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2000辆战车,7万人混战,战车大会战中如何实现机动用兵?

城濮之战:战神降世(5)——晋楚间的战略决战

面对气势汹汹、杀气腾腾的楚军,晋文公想起了当年漂流时对楚成王“退避三舍”的承诺,此决定后撤90里。这一决定在当时晋军内部存在分歧,有人认为以国君身份(指晋文公)而避让臣子(指子玉),是重大的耻辱,何况楚军远来疲敝,正是以逸待劳、迎头痛击之时,不能后撤。但晋文公却坚持如此。

2000辆战车,7万人混战,战车大会战中如何实现机动用兵?

在后世,退避三舍被解读出众多的精妙意义,对此我并不反对,但我想强调的是,晋文公这一举措的最大初衷应该还是真诚表达对楚成王的愧疚和报答,而不是有意为击败楚军而设的计谋。因为他的后撤,可能导致楚军适可而止甚至也撤退。这就相当于失去了一次歼灭敌人的有利战机,这也是晋军内部有人不同意后撤的主要原因,不能说就错。而在当时,楚军方面的“主流意见”便是停止追击甚至见好就收,但子玉最终没有同意而已。

而对于弱势一方来说,只要战争还没真正开打,如果还有有效手段可以利用或者说转圜,就必须加以施展以争取更多的利益或者优势,这才是“退避三舍”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只有彻底忍无可忍,方才不必再忍。因为“退避三舍”实际上是争取政治主动的举措,正所谓“君退臣犯,曲在彼矣”,晋军的后撤不仅报答了楚成王的恩惠,同时也容易获得舆论上的同情,以及己方士气的激发提升。至于就此反而造成楚军的继续冒进,以及加剧以子玉为首的楚军将士的的狂妄骄傲情绪,那都是意外之得了。

2000辆战车,7万人混战,战车大会战中如何实现机动用兵?

公元前632年4月初,晋军退到城濮,与前来支援的齐、秦军队甚至还有宋国军队取得会合。而此时楚军也追击而来,并依托险阻扎营,双方大战在即。

城濮之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这一战的双方兵力情况,虽然仍存在争议,但终于有了明确的数字。这在我们之前讲述过的战争中可都没有过任何相关记载。

此战晋军兵力在700乘战车左右,晋军方面联军的总兵力大概1000乘。而楚军及其联军的总兵力应该在1200-1500乘之间。当时1乘战车的编制士兵数(甲士+徒兵),有“30人制”和“75人制”等不同说法,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城濮之战时是“30人制”,因此晋军的总兵力在2.1万人左右,晋军整个联军在3万人。而楚军总兵力则要在3.6-4.5万人。

不管这些数字是否真的属实,但楚军占据兵力优势是确定无疑的。因此都到了决战前夕,晋文公心中还是犹豫不决。一来觉得没有必胜把握,二来他总认为和楚国开战是对楚成王的冒犯,会被天下不齿,毕竟楚成王是漂流过程中对他最好、可能也是当世最看重他的人。从中可见晋文公的有些思维总喜欢局限在名誉、道德等圈圈里面打转,比如他当初面对是否赢取秦穆公的女儿也即晋怀公的老婆时也是如此,都很难转过弯来。这里也可见当时“礼乐”制度的文化传统仍是多么的强大。

但狐偃、栾枝指出了他的思维盲点:“汉水边上那么多姓姬的同宗,都被楚国赶尽杀绝了,你顾念楚成王的恩惠,那是执着于小恩小惠而忘记了真正大的耻辱。”对于可能战败,他们分析说:“我们现在反正是外线作战,是在卫国的土地上打仗,就算输了,我们还可以退回晋国,凭借着山川险阻继续固守。但如果赢了,仅凭此一仗就能称霸天下了!”言下之意就是输了没啥大不了的,但赢了可就发了。

狐偃等人说的当然都有道理,但真正的压力显然还要晋文公来承担。估计那些天中晋文公确实压力太大了,竟然做了个极为可怕的梦。在梦中他和楚成王干了起来,年纪轻轻的他居然没干过年迈的楚成王,反而被楚成王压在身下,而楚成王竟然咬破他的头,吸食他的脑髓!

