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反隋的十八路反王都有哪些人?

藝術與生活影視


先來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小時候好玩的故事吧,跟《隋唐演義》有點關係的~

北京有個地名叫缸瓦市,我小時候那會兒,這地兒有很多的評書攤兒。

連麗如先生那會兒還年輕,就在這兒說全本《隋唐》。

我十二三歲的時候,有一陣兒迷上了連先生的大隋唐,從我家坐公車三站地,每天都要去聽。

有一回我哥接我放學誤了點兒,到家扔下書包,趕緊跑去公交站。

頭天的扣子,留的是程咬金探地穴,一路上我這滿腦子都是程咬金,生怕遲到聽不著。

上了公車,售票員問我去哪,要按程計費。

我是想說缸瓦市的。

手裡舉著一塊錢,對著售票員阿姨說:瓦崗寨。

好,下面進入正題。

反隋十八家反王、六十四路煙塵,多數為小說演義,版本不一,挑一個我認為相對完整詳細的版本說一說吧。

1.程咬金,家住肥城斑鳩店,瓦崗寨上的混世魔王

2.定陽王劉武周,山後幷州人,尉遲恭最初的老闆

3.濟南王唐璧,歷城人。原來是隋朝的歷城縣令,後來升任濟南節度使,秦瓊最初的領導

4.夏明王竇建德,德州夏津人,李世民的親孃舅,薛仁貴的親家公。

隋朝的夏明侯,妹妹竇太真嫁給了李淵。兒子竇一虎(有版本叫竇必虎),女兒竇仙童嫁給了薛丁山。鎖五龍時徐茂公怕李世民不好對舅舅下手,就讓程咬金把竇建德扣在破廟的大鐘下面燒死了(更多的版本說的是皇叔李道宗)。

正史裡的竇建德是夏津一個江湖人士,和老鄉孫安祖(小說裡的打狗英雄)在河北高雞泊起義反隋,建立大夏,稱皇帝。

5.大梁王蕭銑,隋煬帝皇后蕭美孃的族弟,論著管隋煬帝叫姐夫。

南朝梁被陳霸先推翻,梁朝太子跑到北方,北周武帝(石連君的評書裡叫成王天子)以江陵七百里地國之,蕭銑是其後代,所以稱梁王。

6.宋義王孟海公,曹州人。尉遲恭有仨媳婦,其中兩個是孟海公的前妻。

元配叫梅秀英,她父親是教尉遲恭打鐵的師父,尉遲恭的十三節虎眼鋼鞭就是老頭兒做的,後來尉遲恭就死在這條鞭下(薛仁貴被薛丁山射死在白虎廟,老元戎鞭打宮門傳信,鞭斷崩死,李世民聽到薛禮死訊被驚死)。

早先尉遲恭投軍保劉武周,家鄉遭亂兵,梅秀英及子尉遲寶琳被叛將劉國楨擄往突厥界牌關,後來唐太宗御駕親征鎖陽城攻打界牌關時父子相認(跟《岳飛傳》裡陸雲龍故事如出一轍,金庸先生套用在楊康身上)。

另外兩個媳婦,黑素梅、白素花(有版本叫黑月奴、白月嬌)則是尉遲恭打孟海公時候抓來的。

7.橫海王李子通,河北滄州人。十八路反王中最老實的一個,程咬金的粉絲。

8.南陽王朱燦,本是南陽一農夫,稱王后喜歡吃人(正史)。

忠孝王伍建章被隋煬帝虐殺,其子伍雲召懷揣幼子伍登逃出大興城奔太行山,欲投雄闊海和族弟伍天錫(三人同為隋唐十八條好漢)。被潼關總兵魏文通(貌似關公,隋唐第一神箭手)一路追至南陽關。

伍雲召關帝廟前中箭,朱燦(貌似周倉)恰巧路過,用關帝廟中周倉手中的青龍刀打退魏文通,伍雲召將兒子伍登託付給周倉。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羅通掃北時候的大將,朱伍登。

