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五胡十六國略談(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上篇講到公元319年10月,劉曜在討伐靳準的行軍途中稱帝,並封石勒為大司空、大將軍。不過石勒並不買賬,他認為自己與劉曜一同被劉聰封為輔政大臣,同樣軍功赫赫,實力相當,劉曜憑什麼自行稱帝對自己進行封賞,很不服氣。而劉曜其實對石勒也不怎麼信任,公元319年2月,石勒的左長史王修被劉曜殺了。石勒得知後非常憤怒,就宣佈公開與劉曜決裂。同年11月46歲的石勒在襄國(河北邢臺一帶)建立政權,自稱趙王,他也將國號定為“趙”,以示與劉曜對立。為了區分他們,歷史上將劉曜的政權稱為“前趙”,石勒的政權稱為“後趙”。石勒是五胡十六國時期比較開明和傑出的一位君主,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績,在他的治理下,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政權中最強大的一個國家。下面就來具體瞭解一下:

五胡十六國略談(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先談“文治”方面↓

石勒稱帝后,為政勤勉,他雖然沒有念過什麼書,卻治國有方。他雖然是以武力取天下,卻明白“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所以 也很清楚發展生產才是增強國力的第一要務。為了更好地統治後趙人民,他採取了很多安撫措施。

一、減租緩刑,繼續勸課農桑。

石勒施行的許多措施是效法西漢的。在佔領的州郡,查明戶口,實行田租戶調的徵收。規定“戶出帛二匹,谷二觶”,比西晉、曹魏時還要輕。在農業遭受破壞的情況下,輕租稅有利於農業生產的恢復。他為普通百姓減租,又分給每位孤寡老人三石穀子,並獎勵那些出名的孝子和努力耕作的農民。這樣,他不僅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贏得了百姓的擁戴。曾下令"均百姓去年逋調",又赦免三年刑以下者。不久,又赦免五歲刑以下者。石勒又曾令州郡如有墳墓被髮掘不掩覆的,必須推劾查處;暴露的骸骨,縣政府要具備棺衾埋葬掉。所有這些,是緩和當時社會矛盾的措施,也是石勒穩定政權的辦法。

五胡十六國略談(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石勒實行鼓勵農業的措施,在石勒稱趙王的第六年,命右常侍霍浩為勸課大夫,與典農使者朱表,典農都尉陸充等,巡行州郡,核定戶籍,勸課農桑。農桑最修者,接見並獎勵“力田”者,賜爵五大夫。從這裡不僅可看到石勒的勸農,還可看到當時設有勸課大夫、典農使者、典農都尉等農官,課農應是經常的。少數民族本喜愛飲酒,但因釀酒浪費糧食,他下令禁止釀酒,連祭祀也不能破例。

二、重視教育,選賢任能。

石勒用人民繳納租稅的錢在當地設立太學,以明經善書的官吏作文學掾,選了部下子弟三百人接受教育。不僅如此,石勒雖不識字,也經常教人讀經史給他聽,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見識,即在行軍打仗時也是這樣。後來,石勒又在襄國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等十多間小學,選了部下和豪族子弟入學。石勒更曾親臨學校,考核學生對經典意義的理解,成績好的就獲獎賞。

石勒求賢若渴,採用漢朝選官制選拔各種人才。下令公卿為官每年都必須向朝廷推薦人才,通過答策選擇任官。他還親自到郡縣接見文學之士,對有才能的給予獎勵或任用為官。他還在襄國設立太學、小學十餘所,將太學中的名列前茅者選為著作郎。石勒辦學、薦賢、選能的措施,在社會上樹立了一種重知識、重人品、重人才的風尚。石勒又行考試機制,初建五品,由張賓領選舉事。後又定九品,命左右執法郎典定士族,並且副任選舉職能。又令僚佐及州郡每年都舉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後來更以王波為記室參軍,典定九流,始立秀、考試經的制度。又於稱帝后命各郡國設立學官,每郡都置博士祭酒二人,學生一百五十人,需經三次考試通過後才能畢業入仕,並形成制度。

三、重視民族關係,實行“胡漢分治”。

石勒對人遇事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能矯其獷悍之習而修文”。在逐鹿中原時,能依靠漢士族運籌帷幄,完成統一北方的宏願。在征戰中能夠禮賢下士,北方的許多寒門士人也投身到石勒的軍中效力,石勒集中這些漢族士人為“君子營”。稱趙王后,重用漢族士人,令張賓為大執法總攬朝政。兩晉時期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雜居,胡漢風俗各異。鑑於此,石勒採用“胡漢分治”的辦法,制定互相尊重的政策,稱胡人為“國人”,令國人不得侮辱衣冠華族。在法律上對胡漢各有約束,規定尊重對方的民族習慣。石勒整飭風俗,革除陋習,對促進民族的和睦共處起了積極的作用。石勒首先革除自己民族的陋習,石勒身為羯人,羯人本來的宗教信仰是信奉胡天,石勒從後趙的大局出發,改敬佛教,以維繫胡漢民族的團結。襄國後來成為北方佛教中心,影響到全國南北。在五胡十六國時期,這種漢夷分治、漢夷互尊的政策是符合民族融合的政治形勢的。

