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五胡十六国略谈(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上篇讲到公元319年10月,刘曜在讨伐靳准的行军途中称帝,并封石勒为大司空、大将军。不过石勒并不买账,他认为自己与刘曜一同被刘聪封为辅政大臣,同样军功赫赫,实力相当,刘曜凭什么自行称帝对自己进行封赏,很不服气。而刘曜其实对石勒也不怎么信任,公元319年2月,石勒的左长史王修被刘曜杀了。石勒得知后非常愤怒,就宣布公开与刘曜决裂。同年11月46岁的石勒在襄国(河北邢台一带)建立政权,自称赵王,他也将国号定为“赵”,以示与刘曜对立。为了区分他们,历史上将刘曜的政权称为“前赵”,石勒的政权称为“后赵”。石勒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比较开明和杰出的一位君主,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他的治理下,后赵成为当时北方政权中最强大的一个国家。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五胡十六国略谈(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先谈“文治”方面↓

石勒称帝后,为政勤勉,他虽然没有念过什么书,却治国有方。他虽然是以武力取天下,却明白“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所以 也很清楚发展生产才是增强国力的第一要务。为了更好地统治后赵人民,他采取了很多安抚措施。

一、减租缓刑,继续劝课农桑。

石勒施行的许多措施是效法西汉的。在占领的州郡,查明户口,实行田租户调的征收。规定“户出帛二匹,谷二觯”,比西晋、曹魏时还要轻。在农业遭受破坏的情况下,轻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他为普通百姓减租,又分给每位孤寡老人三石谷子,并奖励那些出名的孝子和努力耕作的农民。这样,他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赢得了百姓的拥戴。曾下令"均百姓去年逋调",又赦免三年刑以下者。不久,又赦免五岁刑以下者。石勒又曾令州郡如有坟墓被发掘不掩覆的,必须推劾查处;暴露的骸骨,县政府要具备棺衾埋葬掉。所有这些,是缓和当时社会矛盾的措施,也是石勒稳定政权的办法。

五胡十六国略谈(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石勒实行鼓励农业的措施,在石勒称赵王的第六年,命右常侍霍浩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农都尉陆充等,巡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农桑最修者,接见并奖励“力田”者,赐爵五大夫。从这里不仅可看到石勒的劝农,还可看到当时设有劝课大夫、典农使者、典农都尉等农官,课农应是经常的。少数民族本喜爱饮酒,但因酿酒浪费粮食,他下令禁止酿酒,连祭祀也不能破例。

二、重视教育,选贤任能。

石勒用人民缴纳租税的钱在当地设立太学,以明经善书的官吏作文学掾,选了部下子弟三百人接受教育。不仅如此,石勒虽不识字,也经常教人读经史给他听,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见识,即在行军打仗时也是这样。后来,石勒又在襄国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等十多间小学,选了部下和豪族子弟入学。石勒更曾亲临学校,考核学生对经典意义的理解,成绩好的就获奖赏。

石勒求贤若渴,采用汉朝选官制选拔各种人才。下令公卿为官每年都必须向朝廷推荐人才,通过答策选择任官。他还亲自到郡县接见文学之士,对有才能的给予奖励或任用为官。他还在襄国设立太学、小学十余所,将太学中的名列前茅者选为著作郎。石勒办学、荐贤、选能的措施,在社会上树立了一种重知识、重人品、重人才的风尚。石勒又行考试机制,初建五品,由张宾领选举事。后又定九品,命左右执法郎典定士族,并且副任选举职能。又令僚佐及州郡每年都举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后来更以王波为记室参军,典定九流,始立秀、考试经的制度。又于称帝后命各郡国设立学官,每郡都置博士祭酒二人,学生一百五十人,需经三次考试通过后才能毕业入仕,并形成制度。

三、重视民族关系,实行“胡汉分治”。

石勒对人遇事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矫其犷悍之习而修文”。在逐鹿中原时,能依靠汉士族运筹帷幄,完成统一北方的宏愿。在征战中能够礼贤下士,北方的许多寒门士人也投身到石勒的军中效力,石勒集中这些汉族士人为“君子营”。称赵王后,重用汉族士人,令张宾为大执法总揽朝政。两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胡汉风俗各异。鉴于此,石勒采用“胡汉分治”的办法,制定互相尊重的政策,称胡人为“国人”,令国人不得侮辱衣冠华族。在法律上对胡汉各有约束,规定尊重对方的民族习惯。石勒整饬风俗,革除陋习,对促进民族的和睦共处起了积极的作用。石勒首先革除自己民族的陋习,石勒身为羯人,羯人本来的宗教信仰是信奉胡天,石勒从后赵的大局出发,改敬佛教,以维系胡汉民族的团结。襄国后来成为北方佛教中心,影响到全国南北。在五胡十六国时期,这种汉夷分治、汉夷互尊的政策是符合民族融合的政治形势的。

