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子不語:同窗病死託夢北蘭寺書生,交代3件大事後為何不肯離開

小主最近很喜歡看清朝大才子袁枚先生的志怪小說集《子不語》

。隨園老人曾稱這書是他的“自娛自樂”、“戲編之作”。

嘴巴說的隨意,但身體卻很誠實,《子不語》從寫作到編訂,前後半個世紀,基本和袁枚大文豪的整個創作生涯相始終了。

愛書如命的隨園老人對志怪稗官的小說的愛好,可謂是自幼養成,老而益嗜。他的姑媽沈君夫人在世時經常給他說各種故事和野史,這聽著,感覺就像我們一直喜歡聽八卦故事一樣。


子不語:同窗病死託夢北蘭寺書生,交代3件大事後為何不肯離開


小主讀了一段時間,正好小說集裡有一回關於北蘭寺書生魂與魄的故事,在這裡和讀者朋友一同分享下。

清朝時期,在江西南昌有兩位書生,一起同進京趕考,他們在北蘭寺裡一起讀書,一個年紀長些,一個年級小些,感情很是要好。


子不語:同窗病死託夢北蘭寺書生,交代3件大事後為何不肯離開


有一天,年長的書生在回家後暴病而亡,而年少的並不知道這事,依舊在寺裡讀書等著年長的回來。

到了夜深人靜,年少書生正在熟睡,年長的推門走了進來,輕輕拍著年少書生的背說:“我回家不久得了急病死去,現在只有魂魄了,你我之間同窗許久,情誼很深,所以我割捨不下你,特地來和你告別。”


子不語:同窗病死託夢北蘭寺書生,交代3件大事後為何不肯離開


年少的書生哪裡遇到這事,已被嚇得說不出話。年長的安慰他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害你,只是我心有不甘,想把身前沒有完成的3件大事託給老弟。”

年少的一邊對同窗身死感到悲傷,一邊答應了他。

年長的說:“第一件事,我的孃親已經七十多,我的妻子不到三十,我離去後他們生活困難,一年只要十幾鬥米就可以維持生計,還請求你接濟她們。”


子不語:同窗病死託夢北蘭寺書生,交代3件大事後為何不肯離開


“第二件事,我有一部文稿還沒交付出版,還請求你代我刻印,讓我的微名不被泯滅,能尚存人間。”

“第三件事,我還欠賣筆的幾千文錢,還請求你幫我還掉。不然不會安心。,此生欠你的情不能還了。”

年少書生全都答應了,年長的準備告辭,年少書生看他說話如往常一樣,很近人情,慢慢不再害怕,然後哭著挽留他,希望能多聊一會,然後兩人又敘了幾件舊事,年長書生站起來後說要走了,可是卻一動不動眼睛直勾勾的看著他,臉色越變越難看。


子不語:同窗病死託夢北蘭寺書生,交代3件大事後為何不肯離開


年少的很害怕,開始催他離開,年長的依然不為所動,年少書生立刻起身就往外跑,年長的魂魄卻一直在追著他,跑了幾里路後,年少的翻過牆後摔倒在地上,年上的魂魄不會翻牆,就耷拉著腦袋在牆外(這場景也是夠刺激的)

天亮以後過路人給暈過去的年少書生灌了薑湯後醒了過來,而年長書生的家人正在到處尋找他的屍體,聽到消息趕來後,就把屍體抬回家去了。


子不語:同窗病死託夢北蘭寺書生,交代3件大事後為何不肯離開


對於這件事情,見多識廣的人評論說:

"人的魂是善良的,而魄是邪惡的,人的魂是聰明的,而魄是愚笨的。

年長書生死後去,一開始來北蘭寺時他的靈魂還沒完全泯滅,魄依附著靈魂的指向行動。

等到要離別的時候,他的心事沒有了,靈魂也就失散,可是他的魄卻留下來了

靈魂在的時候,還是個人。靈魂沒有了,就不是人了。

人世間的那批行屍走肉,都是魄在指使,只有那些有道德的人,才能控制住自己的魄。”


子不語:同窗病死託夢北蘭寺書生,交代3件大事後為何不肯離開

聽完這個故事,是不是對魂與魄有了其他認知呢,世間事,千千萬,無奇不有,你怎麼看待靈魂與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