶上的皇位。宋欽宗一開始也算是英明神武,任命了李綱負責保衛首都。

李綱也是不負眾望,他下令修樓櫓,掛氈幕,安炮座,設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檑木,備火油,短短几日就把繁華的汴梁打造成了鐵桶一樣的碉堡。且親自督戰,多次痛打進犯的金兵。

後來金兵也考慮到自己孤軍深入,不適合和北宋打消耗戰,就提出求和。宋欽宗當然趕緊答應,還送了大批的金銀。這時李綱又提出要在金兵北撤的時候,出擊金兵,沒想到這個計劃被北宋大臣給透漏金兵,金兵質問宋欽宗,嚇得宋欽宗趕緊把李綱撤職來平息金兵的怒火。北宋朝廷的主和派還在黃河南岸立下了旗杆,下令宋兵不得越過此杆,生怕惹惱金兵。

後來宋欽宗又自做聰明,聯繫西遼,想兩面夾擊消滅金國,沒想到聯繫西遼的書信被金兵截獲,這是宋欽宗的第一次神操作。金兵大怒,再一次起兵南下,一路過關斬將兵臨開封。

史上最騷的操作出現了,宋欽宗這次任命了一個聲稱會撒豆成兵的神棍郭京負責開封防衛。

在宋代史學名著《三朝北盟會編》中記載了一個叫郭京的人。郭京本是一名守護京城的小兵,自稱“可以擲豆為兵,且能隱形,今用六甲正兵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可以破敵。臨敵正兵不動,神兵為用,所向無前。

當時的孫傅事東京守禦使,他聽說郭京是神仙下凡,會法術,就把郭京推薦給了宋欽宗。郭京也是個大忽悠,在朝堂上把皇帝和大臣都忽悠的一愣一愣的,然後宋欽宗就加封郭京為武略大夫,兗州刺史,負責開封的防衛事宜。

後來金兵攻打開封,發現四面城門大開,城樓上有人不斷跳來跳去。金兵沒什麼文化,不知道這是郭京大師在做法請天兵消滅他們,看著城門大開也沒有守軍,金兵就直接衝進了開封,一路上沒遇到什麼抵抗就抓了宋徽宗和宋欽宗還有一眾皇室成員,並把他們押解北上。

所謂的靖康之恥就是這麼來的,想靠法術消滅敵人,宋欽宗的操作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尷尬了。


西山講歷史


要說歷史中讓人感覺到尷尬的神操作,我覺得有很多,不過也正因為數量太過於繁多,為了避免大家產生目不暇接的感覺,在這裡我就僅介紹幾個比較經典的案例。

十五人就敢稱皇帝的李成福

關於我國曆史中的最後一位皇帝到底是誰,一般公認的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與此同時,也有人懷著不同的看法,覺得袁世凱才是我國曆史中的最後一位皇帝。

而也正在大家為溥儀和袁世凱到底誰是最後一位皇帝爭論的時候,有一個人的存在我覺得是值得我們重視的,這個人就是我們歷史中真正意義上的最後一位“皇帝”李成福。

李成福的前大半輩子非常平凡,只是一個會點風水的普通農民。

不過在80年代末期的時候,不甘於平凡生活的李成福卻開始產生了要奪取天下、稱王立帝的狂妄想法。

李成福的這個想法在現如今的很多人看來是非常可笑的,但在那個年代,什麼都是有可能的。

在想法萌生之後沒多久,李成福就開始為自己的想法付出了行動,接下來他憑藉著自己所擁有的風水才華、憑藉著口綻蓮花的忽悠、憑藉著高官厚祿的封賞,很是簡單地忽悠到了幾個普通農民,在這幾個農民的擁護下建立了萬順天國。

在他當上了“皇帝”之後,在他的努力下,他的萬順天國得到了空前絕後的發展,歷經兩年時間,就從原本的幾名成員發展到了15人的規模。

1992年,是萬順天國發展得最為繁榮的時期,這一年他們攀登到了巔峰,也正在這一年,他們從巔峰之上跌落到了萬丈懸崖下,很快就被摔得粉身碎骨,這一年在5輛警車的包圍下,他們沒能做出多少反抗,就直接被滅了國。

土耳其空軍和海軍的生死決戰

在1974年的時候,原本就一直存在著深仇大怨的土耳其和希臘為爭奪一座島嶼爆發了大戰。

正在希臘和土耳其紛紛調集大軍展開激烈對峙作戰的時候,一場意外突然發生。

因為土耳其的空軍戰鬥機在海洋上空急速掠過的時候不小心把自己一方的三艘驅逐艦錯認成了希臘的驅逐艦,所以在緊張的氣氛中,他們決定先下手為強,對這三艘驅逐艦進行了攻擊。


