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2000輛戰車,7萬人混戰,戰車大會戰中如何實現機動用兵?

城濮之戰:戰神降世(5)——晉楚間的戰略決戰

面對氣勢洶洶、殺氣騰騰的楚軍,晉文公想起了當年漂流時對楚成王“退避三舍”的承諾,此決定後撤90裡。這一決定在當時晉軍內部存在分歧,有人認為以國君身份(指晉文公)而避讓臣子(指子玉),是重大的恥辱,何況楚軍遠來疲敝,正是以逸待勞、迎頭痛擊之時,不能後撤。但晉文公卻堅持如此。

2000輛戰車,7萬人混戰,戰車大會戰中如何實現機動用兵?

在後世,退避三舍被解讀出眾多的精妙意義,對此我並不反對,但我想強調的是,晉文公這一舉措的最大初衷應該還是真誠表達對楚成王的愧疚和報答,而不是有意為擊敗楚軍而設的計謀。因為他的後撤,可能導致楚軍適可而止甚至也撤退。這就相當於失去了一次殲滅敵人的有利戰機,這也是晉軍內部有人不同意後撤的主要原因,不能說就錯。而在當時,楚軍方面的“主流意見”便是停止追擊甚至見好就收,但子玉最終沒有同意而已。

而對於弱勢一方來說,只要戰爭還沒真正開打,如果還有有效手段可以利用或者說轉圜,就必須加以施展以爭取更多的利益或者優勢,這才是“退避三舍”最值得借鑑的地方,只有徹底忍無可忍,方才不必再忍。因為“退避三舍”實際上是爭取政治主動的舉措,正所謂“君退臣犯,曲在彼矣”,晉軍的後撤不僅報答了楚成王的恩惠,同時也容易獲得輿論上的同情,以及己方士氣的激發提升。至於就此反而造成楚軍的繼續冒進,以及加劇以子玉為首的楚軍將士的的狂妄驕傲情緒,那都是意外之得了。

2000輛戰車,7萬人混戰,戰車大會戰中如何實現機動用兵?

公元前632年4月初,晉軍退到城濮,與前來支援的齊、秦軍隊甚至還有宋國軍隊取得會合。而此時楚軍也追擊而來,並依託險阻紮營,雙方大戰在即。

城濮之戰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這一戰的雙方兵力情況,雖然仍存在爭議,但終於有了明確的數字。這在我們之前講述過的戰爭中可都沒有過任何相關記載。

此戰晉軍兵力在700乘戰車左右,晉軍方面聯軍的總兵力大概1000乘。而楚軍及其聯軍的總兵力應該在1200-1500乘之間。當時1乘戰車的編制士兵數(甲士+徒兵),有“30人制”和“75人制”等不同說法,我個人傾向於認為城濮之戰時是“30人制”,因此晉軍的總兵力在2.1萬人左右,晉軍整個聯軍在3萬人。而楚軍總兵力則要在3.6-4.5萬人。

不管這些數字是否真的屬實,但楚軍佔據兵力優勢是確定無疑的。因此都到了決戰前夕,晉文公心中還是猶豫不決。一來覺得沒有必勝把握,二來他總認為和楚國開戰是對楚成王的冒犯,會被天下不齒,畢竟楚成王是漂流過程中對他最好、可能也是當世最看重他的人。從中可見晉文公的有些思維總喜歡侷限在名譽、道德等圈圈裡面打轉,比如他當初面對是否贏取秦穆公的女兒也即晉懷公的老婆時也是如此,都很難轉過彎來。這裡也可見當時“禮樂”制度的文化傳統仍是多麼的強大。

但狐偃、欒枝指出了他的思維盲點:“漢水邊上那麼多姓姬的同宗,都被楚國趕盡殺絕了,你顧念楚成王的恩惠,那是執著於小恩小惠而忘記了真正大的恥辱。”對於可能戰敗,他們分析說:“我們現在反正是外線作戰,是在衛國的土地上打仗,就算輸了,我們還可以退回晉國,憑藉著山川險阻繼續固守。但如果贏了,僅憑此一仗就能稱霸天下了!”言下之意就是輸了沒啥大不了的,但贏了可就發了。

狐偃等人說的當然都有道理,但真正的壓力顯然還要晉文公來承擔。估計那些天中晉文公確實壓力太大了,竟然做了個極為可怕的夢。在夢中他和楚成王幹了起來,年紀輕輕的他居然沒幹過年邁的楚成王,反而被楚成王壓在身下,而楚成王竟然咬破他的頭,吸食他的腦髓!