除了以上外,石勒還制定了一些防止貪贓和枉法的律令,並依法辦事,在當時雖未必能全部貫徹執行,但在紛擾割據的“亂世”時期,能提出這點就很不簡單,實屬難得。凡此種種“文治”的方法很大程度上鞏固了石勒的後趙政權。石勒還對有功的大臣進行封賞,這樣他得到了更多的擁護,於是石勒的勢力很快就發展起來。由於石勒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法律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正確的主張和措施,社會逐漸變得安定繁榮起來。後趙前期出現了興盛的景象,疆土範圍擴展到西起今陝西,甘肅,東至河北東北部,南至湖北與安徽,包括了整個中原地帶,這樣它就成了十六國中最強大的政權。

石勒在內政上處理得非常出色,再來談談他在“武功”方面取得的成就↓

五胡十六國略談(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石勒稱王后,首先就是計劃吞併幽州。幽州刺史此時是段匹磾,這裡要簡單回顧一下幽州和段匹磾的情況:

石勒於建興二年(314年)殺害王浚,取得薊縣,但不久石勒所命駐守薊縣的劉翰卻背叛石勒而歸附段匹磾,段匹磾於是進據薊縣。在“石勒南征北伐”篇談到建興四年(公元316年),劉琨前去救援被石勒圍困的西晉樂平太守韓據,結果大敗,後來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

太興元年(318年),段部鮮卑內鬥,段末杯擊敗段匹磾自任單于,並俘虜了劉琨的兒子劉群,並厚待他,劉群給劉琨寫密信邀請他共擊段匹磾,誰料密信被段匹磾截獲 ,最後殺死了劉琨,結果導致大批胡人和漢人投奔邵續、段末柸或石勒,終令實力大減。段匹磾於次年(公元319年)因石勒將領孔萇進攻幽州,不能自立,因而投奔晉冀州刺史邵續還據有的厭次。至太興三年(320年)段末柸再擊敗段匹磾,段匹磾與邵續聯手追擊段末柸並擊敗他,隨後就與弟弟段文鴦北攻段末柸弟弟駐守的薊城。此時,石勒知邵續勢孤,於是派石虎進攻厭次,最終生擒出城迎擊的邵續,但厭次城尚由邵續子邵緝等人據守。段匹磾此時回軍,尚離厭次城八十里時就聽聞邵續被擒的消息,於是部眾潰散,石虎亦前來襲擊,只因段文鴦奮戰才得以進入厭次城。太興四年(321年),石勒又派石虎和孔萇進攻厭次,段文鴦力戰被擒,段匹磾無力抵抗,試圖南奔東晉又不行,亦被石虎所捕。(石虎曾與段匹磾結為兄弟,因此並沒有為難他,石勒還任段匹磾為冠軍將軍、段文鴦為左中郎將,分散流民三萬多戶,讓他們重拾舊業,並置地方官員來安撫民眾。段匹磾比較忠於晉室,投降石勒後,在後趙境內常常身著晉朝朝服,持晉節,遊說附近的豪強以及投降的段氏鮮卑反抗羯胡。在被捕的同年,即公元321年,段匹磾與舊部密謀反抗石氏,事敗被殺。段文鴦隨後也被賜毒酒而死。)——至此,晉朝於河北的各個藩鎮皆已被攻陷。

石勒在奪取豫州的時候遇到了勁敵——祖逖。這個人是兩晉時期名氣很大的一個人物,“聞雞起舞”的成語就是關於他的故事。下面簡單說一下祖逖的情況,知道這些,就可以理解他何以成為一貫能征善戰石勒的“勁敵”了。

五胡十六國略談(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祖家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兩千石的高官。祖逖少年時生性豁蕩,不拘小節,輕財重義,慷慨有志節,常賙濟貧困,深受鄉黨宗族敬重。他成年後發奮讀書,博覽書籍,涉獵古今,時人都稱其有贊世之。“聞雞起舞”就是關於他的成語,說的是他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元康元年(291年),“八王之亂”爆發,祖逖得到諸王的重視,先後效力於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豫章王司馬熾,歷任大司馬府掾屬、驃騎將軍府祭酒、主簿、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府從事中郎。永興元年(304年),東海王司馬越擁晉惠帝討伐成都王司馬穎。祖逖也隨軍出征,不料在蕩陰戰敗,逃回洛陽。後來,司馬越欲起用祖逖為典兵參軍、濟陰太守,但祖逖適遇母喪,遂守孝不出。永嘉五年(311年),洛陽陷落,祖逖率親族鄉黨數百家南下,避亂於淮泗。建興元年(313年),正開拓江南的司馬睿無意北伐,祖逖向他進言組織兵馬收復洛陽。司馬睿雖不願北伐,卻也不便公開反對,於是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但卻只撥予千人糧餉、三千匹布帛,讓他自募戰士,自造兵器。祖逖由此開始收復中原的行動,並進據譙城。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