除了以上外,石勒还制定了一些防止贪赃和枉法的律令,并依法办事,在当时虽未必能全部贯彻执行,但在纷扰割据的“乱世”时期,能提出这点就很不简单,实属难得。凡此种种“文治”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巩固了石勒的后赵政权。石勒还对有功的大臣进行封赏,这样他得到了更多的拥护,于是石勒的势力很快就发展起来。由于石勒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主张和措施,社会逐渐变得安定繁荣起来。后赵前期出现了兴盛的景象,疆土范围扩展到西起今陕西,甘肃,东至河北东北部,南至湖北与安徽,包括了整个中原地带,这样它就成了十六国中最强大的政权。

石勒在内政上处理得非常出色,再来谈谈他在“武功”方面取得的成就↓

五胡十六国略谈(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石勒称王后,首先就是计划吞并幽州。幽州刺史此时是段匹磾,这里要简单回顾一下幽州和段匹磾的情况:

石勒于建兴二年(314年)杀害王浚,取得蓟县,但不久石勒所命驻守蓟县的刘翰却背叛石勒而归附段匹磾,段匹磾于是进据蓟县。在“石勒南征北伐”篇谈到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刘琨前去救援被石勒围困的西晋乐平太守韩据,结果大败,后来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

太兴元年(318年),段部鲜卑内斗,段末杯击败段匹磾自任单于,并俘虏了刘琨的儿子刘群,并厚待他,刘群给刘琨写密信邀请他共击段匹磾,谁料密信被段匹磾截获 ,最后杀死了刘琨,结果导致大批胡人和汉人投奔邵续、段末柸或石勒,终令实力大减。段匹磾于次年(公元319年)因石勒将领孔苌进攻幽州,不能自立,因而投奔晋冀州刺史邵续还据有的厌次。至太兴三年(320年)段末柸再击败段匹磾,段匹磾与邵续联手追击段末柸并击败他,随后就与弟弟段文鸯北攻段末柸弟弟驻守的蓟城。此时,石勒知邵续势孤,于是派石虎进攻厌次,最终生擒出城迎击的邵续,但厌次城尚由邵续子邵缉等人据守。段匹磾此时回军,尚离厌次城八十里时就听闻邵续被擒的消息,于是部众溃散,石虎亦前来袭击,只因段文鸯奋战才得以进入厌次城。太兴四年(321年),石勒又派石虎和孔苌进攻厌次,段文鸯力战被擒,段匹磾无力抵抗,试图南奔东晋又不行,亦被石虎所捕。(石虎曾与段匹磾结为兄弟,因此并没有为难他,石勒还任段匹磾为冠军将军、段文鸯为左中郎将,分散流民三万多户,让他们重拾旧业,并置地方官员来安抚民众。段匹磾比较忠于晋室,投降石勒后,在后赵境内常常身著晋朝朝服,持晋节,游说附近的豪强以及投降的段氏鲜卑反抗羯胡。在被捕的同年,即公元321年,段匹磾与旧部密谋反抗石氏,事败被杀。段文鸯随后也被赐毒酒而死。)——至此,晋朝于河北的各个藩镇皆已被攻陷。

石勒在夺取豫州的时候遇到了劲敌——祖逖。这个人是两晋时期名气很大的一个人物,“闻鸡起舞”的成语就是关于他的故事。下面简单说一下祖逖的情况,知道这些,就可以理解他何以成为一贯能征善战石勒的“劲敌”了。

五胡十六国略谈(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祖家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两千石的高官。祖逖少年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乡党宗族敬重。他成年后发奋读书,博览书籍,涉猎古今,时人都称其有赞世之。“闻鸡起舞”就是关于他的成语,说的是他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元康元年(291年),“八王之乱”爆发,祖逖得到诸王的重视,先后效力于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豫章王司马炽,历任大司马府掾属、骠骑将军府祭酒、主簿、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府从事中郎。永兴元年(304年),东海王司马越拥晋惠帝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祖逖也随军出征,不料在荡阴战败,逃回洛阳。后来,司马越欲起用祖逖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但祖逖适遇母丧,遂守孝不出。永嘉五年(311年),洛阳陷落,祖逖率亲族乡党数百家南下,避乱于淮泗。建兴元年(313年),正开拓江南的司马睿无意北伐,祖逖向他进言组织兵马收复洛阳。司马睿虽不愿北伐,却也不便公开反对,于是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却只拨予千人粮饷、三千匹布帛,让他自募战士,自造兵器。祖逖由此开始收复中原的行动,并进据谯城。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