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十位:

白御王高譚聖,河南相州人。

上樑王沈法興、知世王王溥

楚王雷大鵬、淨秦王徐元朗、淨梁王李直

楚越王高仕達、齊王張金稱、

突厥英王沙陀羅、勇南王吳可宣





忻泰軒


四明山圍攻隋煬帝的有十八路反王,他們是

瓦崗寨大魔國混世魔王程咬金、

大涼王李軌、江陵梁王蕭銑、濟寧王王薄、江南王沈法興、冀州王高士達、南陽王朱燦、河北鳳鳴王李子通、金提王張金稱、西秦霸王薛舉、曹州宋義王孟海公、相州白御王高談聖、兗州魯王徐圓朗等人



斜眼觀世界


所謂十八路反王,是出自於《說唐》,作者是鴛湖魚叟,應該也是個別名。

十八路反王是指隋末反抗隋朝暴政的十八路最強諸侯,主要分為三部分:貧民勢力、武將勢力和江湖勢力,此外還有以林澹然為首,杜伏威、張善相、薛舉為輔的六十四路煙塵等相對而已較小的勢力。


反王中以貧民為主的有:濟寧王薄為知世王、山後劉武周為定陽王、河北李子通為壽州王、魯州徐元朗為淨秦王、楚州高士達為楚越王、明州張稱金為齊王、曹州孟海公為宋義王。

以隋朝官員為主的有:相州刺史高談聖為白御王、濟南府節度使唐璧為濟南王、吳興郡守沈法興為上樑王、羅川縣令(南梁蕭氏後人)蕭銑為大梁王、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執為淨梁王。

以江湖勢力為主的有:瓦崗寨程咬金為混世魔王、湖廣雷大朋為楚王、夏州高士遠為夏明王、陳州吳可宣為勇南王。

以外族勢力為主的:沙坨羅於突厥為老英王、幽州鐵木耳為北漢王。


十八路反王和六十四處煙塵以程咬金為盟主,集合了大軍二百三十萬,一千名戰將,浩浩蕩蕩齊聚四明山,要捉拿從此路過的隋煬帝。雖然隋煬帝手下有楊林和宇文成都等猛人,可楊林因為有意坐山觀虎鬥,沒有出手,而宇文成都贏了先鋒伍雲召三人,可後面卻擋不住裴元慶一錘之力,被打出了內傷。

隋煬帝無法,下旨去太原讓李淵派兵,和他的兒子李元霸一起前來,幸虧徐茂公洞悉天機,讓瓦崗寨軍全部後退,並在柴紹的通知下將全軍插上黃旗,以防李元霸出手,只有裴元慶不聽勸,不肯插旗,帶了部曲跑去西面駐守。

最後十八路反王和六十四路煙塵,二百三十萬人被李元霸一錘一個,足足打死了五十多名戰將,捶死士兵不計其數,裴元慶擋了李元霸三錘,被他放走了,除了瓦崗寨軍隊外,其餘反王損兵折將,只能逃跑,隋煬帝的龍舟繼續前進,有恃無恐地往江都煙花之地進發了。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你好,我是涼夜寒塘,歷史愛好者,在這裡回答你的問題。

出自《說唐》、《大唐秦王詞話》。

1西魏王金墉城李密 2知世王濟寧王薄 3濟南王濟南唐璧 4定陽王山後劉武周 5鳳鳴王河北李子通 6南陽王亳州朱粲 7白御王相州高談聖 8宋義王曹州孟海公 9梁王江陵蕭銑 10大涼王涼州李軌 11齊王明州張金稱 12魯王兗州徐元朗 13上樑王蘇州沈法興 14冀州王楚州高士達 15楚王湖廣雷大鵬 16洛陽王 河南王世充 17夏明王夏州竇建德 18突厥王沙沱羅呼羅國王。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解答題主的疑惑!歡迎留言,更多精彩,關注@涼夜寒塘(以上圖片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涼夜寒塘