太興二年(319年)豫州一塢主陳川與祖逖相爭但不敵,於是向石勒投降,祖逖於是討伐陳川,石勒則派石虎率兵救援,並將祖逖擊敗,令其敗退至淮南。但祖逖於下一年就發動反擊,擊敗守著陳川故城的將領桃豹,並多次邀擊當地的後趙軍隊,令當地留戍的後趙兵鎮困擾,很多都歸附祖逖。由於祖逖很好的安撫了這些前來歸附他的人,不但黃河以南地區的人民歸附祖逖,連石勒根據地河北的塢主亦向祖逖報告後趙的情況,如此令石勒不敢以軍事力量強攻豫州,因而決定與祖逖修好,石勒派人去河北修復祖逖老家的祖墳,以博得祖逖的好感。這個方法很有效,祖逖知道後,也以參軍王愉為使,與後趙商議停戰事宜,並向石勒表示感謝,又允許兩地通商。當時祖逖牙門童建殺新蔡內史周密歸降石勒,石勒卻殺死童建並將首級送交祖逖。如此兩國邊境安定,兗、豫二州人民得以休息,免去了一場戰亂之苦。

五胡十六國略談(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實際上,祖逖一直未忘北伐,他將通商獲得的錢財用來準備軍需物資,而且又修繕虎牢城,瞭望四方,並建立壁壘,作為守護豫州土地的堡壘。但壁壘未建成祖逖就死去。永昌元年(322年),石勒因祖逖已死而再度南侵,接替祖逖的祖約不能抵抗,南退至壽春,石勒於是留兵駐屯豫州,豫州再次混亂,再進入後趙的勢力範圍。同時石勒亦派兵侵擾徐、兗二州,東晉駐守當地的部隊都只有南退,很多當地塢主都向石勒歸降。太寧元年(323年),石勒派石虎攻滅一直割據青州的曹嶷,盡有青州。

太寧二年(324年),後趙司州刺史石生進攻前趙河南太守尹平並殺害他,更掠奪了新安縣五千多戶人。自此開始兩國之間的戰事,關於兩國之間的戰事,在“五胡十六國略談(四)劉曜與石勒的終極決戰”中有詳細講述,這裡就不再贅述了。這裡只說一下兩國交戰的結果——公元328年12月,雙方大戰於洛陽西陽門,劉曜戰敗被殺。太子劉熙聽說劉曜被擒,就逃離長安,逃往上邽。329年8月,石生、石虎攻破上邽,劉熙等人全部被殺,趙國滅亡。

通過以上幾場戰爭。至此,北方除了遼東的慕容鮮卑政權、遼西的段部鮮卑政權,以及河西的前涼政權張氏外,都成了石勒的天下,南面以淮水與東晉為界,初步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後趙的隱憂與不安定因素

咸和五年(330年)二月,後趙的群臣請求石勒即帝位,石勒便號稱大趙天王,行施皇帝的事務。又立妃子劉氏為王后,世子石弘為太子。任兒子石宏為驃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大單于,封秦王;石斌為左衛將軍,封為太原王;石恢為輔國將軍,封南陽王。任中山公石虎為太尉、尚書令,進升爵位為王;任石虎的兒子石邃為冀州刺史,封為齊王。石虎發怒,私下對齊王石邃說:“主上自從建都襄國以來,端身拱手,坐享其成,靠著我身當箭石,衝鋒陷陣。二十多年來,在南方擒獲劉嶽,在北方趕跑索頭,向東平定齊、魯之地,向西平定秦州、雍州,攻克十三座州郡。成就大趙功業的是我,大單于的稱號應當授予我,現在卻給了奴婢所生的黃吻小兒,想起來令人氣憤,寢食難安!等到主上駕崩之後,我不會再讓他有後代活下去了 !”

