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子不语:同窗病死托梦北兰寺书生,交代3件大事后为何不肯离开

小主最近很喜欢看清朝大才子袁枚先生的志怪小说集《子不语》

。随园老人曾称这书是他的“自娱自乐”、“戏编之作”。

嘴巴说的随意,但身体却很诚实,《子不语》从写作到编订,前后半个世纪,基本和袁枚大文豪的整个创作生涯相始终了。

爱书如命的随园老人对志怪稗官的小说的爱好,可谓是自幼养成,老而益嗜。他的姑妈沈君夫人在世时经常给他说各种故事和野史,这听着,感觉就像我们一直喜欢听八卦故事一样。


子不语:同窗病死托梦北兰寺书生,交代3件大事后为何不肯离开


小主读了一段时间,正好小说集里有一回关于北兰寺书生魂与魄的故事,在这里和读者朋友一同分享下。

清朝时期,在江西南昌有两位书生,一起同进京赶考,他们在北兰寺里一起读书,一个年纪长些,一个年级小些,感情很是要好。


子不语:同窗病死托梦北兰寺书生,交代3件大事后为何不肯离开


有一天,年长的书生在回家后暴病而亡,而年少的并不知道这事,依旧在寺里读书等着年长的回来。

到了夜深人静,年少书生正在熟睡,年长的推门走了进来,轻轻拍着年少书生的背说:“我回家不久得了急病死去,现在只有魂魄了,你我之间同窗许久,情谊很深,所以我割舍不下你,特地来和你告别。”


子不语:同窗病死托梦北兰寺书生,交代3件大事后为何不肯离开


年少的书生哪里遇到这事,已被吓得说不出话。年长的安慰他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害你,只是我心有不甘,想把身前没有完成的3件大事托给老弟。”

年少的一边对同窗身死感到悲伤,一边答应了他。

年长的说:“第一件事,我的娘亲已经七十多,我的妻子不到三十,我离去后他们生活困难,一年只要十几斗米就可以维持生计,还请求你接济她们。”


子不语:同窗病死托梦北兰寺书生,交代3件大事后为何不肯离开


“第二件事,我有一部文稿还没交付出版,还请求你代我刻印,让我的微名不被泯灭,能尚存人间。”

“第三件事,我还欠卖笔的几千文钱,还请求你帮我还掉。不然不会安心。,此生欠你的情不能还了。”

年少书生全都答应了,年长的准备告辞,年少书生看他说话如往常一样,很近人情,慢慢不再害怕,然后哭着挽留他,希望能多聊一会,然后两人又叙了几件旧事,年长书生站起来后说要走了,可是却一动不动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他,脸色越变越难看。


子不语:同窗病死托梦北兰寺书生,交代3件大事后为何不肯离开


年少的很害怕,开始催他离开,年长的依然不为所动,年少书生立刻起身就往外跑,年长的魂魄却一直在追着他,跑了几里路后,年少的翻过墙后摔倒在地上,年上的魂魄不会翻墙,就耷拉着脑袋在墙外(这场景也是够刺激的)

天亮以后过路人给晕过去的年少书生灌了姜汤后醒了过来,而年长书生的家人正在到处寻找他的尸体,听到消息赶来后,就把尸体抬回家去了。


子不语:同窗病死托梦北兰寺书生,交代3件大事后为何不肯离开


对于这件事情,见多识广的人评论说:

"人的魂是善良的,而魄是邪恶的,人的魂是聪明的,而魄是愚笨的。

年长书生死后去,一开始来北兰寺时他的灵魂还没完全泯灭,魄依附着灵魂的指向行动。

等到要离别的时候,他的心事没有了,灵魂也就失散,可是他的魄却留下来了

灵魂在的时候,还是个人。灵魂没有了,就不是人了。

人世间的那批行尸走肉,都是魄在指使,只有那些有道德的人,才能控制住自己的魄。”


子不语:同窗病死托梦北兰寺书生,交代3件大事后为何不肯离开

听完这个故事,是不是对魂与魄有了其他认知呢,世间事,千千万,无奇不有,你怎么看待灵魂与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