老版本《隋唐演義》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之說,極言隋末反隋氣勢之盛。然諸王及其事多有虛構,今謹依據史料,簡介若干隋末反隋集團首領。

【1】知世郎王薄:王薄於隋大業七年(611)秋據長白山(在今山東鄒平縣南)起事,號知世郎,為隋末大起義之始。614年為隋將張須陀擊敗;618年秋投宇文化及,共守聊城;619年春,竇建德攻聊城,王薄開城降;旋即降唐,任齊州總管。

【2】東海公高士達:高士達611年率眾千餘於清河(今河北清河縣西北)反隋,佔據高雞泊(在今河北故城縣西南),自稱東海公。竇建德率部來投,任司兵。616年,因竇建德之力,大破隋軍;旋因輕敵致敗,為隋將楊義臣所殺。

【3】張金稱:張金稱於611年在清河聚眾起義,殺另一起義軍首領孫安祖。613年於清河擊敗隋將馮孝慈。616年連克平恩(今河北曲周縣東南)、武安、鉅鹿、清河等縣,屢敗隋軍。旋因輕敵被隋將楊義臣擊敗,逃往清河被俘殺;餘部歸竇建德。

【4】夏王竇建德:竇建德為隋軍二百人長,611年因助孫安祖起義,家屬被殺,遂率部起事,至高雞泊投高士達。616年高士達戰死,竇建德統其眾,自稱將軍,擁兵十餘萬。617年,竇建德於長壽(今河北獻縣)稱長樂王;旋殲隋將薛世雄部三萬多人,聲威大振,河北郡縣多降。618年稱夏王,國號夏。翌年,兵進聊城,擒殺宇文化及,哭祭隋煬帝。621年二月,竇建德破周橋,俘孟海公。三月,建德救援洛陽的王世充;五月,兵敗被俘於唐秦王李世民,押解長安被殺。

【5】錄事孟海公:孟海公於613年三月據周橋(在今山東曹縣東北)起兵反隋,眾至三萬,自稱錄事,佔有曹、戴二州;每見儒生多殺之。621年二月被竇建德擊敗俘虜,建德敗亡,孟海公被唐軍俘至長安處死。

【6】天子劉元進:劉元進於613年七月在江南起兵響應楊玄感反隋,擁眾數萬,旋據吳郡(今江蘇蘇州市)稱天子,為隋末第一個稱帝的造反軍首領。同年十二月,為隋將王世充擊破,劉元進敗死。

【7】楚王杜伏威:杜伏威與好友輔公祏亡命山林,613年起義,轉戰淮南,自稱將軍,進逼江都(今揚州市)。613年敗隋軍,破高郵,據歷陽(今安徽和縣)自稱總管;進用士人,選拔勇士,勢力大增。618年上表於隋皇泰帝楊桐,任東南道大總管,封楚王。皇泰政權滅亡,杜伏威於619年降唐,任東南道行臺尚書令、江淮以南安撫大使,封吳王,賜李姓。624年,因輔公祏據丹陽(今南京市)起兵反唐,杜伏威受唐高祖猜疑,被毒死於長安。

【8】無上王盧明月:盧明月於614年聚眾反隋,率部眾十餘萬屯據祝阿(今山東禹城市西南),被隋將羅士信、秦叔寶襲破大營敗走。617年轉戰於今河南、淮北一帶,眾至四十萬,自稱無上王。旋與隋將王世充戰於南陽,兵敗被殺。

【9】魏帝魏刀兒:魏刀兒於615年隨王須拔起義,自稱歷山飛,擁眾十餘萬,聯合突厥,活動於燕、趙間。翌年,派遣部將甄翟兒率眾十萬攻太原,殺隋將潘長文。王須拔戰死,魏刀兒統其部眾,據深澤稱魏帝。618年被竇建德破斬。