晋文公立刻吓醒兼吓尿,撒丫子就去找巫师解梦。那巫师专业操作了老大一会龟壳,突然就得出“大吉”的预兆并阐释理由:“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这句话虽然每个字我都认识,可组合在一起就怎么理解不了,太深奥了。如果谁能理解,请赐教。

但不管怎么说,就算狐偃等人说的头头是道、天花乱坠,都不如巫师占卜的神秘力量更能让人安心,这应该是不仅这个时代独有的“醉人”现象,总之,晋文公终于下定决心,并开始检阅部队,鼓舞士气,准备开战。

而楚军一方,子玉则没有任何的压力和担心,公元前632年4月4日,城濮之战约定开战的当天早上,子玉笑着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从今以后,世上再也不会再有晋国军队喽!”看上去一副胜券在握的架势。

当时仍然是车阵大方阵作战,因此双方战前都各自排兵布阵。楚国联军方面,分为左中右三军,其中中军是主力,由子玉亲自统率;左军也是楚军(申、息两县军队为主),由子西统率;右军则是陈、蔡两国的联军,由子上指挥。看这名字,应该是一家子全上了。

晋军方面则分成上中下三军,其中中军主将便是先轸,佐将(即副将)为郤溱(xiqin);上军主将为狐毛,佐将为狐偃;下军主将为栾枝,佐将为胥臣(原为先轸,先轸提拔后由胥臣接任)。从这个阵势来看,当时齐、秦、宋等盟军并没有直接参战,估计只担任了战场策应任务。

2000辆战车,7万人混战,战车大会战中如何实现机动用兵?

这一架势像极了繻葛之战。(其实当时的战争都是这样)而晋军战前的作战方针也和当初的郑军颇为相似,针对楚军右军是被拉来凑数的陈蔡联军,战斗力相对薄弱的特点,晋军决定以下军先行出击,击溃楚军右军。然后再用计调动楚军左军,将之与楚军中军分割开来,予以歼灭。最后再三军合击楚军最为强大的中军。虽然历史没有明确记载,但这应该主要是先轸的军事指挥谋略。

2000辆战车,7万人混战,战车大会战中如何实现机动用兵?

至此,一场规模空前的战车大会战,也是齐桓公称霸之后甚至繻葛之战之后,春秋历史上最具战略意义的决战终于打响了!

战斗开始,晋军下军佐将胥臣率领下军攻击楚国右军。为追求“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晋军下军战车的战马都被蒙上了虎皮(看来当时老虎不少嘛),向着楚军右军猛冲。这一奇特骇人的战术立刻取得了奇效,陈蔡联军原本战斗力就弱,惊慌失措之下更是不堪一击,很快就被晋军下军击溃,逃离战场。

而此时,晋军上军经过一番战斗以后,开始“示形”,试图引诱调动楚军左军。只见上军主将狐毛竖起两杆大旗,开始后退,看上去不敌败退的架势;而此时,下军主将栾枝(注意他没有参与晋军下军攻打楚军右军的行动),在整个晋军战阵的后方,率领一众战车拖曳树枝飞扬尘土,营造整个晋军都在撤退的架势。

楚军方面果然中计,以为晋军全线溃退,一心追求歼灭晋军的子玉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下令全军出击(而非像一般说的仅仅是左军出击)。然而他的主力中军遭到了晋军中军和下军的强力阻击,进展不大。但楚军左军已然深入晋军的战阵。由此,先轸除了指挥中军和下军奋力阻击,又派出一部分战车迅速楔入楚军左军和中军之间,将楚军左军与中军完全割裂开来!

见到楚军左军被成功分割,先轸派出中军精锐部队横向截击楚军左军,同时晋军上军也全军回师,联合中军展开夹击。楚军左军被切断退路,又陷入包围,很快就被歼灭,在战场的这个局部,基本打出了歼灭战的局面。

2000辆战车,7万人混战,战车大会战中如何实现机动用兵?

此时对于楚军来说,虽然中军主力还在,但左右两军均已溃败,战场胜负大势已昭然若揭,若不撤退,势必连中军都将葬送在此。子玉百战之将,岂能不明白眼前的形势,他见机也快,迅速下令中军全线撤退,这才避免了全军覆没。

整个城濮之战,就这样以楚军的全面惨败和狼狈奔逃而告终!

(连载未完待续。)


请关注公众号【微存在】,获取更多文章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