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對外交往只是遠航的“副產品”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對外交往只是遠航的“副產品”

永樂三年即公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三寶太監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從南京出發,由江蘇太倉的劉家港入海,開始向西邊的印度洋及其周邊國家進行遠航,歷史上稱為鄭和下西洋。在此後的三十年裡,鄭和帶領船隊先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了紅海口的亞丁和索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鄭和下西洋的時間之早、規模之大、距離之遠,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航海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那麼,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呢?我們還要從當時的歷史背景說起。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對外交往只是遠航的“副產品”

鄭和劇照

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權後,苦心培養自己的長子朱標作為接班人,朱標也不負父親的期待,在儲君的位置上積累了一定的執政經驗。不幸的是,太子朱標先於朱元璋去世了,這讓已經年邁的朱元璋在承受喪子之痛的同時不得不重新選定自己的接班人,最後被選定的人就是自己的孫子、也是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由於自身資歷尚輕,加之一些執政方略的偏差,招致了身居各地的朱姓藩王們的不滿。身居北京的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得了朱允炆的皇位,成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對外交往只是遠航的“副產品”

朱棣劇照

那麼朱允炆到哪裡去了呢?其實這個謎團到今天也沒有完全解開。據說在朱棣攻陷明朝當時的首都南京城時,朱允炆的皇宮內燃起一場大火。大火燒死了很多人,也焚燬了好幾座宮殿,當時的皇帝朱允炆也就不知所蹤了。有人說朱允炆被燒死了,有人說他逃出去出家為僧了,還有的說他逃亡海外了,這種種的猜測都讓登基後的明成祖朱棣苦惱不堪。因為朱棣畢竟是從他侄子朱允炆手中搶來的皇位,可以說名不正言不順。倘若朱允炆尚在人間,只要他在合適的時機場合振臂一揮,那朱棣這頂篡權奪位的帽子就永遠摘不下來了。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對外交往只是遠航的“副產品”

朱允炆劇照

所以朱棣坐上皇位後,首先是派自己的禮部尚書胡濙(ying)去全國各地尋找神仙,當然尋找神仙是虛,尋找建文帝朱允炆是實,這一找就是二三十年。據說胡濙最後一次向朱棣報告後,朱棣顯得很高興,所以大家推斷可能建文帝真的死了。同時,朱棣又擔心朱允炆會逃亡海外,於是在登基後的第三個年頭,派遣自己的貼身太監三寶率領一支龐大的船隊,以對外貿易為名,繼續在海外尋找建文帝的下落。三寶太監鄭和前後七次下西洋,歷時近三十年,可以說貫穿了明成祖朱棣的整個皇帝任期,當然還是沒有關於朱允炆的任何有價值的信息。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對外交往只是遠航的“副產品”

鄭和船隊

當然,無論是在國內悄悄的尋找先皇帝,還是勞師動眾地到海外去調查核實,這些都是不可能被寫入明朝的正史的,因為正史是被勝利者記錄的。

但是我們首先從開始時間上看,鄭和首次下西洋是在朱棣登基的第三個年頭,再除去前期各方面錯綜複雜的準備時間,也就是在朱棣登基後不太長時間就有了下西洋的意向了。試想當時朱棣在剛剛奪過來的皇位上還沒有坐穩,怎麼可能就有精力考慮以對外貿易的方式來發展經濟,何況此舉還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其次從選派的人選方面看,如果真是單純的對外貿易,那應該是由禮部、戶部、工部等職能部門組成出訪使團,使團的首領既然是代表大明王朝,一定要是一個文武兼備、品級不低的人來擔任,而明成祖選派的竟是從小就在自己身邊的太監三寶,顯然私人的成份要更重一些,這與對外貿易的初衷是相悖的。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對外交往只是遠航的“副產品”

鄭和航海路線圖

無論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此舉對中國古代的經濟貿易,以及與各國文化傳承與交融所帶來的積極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從橫向上看他創造了多個世界航海第一,對外彰顯了大明王朝的國威軍威。從縱向上看他繁榮了經濟貿易,在與周邊國家互通有無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