【10】吳帝李子通:李子通於隋末加入長白山義軍左才相部;615年率部萬餘人渡淮與杜伏威合兵,後鬧翻分手,被隋軍擊敗,奔海陵(今江蘇泰州市),有眾二萬,自稱將軍;後稱楚王。619年攻佔江都,稱皇帝,國號吳。次年,擊滅梁王沈法興,攻取京口、丹陽、晉陵等地,遷都餘杭,據今蘇浙皖一帶。621年十一月,李子通被唐將杜伏威擊敗於杭州,遂降唐。李子通被執送長安,唐高祖優待之。翌年,李子通圖謀再起,南走至藍田被唐軍斬殺。

【11】楚帝朱粲:朱粲於615年率眾起事,自稱伽樓羅王,人稱可達寒賊,眾至十餘萬。朱粲引軍渡淮,活動於荊、沔及山南郡縣。618年稱楚帝,擁部眾二十萬;翌年降唐,復叛唐降王世充,拜龍驤大將軍。621年五月,朱粲隨王世充於東都洛陽投降唐秦王李世民,被殺。朱粲為人暴虐兇殘,軍中無糧便以幼弱男女為食;所至劫掠屠戮,生靈塗炭,是個惡魔。

【12】楚帝林士弘:林士弘於616年隨鄉人操師乞起義。不久操師乞戰死,林士弘遂統其眾,大敗隋軍於彭蠡湖(鄱陽湖),聲勢大振,部眾至十餘萬。士弘佔據虔州(今江西贛州市)稱帝,國號楚,勢力北盡九江,南至今廣州。後梁帝蕭銑破豫章,其勢漸衰。622年為唐軍所破,士弘退保安城(今江西安福縣東南)山洞,不久病故。

【13】燕王高開道:高開道於隋末參加格謙起義軍,以戰功授將軍。616年格謙戰死,高開道率領餘眾轉戰燕地,佔有臨榆(今山海關)、懷遠(今遼河北岸)地區。618年底進克北平、漁陽郡,稱燕王,都漁陽(今天津市薊縣),旋兼併高曇晟部。620年受唐封為北平郡王,拜上柱國,任蔚州總管。轉年,高開道復起兵反唐,仍稱燕王,北連突厥,率軍攻恆、定、幽、易等州;後為部將所逼,自殺。

【14】梁帝梁師都:梁師都為隋鷹揚郎將,617年起兵反隋,聯兵突厥,攻佔雕陰、弘化、延安等郡,自稱梁帝建梁國;突厥始畢可汗封其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李唐建國,梁師都數引突厥南下侵擾唐邊,攪得唐朝邊境無寧日。後內政逐漸敗亂,上下相疑。628年,唐太宗派遣大將柴紹率軍討伐梁師都,其堂弟殺師都降唐。梁師都立國十二年,是隋末造反稱帝建政群雄中歷時最久者。

【15】定楊天子劉武周:劉武周驍勇善騎射,任隋鷹揚府校尉。617年殺上司馬邑(今山西朔州市)太守王仁恭,據郡起兵,聚眾萬人,自稱太守。劉武周遣使依附突厥,攻佔雁門、定襄、樓煩等郡,自稱皇帝,突厥封其定楊可汗。619年,劉武周勾結突厥,興兵攻打唐太原、並、介、晉、澮三晉諸州,數敗唐兵,席捲河東,威脅關中。620年,劉武周被唐李世民擊破,遂投奔突厥;後擬從突厥逃歸馬邑,事洩,突厥殺之。