太兴二年(319年)豫州一坞主陈川与祖逖相争但不敌,于是向石勒投降,祖逖于是讨伐陈川,石勒则派石虎率兵救援,并将祖逖击败,令其败退至淮南。但祖逖于下一年就发动反击,击败守着陈川故城的将领桃豹,并多次邀击当地的后赵军队,令当地留戍的后赵兵镇困扰,很多都归附祖逖。由于祖逖很好的安抚了这些前来归附他的人,不但黄河以南地区的人民归附祖逖,连石勒根据地河北的坞主亦向祖逖报告后赵的情况,如此令石勒不敢以军事力量强攻豫州,因而决定与祖逖修好,石勒派人去河北修复祖逖老家的祖坟,以博得祖逖的好感。这个方法很有效,祖逖知道后,也以参军王愉为使,与后赵商议停战事宜,并向石勒表示感谢,又允许两地通商。当时祖逖牙门童建杀新蔡内史周密归降石勒,石勒却杀死童建并将首级送交祖逖。如此两国边境安定,兖、豫二州人民得以休息,免去了一场战乱之苦。

五胡十六国略谈(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实际上,祖逖一直未忘北伐,他将通商获得的钱财用来准备军需物资,而且又修缮虎牢城,瞭望四方,并建立壁垒,作为守护豫州土地的堡垒。但壁垒未建成祖逖就死去。永昌元年(322年),石勒因祖逖已死而再度南侵,接替祖逖的祖约不能抵抗,南退至寿春,石勒于是留兵驻屯豫州,豫州再次混乱,再进入后赵的势力范围。同时石勒亦派兵侵扰徐、兖二州,东晋驻守当地的部队都只有南退,很多当地坞主都向石勒归降。太宁元年(323年),石勒派石虎攻灭一直割据青州的曹嶷,尽有青州。

太宁二年(324年),后赵司州刺史石生进攻前赵河南太守尹平并杀害他,更掠夺了新安县五千多户人。自此开始两国之间的战事,关于两国之间的战事,在“五胡十六国略谈(四)刘曜与石勒的终极决战”中有详细讲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这里只说一下两国交战的结果——公元328年12月,双方大战于洛阳西阳门,刘曜战败被杀。太子刘熙听说刘曜被擒,就逃离长安,逃往上邽。329年8月,石生、石虎攻破上邽,刘熙等人全部被杀,赵国灭亡。

通过以上几场战争。至此,北方除了辽东的慕容鲜卑政权、辽西的段部鲜卑政权,以及河西的前凉政权张氏外,都成了石勒的天下,南面以淮水与东晋为界,初步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后赵的隐忧与不安定因素

咸和五年(330年)二月,后赵的群臣请求石勒即帝位,石勒便号称大赵天王,行施皇帝的事务。又立妃子刘氏为王后,世子石弘为太子。任儿子石宏为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军事、大单于,封秦王;石斌为左卫将军,封为太原王;石恢为辅国将军,封南阳王。任中山公石虎为太尉、尚书令,进升爵位为王;任石虎的儿子石邃为冀州刺史,封为齐王。石虎发怒,私下对齐王石邃说:“主上自从建都襄国以来,端身拱手,坐享其成,靠着我身当箭石,冲锋陷阵。二十多年来,在南方擒获刘岳,在北方赶跑索头,向东平定齐、鲁之地,向西平定秦州、雍州,攻克十三座州郡。成就大赵功业的是我,大单于的称号应当授予我,现在却给了奴婢所生的黄吻小儿,想起来令人气愤,寝食难安!等到主上驾崩之后,我不会再让他有后代活下去了 !”