五胡十六國略談(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同年九月,石勒正式稱帝改元建平,立妻子劉氏為皇后,並確定了昭儀、夫人、貴嬪、貴人英、九華、淑媛、淑儀、容華和美人等後宮等級和數額。

石勒稱帝后,就於次年四月(即331年4月)到鄴城,打算營建鄴城新宮,如張賓昔日所言,以其作為新的都城。當時廷尉續鹹大力反對,說勞財傷民,反對遷都。石勒大怒,下令將續鹹關進了監獄,說要殺了他。中書令徐光對石勒說:“是否採用他的建議,全由您自己決定,何必要殺掉他呢?”石勒聽了也消了氣 就將續鹹放了出來,並賜給他絹百尺,稻百斛,以示嘉獎。後中山郡有洪水災害,有百多萬根大木頭隨水衝到堂陽,石勒則視此為上天協助自己營建鄴都,於是正式施行,自己親自視察工程。新都城當年夏天竣工,石勒馬上將國都從襄國遷到了鄴城(河北臨漳一帶)。

石勒在稱帝時立了兒子石弘為皇太子,但因石弘愛好文章,對儒士親敬,並沒有石勒的強悍。然而當時任太尉、尚書令石虎因為戰功顯赫,掌有重兵和實權,徐光和程遐都認為一旦石勒去世,石弘都不能駕馭石虎;同時又因石虎怨恨二人,令二人擔心一但石虎奪權會誅滅二人及其宗族,於是多次向石勒進言,要求強化太子權力,讓太子親近朝政,並削弱石虎權力。咸和七年(332年)四月,後趙右僕射程遐正式向石勒進言除去石虎。但石勒對石虎卻非常信任,始終亦沒有聽從二人除去石虎的建議。但在石勒看來,石虎追隨自己多年,忠誠可靠,屢建奇功;再者,天下未平,戰事不斷,外敵虎視,而石弘年紀還小,正需要石虎這樣的剛猛之人來輔政。當然,石勒沒有除掉石虎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程遐的妹妹是石弘母親,也就是說程遐是國舅,石勒也擔心他作為皇帝國戚,權勢太大無人制衡。他有這種擔心很正常,當年他與劉曜在漢國同朝為臣,漢主劉聰死後,劉聰之子劉粲繼位,結果外戚靳準專權,發動政變殺劉粲,自己稱王,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率領大軍趕回京城平陽平叛,也加速了他與劉曜的王位之爭。

但即便如此,石勒還是不放心,還是採取了措施。石勒開始命令太子省查、決斷尚書的奏事,又讓中常侍嚴震參預判治可否,只有征伐殺人的大事才送交石勒裁決。於是令嚴震權力高漲,石虎則失勢,家門前門可羅雀了,石虎更加怏怏不樂。

建平三年(332年),石勒到鄴城。石勒知道石虎的不滿,於是到石虎的府第中對他進行安撫,並允諾皇宮建成後會為他建設新府第。但其實石虎自太和三年(330年)石勒稱天王時將大單于位封給石宏就十分不滿;對於咸和元年(326年)石勒讓石弘駐鎮鄴城和修建鄴城三臺時逼遷其家室的事亦懷恨在心。

公元333年六月,石勒西巡灃水宮,途中感染風寒,隨後病勢逐漸加重,生命垂危。石虎進入禁中侍衛,矯稱詔令,群臣、親戚都不得入內,石勒病情的好壞,宮外無人得知。石虎是軍功赫赫的重臣,受封為中山王,早有奪位的野心。石勒一直都很信任石虎,到了這時,才有所覺察,他對子弱侄強的現實憂心忡忡,不過此時他也無能為力了。石勒頒佈遺命說:“石弘兄弟務必要互相扶持,絕不能自相殘殺,司馬氏之亂就是你們的前車之鑑。”他又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囑咐石虎:“中山王要盡力輔佐新君,效仿周公、霍光之故事,不要為後世留下口實,這樣我死也瞑目了。”不過石勒的希望終究落了空。七月戊辰日(即8月17日),他病情加重,石虎就假傳詔令,阻止太子和大臣來看望他。

五胡十六國略談(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石勒臨終前,口授了一份遺囑,命石虎主持喪禮,要求自己死後三天即葬,這期間不得禁止民間婚娶、祭祀等,鎮守在外的將領牧守也不得前來奔喪,送喪只用普通車輛,不用金銀珠寶等隨葬。這些要求從一個皇帝的口中說出,實在難能可貴。就在石勒死去的當夜,石虎就偷偷將他裝殮入棺,運出城葬于山谷之中。過了12天,石虎才為石勒發喪,稱其墓為高平陵,諡號“明帝”,廟號“高祖”。

石勒在位14年,終年60歲。他勵精圖治,選賢任能,創建了十六國中最強大的後趙政權,佔據了中國半壁疆土。他善於識人的眼光,賢於納諫的胸襟,節儉為民的美德,都令後人景仰。

下篇會講石勒死後趙國的局勢,以及石虎篡權稱帝后,開始的恐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