【16】魏公李密:李密為隋貴族,因參與楊玄感叛亂被捕,押解途中逃脫,隱匿民間。616年,李密投奔瓦崗軍,破金堤關,敗隋軍,大展才華,頗受首領翟讓信任,令其自統一軍,號蒲山公營。李密克興洛倉,散糧濟貧,百姓歸附,眾至數十萬,佔領河南大部郡縣。翟讓讓賢,推李密為首領,李密遂自稱魏公。時李密麾下將星閃爍,人才濟濟,秦叔寶、程咬金(知節)、羅士信、單雄信、徐世勣、李靖、魏徵、裴仁基、裴行儼等猛將名將謀士,皆為世之精英。不久李密謀殺瓦崗舊主翟讓,部眾有些離心。618年夏,李密接受東都洛陽隋皇泰帝招撫,率軍迎擊宇文化及。激戰近兩個月,兩敗俱傷。九月,王世充大破李密,李密西走長安投歸唐朝。唐高祖封其邢國公,不久李密叛唐出走,被殺。

【17】秦帝薛舉:薛舉驍勇善騎射,接納豪傑,稱雄西境,為隋金城府(今甘肅蘭州市)校尉。617年四月,薛舉與兒子薛仁杲據金城舉兵反隋,自稱西秦霸王。敗隋將,克鄯、廓二州,盡有隴西之地,眾至十三萬,遂稱秦帝,遷都天水。薛舉派遣太子薛仁杲率軍破造反軍唐王唐弼,並其眾,攻取扶風,擁兵二十萬,勢益強盛。618年七月,薛舉大破唐軍,八月病故,諡武皇帝。太子薛仁杲繼位,十一月,被李世民擊敗投降,至長安被殺。

【18】涼帝李軌:李軌為隋武威鷹揚府司馬,617年與當地豪強曹珍、安修仁等聚眾起兵,自稱河西大涼王,連接突厥、吐谷渾,攻佔張掖、敦煌、西平、枹罕,盡有河西五郡。618年,唐軍攻薛舉,遣使冊封李軌為涼王;使者未至,李軌於十一月自立為帝。619年,唐高祖密遣安修仁兄安興貴入涼圖之。安興貴招降不成,遂與弟安修仁引諸胡兵執李軌,解至長安被殺。

【19】梁帝蕭銑:蕭銑乃後梁宣帝蕭詧曾孫,隋煬帝時以外戚身份出任羅川縣令。617年十月,嶽州校尉董景珍、張繡等起兵反隋,推蕭銑為主。蕭銑遂進據巴陵(即嶽州,今湖南嶽陽市),自稱梁王;翌年稱帝,遷都於江陵(今湖北荊州市),有部眾四十萬。西起三峽,南至交趾,北拒漢水,東達豫章,相繼歸附。621年十月,唐軍破江陵,蕭銑出降;至長安被殺。

【20】許帝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為隋右屯衛將軍,隨隋煬帝巡遊江都。618年三月,與禁軍將領發動政變,弒殺隋煬帝,立煬帝侄子秦王楊浩為帝,自任丞相,率軍自江都北上西歸。進入河南界,遭到李密瓦崗軍的阻擊,連番激戰,宇文化及最終戰敗,北走魏縣(今河北大名西南)。九月,宇文化及鴆殺傀儡皇帝楊浩,自立為帝,國號許。621年正月,唐軍破宇文化及,拔魏縣,宇文化及東走聊城。閏二月,竇建德破聊城,擒殺宇文化及。

【21】梁王沈法興:沈法興為江左世家豪族,有宗族數千家,隋末為吳興太守。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沈法興以討伐逆賊為名起兵,發兵至烏程,眾至六萬。法興拔餘杭、毗陵、丹陽,據有江表十餘郡,自號江南道大總管,奉表東都皇泰帝。王世充篡隋後,沈法興稱大司馬、天門公,聲勢既盛,則專事威刑,將士每有小過,多行殺戮。619年,沈法興稱梁王。620年被吳帝李子通襲破,勢窘迫,投江而死。