五胡十六国略谈(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同年九月,石勒正式称帝改元建平,立妻子刘氏为皇后,并确定了昭仪、夫人、贵嫔、贵人英、九华、淑媛、淑仪、容华和美人等后宫等级和数额。

石勒称帝后,就于次年四月(即331年4月)到邺城,打算营建邺城新宫,如张宾昔日所言,以其作为新的都城。当时廷尉续咸大力反对,说劳财伤民,反对迁都。石勒大怒,下令将续咸关进了监狱,说要杀了他。中书令徐光对石勒说:“是否采用他的建议,全由您自己决定,何必要杀掉他呢?”石勒听了也消了气 就将续咸放了出来,并赐给他绢百尺,稻百斛,以示嘉奖。后中山郡有洪水灾害,有百多万根大木头随水冲到堂阳,石勒则视此为上天协助自己营建邺都,于是正式施行,自己亲自视察工程。新都城当年夏天竣工,石勒马上将国都从襄国迁到了邺城(河北临漳一带)。

石勒在称帝时立了儿子石弘为皇太子,但因石弘爱好文章,对儒士亲敬,并没有石勒的强悍。然而当时任太尉、尚书令石虎因为战功显赫,掌有重兵和实权,徐光和程遐都认为一旦石勒去世,石弘都不能驾驭石虎;同时又因石虎怨恨二人,令二人担心一但石虎夺权会诛灭二人及其宗族,于是多次向石勒进言,要求强化太子权力,让太子亲近朝政,并削弱石虎权力。咸和七年(332年)四月,后赵右仆射程遐正式向石勒进言除去石虎。但石勒对石虎却非常信任,始终亦没有听从二人除去石虎的建议。但在石勒看来,石虎追随自己多年,忠诚可靠,屡建奇功;再者,天下未平,战事不断,外敌虎视,而石弘年纪还小,正需要石虎这样的刚猛之人来辅政。当然,石勒没有除掉石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程遐的妹妹是石弘母亲,也就是说程遐是国舅,石勒也担心他作为皇帝国戚,权势太大无人制衡。他有这种担心很正常,当年他与刘曜在汉国同朝为臣,汉主刘聪死后,刘聪之子刘粲继位,结果外戚靳准专权,发动政变杀刘粲,自己称王,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率领大军赶回京城平阳平叛,也加速了他与刘曜的王位之争。

但即便如此,石勒还是不放心,还是采取了措施。石勒开始命令太子省查、决断尚书的奏事,又让中常侍严震参预判治可否,只有征伐杀人的大事才送交石勒裁决。于是令严震权力高涨,石虎则失势,家门前门可罗雀了,石虎更加怏怏不乐。

建平三年(332年),石勒到邺城。石勒知道石虎的不满,于是到石虎的府第中对他进行安抚,并允诺皇宫建成后会为他建设新府第。但其实石虎自太和三年(330年)石勒称天王时将大单于位封给石宏就十分不满;对于咸和元年(326年)石勒让石弘驻镇邺城和修建邺城三台时逼迁其家室的事亦怀恨在心。

公元333年六月,石勒西巡沣水宫,途中感染风寒,随后病势逐渐加重,生命垂危。石虎进入禁中侍卫,矫称诏令,群臣、亲戚都不得入内,石勒病情的好坏,宫外无人得知。石虎是军功赫赫的重臣,受封为中山王,早有夺位的野心。石勒一直都很信任石虎,到了这时,才有所觉察,他对子弱侄强的现实忧心忡忡,不过此时他也无能为力了。石勒颁布遗命说:“石弘兄弟务必要互相扶持,绝不能自相残杀,司马氏之乱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他又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嘱咐石虎:“中山王要尽力辅佐新君,效仿周公、霍光之故事,不要为后世留下口实,这样我死也瞑目了。”不过石勒的希望终究落了空。七月戊辰日(即8月17日),他病情加重,石虎就假传诏令,阻止太子和大臣来看望他。

五胡十六国略谈(八)石勒的文治武功,及晚年政局暗藏的不安定因素

石勒临终前,口授了一份遗嘱,命石虎主持丧礼,要求自己死后三天即葬,这期间不得禁止民间婚娶、祭祀等,镇守在外的将领牧守也不得前来奔丧,送丧只用普通车辆,不用金银珠宝等随葬。这些要求从一个皇帝的口中说出,实在难能可贵。就在石勒死去的当夜,石虎就偷偷将他装殓入棺,运出城葬于山谷之中。过了12天,石虎才为石勒发丧,称其墓为高平陵,谥号“明帝”,庙号“高祖”。

石勒在位14年,终年60岁。他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创建了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后赵政权,占据了中国半壁疆土。他善于识人的眼光,贤于纳谏的胸襟,节俭为民的美德,都令后人景仰。

下篇会讲石勒死后赵国的局势,以及石虎篡权称帝后,开始的恐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