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聊齋短篇故事三則:斫蟒,蛇癖,義鼠

斫蟒

胡田村有姓胡的兩兄弟,一起上山砍柴,不知不覺間,兄弟二人進入了山林的深處。一條巨蟒突然從叢林裡竄出來,走在前面的哥哥猝不及防下,被巨蟒一口咬住了。走在後面的弟弟剛看到巨蟒時,出於本能,轉身撒腿就跑,跑了幾步後,他回頭看哥哥也沒有趕上來,結果看到哥哥的腦袋已經被巨蟒吞到嘴裡去了。

弟弟見狀,勃然大怒,他瞬間忘記了恐懼,抽出腰間砍柴的斧頭,衝上前去,對著巨蟒的腦袋就猛砍起來。

這時,哥哥的肩膀卡在了巨蟒的嘴邊,巨蟒受痛,一時之間也無法吞食獵物,但它卻還是死死地咬住哥哥不肯鬆口。

聊齋短篇故事三則:斫蟒,蛇癖,義鼠

弟弟急了,他來不及多想,就丟掉斧頭,雙手抓住哥哥的腿,開始用力把哥哥從巨蟒的嘴裡往外拉。一人一蟒就此展開了拔河賽。最後,弟弟竟然把哥哥從巨蟒的口裡拔了出來。受傷的巨蟒也只好負痛離去。

弟弟急忙去檢查哥哥的傷勢,發現他的鼻子耳朵都已經化掉了,不過還好,他嘴裡還有呼吸。弟弟於是連忙背起他,往家裡趕。山路崎嶇,弟弟在路上歇息了十幾次,才把他揹回家。

經過搶救後,哥哥保住了性命,但臉上卻留下了滿臉的疤痕,鼻子和耳朵也只有幾個窟窿了。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此言不虛。

蛇癖

蒲松齡的老鄉王蒲令有個僕人,名叫呂奉寧,此人有個極其“特別”的嗜好,就是吃蛇。也許有人覺得奇怪,天底下喜歡吃蛇的人多了去了,這有什麼好特別的。其實不然,呂奉寧吃蛇和別人不一樣。別的人吃蛇,總得把蛇拿來或是燉,或是燒, 總之得弄熟了再吃。但呂奉寧不同,他是生吃。

呂奉寧每次抓到蛇後,依蛇的大小,小的呢,就直接放進嘴裡就吃了,就跟喜歡吃大蔥的人直接吃大蔥一般。而蛇如果大一點的話呢,他就用刀把蛇斬成一段一段的,然後用手捧起來,就往嘴裡送,連骨頭都不留下。經常吃得滿嘴都是血。

聊齋短篇故事三則:斫蟒,蛇癖,義鼠

呂奉寧喜歡吃蛇,為此還練出了一個絕技。別人抓蛇得靠眼睛看,但呂奉寧就不一樣,他可以直接用鼻子聞。有一次,他在院子裡幹活,突然就聞到了蛇的味道,於是他就跑出院子,果然在外面的圍牆下,抓了一條一尺多長的蛇出來,當時他身上也沒有帶著刀。於是就直接抓起蛇就從頭咬起,吃到最後,蛇的尾巴還在他嘴邊蜿蜒扭動呢。

天下美味佳餚這麼多,為何卻偏偏愛好這“一味”。

義鼠

兩隻老鼠出洞覓食,一條蛇游過來,一隻老鼠奔跑不及,被蛇吃掉了。另一隻老鼠見狀,兩隻眼睛瞪得圓鼓鼓的,像是很憤怒的樣子。它雖然憤怒,但也只有遠遠地看著蛇吞食自己的同伴,不敢到蛇的面前去。

蛇填飽肚子後,就慢悠悠地游到洞穴裡去。就在它身子進去一半時,老鼠狂奔而來,對著蛇的尾巴一陣亂咬。蛇又痛又怒,它退出洞來,機警的老鼠又馬上跑開了。蛇追了老鼠一陣,沒有追上,就又往洞穴裡鑽。這時,老鼠又跑過來,對著它的尾巴一陣亂咬。蛇沒有辦法呀,只好又退出洞來,結果老鼠又遠遠地跑開了。

就這樣,蛇一入動,老鼠就過來咬它。它一出來,老鼠又遠遠逃開。一蛇一鼠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來。

聊齋短篇故事三則:斫蟒,蛇癖,義鼠

幾次三番後,蛇終於對這個“遊戲”感到厭倦了,於是就把吃下肚的老鼠吐了出來,然後進洞不再和老鼠玩了。老鼠跑到同伴屍體面前,一邊用鼻子在它身上嗅來嗅去,一邊嘴裡發出吱吱吱吱的悲鳴,然後,它用嘴銜其同伴離開了。

鼠尚有義,人何以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