晉文公立刻嚇醒兼嚇尿,撒丫子就去找巫師解夢。那巫師專業操作了老大一會龜殼,突然就得出“大吉”的預兆並闡釋理由:“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這句話雖然每個字我都認識,可組合在一起就怎麼理解不了,太深奧了。如果誰能理解,請賜教。

但不管怎麼說,就算狐偃等人說的頭頭是道、天花亂墜,都不如巫師占卜的神秘力量更能讓人安心,這應該是不僅這個時代獨有的“醉人”現象,總之,晉文公終於下定決心,並開始檢閱部隊,鼓舞士氣,準備開戰。

而楚軍一方,子玉則沒有任何的壓力和擔心,公元前632年4月4日,城濮之戰約定開戰的當天早上,子玉笑著說:“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從今以後,世上再也不會再有晉國軍隊嘍!”看上去一副勝券在握的架勢。

當時仍然是車陣大方陣作戰,因此雙方戰前都各自排兵佈陣。楚國聯軍方面,分為左中右三軍,其中中軍是主力,由子玉親自統率;左軍也是楚軍(申、息兩縣軍隊為主),由子西統率;右軍則是陳、蔡兩國的聯軍,由子上指揮。看這名字,應該是一家子全上了。

晉軍方面則分成上中下三軍,其中中軍主將便是先軫,佐將(即副將)為郤溱(xiqin);上軍主將為狐毛,佐將為狐偃;下軍主將為欒枝,佐將為胥臣(原為先軫,先軫提拔後由胥臣接任)。從這個陣勢來看,當時齊、秦、宋等盟軍並沒有直接參戰,估計只擔任了戰場策應任務。

2000輛戰車,7萬人混戰,戰車大會戰中如何實現機動用兵?

這一架勢像極了繻葛之戰。(其實當時的戰爭都是這樣)而晉軍戰前的作戰方針也和當初的鄭軍頗為相似,針對楚軍右軍是被拉來湊數的陳蔡聯軍,戰鬥力相對薄弱的特點,晉軍決定以下軍先行出擊,擊潰楚軍右軍。然後再用計調動楚軍左軍,將之與楚軍中軍分割開來,予以殲滅。最後再三軍合擊楚軍最為強大的中軍。雖然歷史沒有明確記載,但這應該主要是先軫的軍事指揮謀略。

2000輛戰車,7萬人混戰,戰車大會戰中如何實現機動用兵?

至此,一場規模空前的戰車大會戰,也是齊桓公稱霸之後甚至繻葛之戰之後,春秋歷史上最具戰略意義的決戰終於打響了!

戰鬥開始,晉軍下軍佐將胥臣率領下軍攻擊楚國右軍。為追求“出其不意”的戰鬥效果,晉軍下軍戰車的戰馬都被蒙上了虎皮(看來當時老虎不少嘛),向著楚軍右軍猛衝。這一奇特駭人的戰術立刻取得了奇效,陳蔡聯軍原本戰鬥力就弱,驚慌失措之下更是不堪一擊,很快就被晉軍下軍擊潰,逃離戰場。

而此時,晉軍上軍經過一番戰鬥以後,開始“示形”,試圖引誘調動楚軍左軍。只見上軍主將狐毛豎起兩杆大旗,開始後退,看上去不敵敗退的架勢;而此時,下軍主將欒枝(注意他沒有參與晉軍下軍攻打楚軍右軍的行動),在整個晉軍戰陣的後方,率領一眾戰車拖曳樹枝飛揚塵土,營造整個晉軍都在撤退的架勢。

楚軍方面果然中計,以為晉軍全線潰退,一心追求殲滅晉軍的子玉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下令全軍出擊(而非像一般說的僅僅是左軍出擊)。然而他的主力中軍遭到了晉軍中軍和下軍的強力阻擊,進展不大。但楚軍左軍已然深入晉軍的戰陣。由此,先軫除了指揮中軍和下軍奮力阻擊,又派出一部分戰車迅速楔入楚軍左軍和中軍之間,將楚軍左軍與中軍完全割裂開來!

見到楚軍左軍被成功分割,先軫派出中軍精銳部隊橫向截擊楚軍左軍,同時晉軍上軍也全軍回師,聯合中軍展開夾擊。楚軍左軍被切斷退路,又陷入包圍,很快就被殲滅,在戰場的這個局部,基本打出了殲滅戰的局面。

2000輛戰車,7萬人混戰,戰車大會戰中如何實現機動用兵?

此時對於楚軍來說,雖然中軍主力還在,但左右兩軍均已潰敗,戰場勝負大勢已昭然若揭,若不撤退,勢必連中軍都將葬送在此。子玉百戰之將,豈能不明白眼前的形勢,他見機也快,迅速下令中軍全線撤退,這才避免了全軍覆沒。

整個城濮之戰,就這樣以楚軍的全面慘敗和狼狽奔逃而告終!

(連載未完待續。)


請關注公眾號【微存在】,獲取更多文章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