在土耳其空軍戰鬥機的攻擊下,這三艘驅逐艦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其中有一艘驅逐艦的運氣不是特別好,直接就被自己人的飛機給擊沉到了海底,至於其他兩艘驅逐艦也好不到哪裡去,在戰鬥中受到了嚴重的創傷,死傷了不少的士兵。

而根據戰後的統計,土耳其海軍在這場自相殘殺中一共有232名士兵為自己空軍戰鬥機的錯誤判斷付出了生命代價。

被自己人飛機炸死的美國中將

珍珠港爆發之後,美國人在群情激奮下參與到了二戰之中,並分別向歐洲、太平洋派出了士兵。

正在美國人對歐洲展開諾曼底戰役的時候,一件尷尬的事情發生了。

同樣因為空軍的判斷錯誤,美國的一名中將和百名士兵為此付出了生命代價。

1942年,美國陸軍中將麥克奈爾正在巡視戰場,憑藉著美國軍隊當時的火力強大,麥克奈爾原本是沒有什麼生命危險的,只不過在美國轟炸機攜帶著強大火力向德軍揮灑炸彈的時候,意外出現了。

因為轟炸機提前向自己人的陣地丟出了炸彈,所以倒黴的麥克奈爾就在自己人投下的炸彈中,被炸得粉身碎骨,與其他倒黴的士兵們一起丟掉了性命。


所以說這就是歷史中一些令人感覺到尷尬的神操作,15人就敢稱皇帝、自己的戰鬥機幹翻自己的三艘驅逐艦、自己的飛機炸死自己的陸軍中將等等,我覺得都可以稱得上是尷尬之極。


孤客生


要講“神操作”,不得不佩服俄國葉卡捷琳娜大帝最寵愛的情人、克里米亞總督、俄軍大元帥格里戈裡·波將金。他的“神操作”後來馳名世界,因此而誕生了一個特定的英文單詞“波將金村”,意思是弄虛作假、表面繁榮。

1787年1月,為了慶賀剛剛獲得的克里米亞,女沙皇決定率領宮廷成員和一部分外國使節,沿第聶伯河南巡,以向世人展示在她的治理下,俄羅斯有多麼強盛,人民是多麼安居樂業。

女皇和他的朝臣使節們所到之處,見到的全是青山綠水中漂亮整潔的村莊,牛羊在自由自在地遊蕩,雞鴨在歡歡喜喜地覓食。男人女人們或者擠奶放羊辛勤勞作,或者穿著五彩繽紛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迎送女皇的南巡團。如此這般,女沙皇自然龍心大悅。

但是,有外國使節發現了蹊蹺。在他們寫回給本國的報告中,或者提供給媒體的文字中稱,他們在第聶伯河兩岸看到的漂亮村莊,大部分是假的或者是移動的,那些放牧牛羊或者迎送他們的村民,也是找人裝扮的。

事實證明,這一切正是波將金策劃和導演的。為了配合女沙皇,波將金髮起了這個“可移動的村莊”項目。因為女皇的大部分行程都在第聶伯河上,所以這些“移動的村莊”主要出現在第聶伯河兩岸。他用一些色彩鮮豔的木板,在河兩岸建了些小村莊。

等女沙皇的船隊一駛過,馬上將村莊的房子拆下,趕到下一個地點,所以是“移動的村莊”。不但村莊可移動,波將金還讓自己的士兵和軍官們的妻子,裝扮成村子裡的木匠、擠奶工、縫紉工、牧民,在村子周圍的房前院內自由活動,一副安寧興旺的景象。

村莊被移往下一個地點時,假扮的村民也一併趕過去,同樣的戲份再演一場。所以女沙皇的船隊行到哪裡,看到的都是如詩如畫、歡樂吉祥的場面。波將金的戲份做得很細緻,他讓人將臨河的一面房屋,塗上一層鮮豔的顏色,青山綠水中更加漂亮如新、五彩繽紛。

由於“波將金村”還有可拆卸、移動、組裝的特點,所以它也不僅僅是弄虛作假、虛假繁榮的代稱。20世紀中期以後,隨著活動房屋的普及和大受歡迎,它更成為“活動房屋”的代名詞。有些專門生產活動房屋的公司,乾脆取名“波將金有限公司”。

尤其在一些滑雪勝地、登山基地,季節性購物中心、度假勝地、酒店、賭場、娛樂中心,也被叫作“波將金村”,或簡稱“波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