【22】鄭帝王世充:王世充為隋朝官員,因鎮壓多支造反軍而受隋煬帝器重賞識,遷江都通守。617年,瓦崗軍攻佔回洛倉、黎陽倉兩大糧倉,據有河南大部,進逼東都洛陽。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連連遣使向皇爺爺告急求援,隋煬帝遂派遣王世充率軍增援洛陽。王世充屢屢為瓦崗軍李密所敗,龜縮城中不敢出戰。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引軍北上西歸。越王楊侗被東都群臣立為皇帝,建元皇泰,王世充任吏部尚書、封鄭國公。李密接受東都招撫,率軍攻打宇文化及,雖然擊敗了驍勇善戰的驍果軍,自家也是損兵折將,王世充趁勢發兵擊破李密,勢力大盛。王世充被拜太尉,自稱鄭王,主宰朝政。619年四月,王世充廢殺皇泰帝,自立為帝,國號鄭。621年二月,李世民攻洛陽宮城;五月,大破增援王世充的竇建德,王世充勢蹙出降。

上述為隋末主要且有影響的反隋勢力。當然,最成功的反隋武裝為唐高祖李淵;人家借勢而為,逐次翦滅群雄,建立了大唐王朝。



風光藝境


十八路反王的說法出自《說唐》等小說評書中,那十八路反王是:西魏王李密(魏公李密)、知世王王薄(知世郎王薄)、濟南王唐壁(虛構)、定陽王劉武周(定揚可汗)、鳳鳴王李子通(楚王、吳帝)、南陽王朱燦(楚帝朱粲)、白御王高談聖(大乘皇帝高曇晟)、宋義王孟海公、梁王蕭銑、大涼王李軌、齊王張金稱(起義領袖,未稱王)、魯王徐元朗(徐圓朗)、上樑王沈法興(梁王)、冀州王高士達(東海公)、楚王雷大鵬(虛構)、洛陽王王世充(鄭帝)、夏明王竇建德(夏王)、突厥王呼羅國王(虛構)。



墨上公子


反隋的十八路反王為我國古典小說《說唐》、《大唐秦王詞話》裡的主要人物。而在評書中,四明山圍攻隋煬帝的有十八路反王,他們是瓦崗寨混世魔王程咬金、大涼王李軌、小梁王蕭銑、濟寧王王薄、江南王沈法興、冀州王高士達、江淮吳王杜伏威、南陽王朱燦、河北鳳鳴王李子通、金提王張金稱、西秦霸王薛舉、曹州宋義王孟海公、相州白御王高談聖、兗州魯王徐圓朗等人。關於十八路反王有很多說法,比如洛陽王王世充、定陽王劉武周、夏明王竇建德、北平王羅藝、西魏王李密、高麗王李鳳、英王哈洪太、燕王高開道、甘肅王薛仁杲、沙陀羅王羅鐵漢、襄陽王雷大鵬、荊州王林士弘等等,每個說書者都有自己的說法。



feiguogong


瓦崗程咬金稱混世魔王

相州高談聖稱白御王

蘇州沈法興稱上樑王

山後劉武周稱定陽王

濟寧王溥稱知世王

濟南唐璧稱濟南王

湖廣雷大鵬稱楚王

江陵蕭銑稱大梁王

河北李子通稱壽州王

魯州徐元朗稱淨秦王

武林李執稱淨梁王

楚州高士達稱楚越王

明州張稱金稱齊王

幽州鐵木耳稱北漢王

夏州高士遠稱夏明王

沙陀羅於突厥稱英王

陳州吳可宣稱勇南王

曹州孟海公稱宋義王

共有十八路反王


國內ERP專題


瓦崗混世魔王程咬金

白玉王高談聖

宋義王孟海公

沙陀羅王羅鐵漢

槐安王鐵木平

明州王張德金

寧夏王馬德來

南陽王朱燦

荊州王劉大朋

甘肅王謝天豹

英王哈洪太

高麗王李鳳

上樑王韓勇

下樑王韓猛

河北鳳鳴王李子通

北漢王蕭銑

濟南王唐璧

濟寧王王溥








這傢伙非常懶


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劉黑闥,朱粲,林士弘,蕭銑,薛舉,李軌,沈法興,宇文化及,杜伏威,高開道,孟海公,李子通,輔公祏,梁師都,李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