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長江白鱘滅絕,你有何感想?

黃蜂二師兄


長江白鱘被宣佈滅絕。論文作者、長江研究所首席專家危起偉稱,白鱘最後一次追蹤在2003年,因快艇故障失去信號,之後追尋未果。

公開資料顯示,白鱘體長為2-3米,體重200-300千克,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又稱作中華匙吻鱘,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同屬匙吻鱘科的物種。另名為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因為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為象魚。

體長梭形,上下頜均具尖細的齒,吻長劍狀,其長為眼後頭長的1.5-1.8倍,吻部由前到後逐漸變寬,前端鈍尖,狹而平扁,基部肥厚。體無骨板狀大硬鱗;僅在尾鰭上緣有一列棘狀鱗,背部淺紫灰色、腹部及各鰭略呈白粉色。

中國古代白鱘被稱之為鮪。春季溯江產卵。主產於中國長江自宜賓至長江口的干支流中,錢塘江和黃河下游也有發現。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現資源量逐年明顯下降,面臨瀕危,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媒體報道。科研人員自2003年以後,近15年來沒有發現過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個體存留。





魷魚瞧世界


長江鱘魚的滅絕有很多原因,最大的原因在於保護力度不夠,我國保護瀕臨動物方面有些方面做的很好,比如四川熊貓保護基地,多年來積累和開發出非常先進的養育熊貓的技術。


還有江蘇保護溼地,建立丹頂鶴養殖保護基地,但是在保護長江鱘方面卻功效甚微,長江鱘被稱為魚中的熊貓,它的品種年代之久遠可以與熊貓媲美,可見其珍惜度,
中部船隻穿梭根本無法使大魚到達上游

長江上發現它的最後身影是它死後翻起白肚,一個方面因為適於它哺育的環境太稀少了,它在長江上幼時需要水草水質好魚蝦多的下游,繁殖期又需要到上游來尋找異性,交配產籽。


當代為什麼很多年輕人找對象難?也和不利的環境和空間有很大關係,沒有一個正確引導、適於年輕人交流、倡導愛情主旋律的保護區,就連大學都被西方思想薰染的很嚴重,很多年輕人都不知中華傳統文化有何內容,有個女大學生染上了艾滋,自己渾然不知,後來又交往過三位朋友,很快都有了性接觸。
現代相親就是拜金


這三位男生後來又各自交往過三到五個女朋友,也都是有了性接觸,傳染了艾滋病毒給對方,後來這第一個女生住院發現艾滋攜帶,順藤摸瓜一下子牽連出二十幾位已經感染癌症的年輕人,而且很多是即將走向社會的獨生子女,即將成家立業的“下山猛虎”,其代價有多大不用說大家也明白。
現代婚禮就是攀比燒錢

很多國家在保護動物方面非常消極,比如日本每年都會冒被世界譴責的風險去大量撲殺珍惜鯨魚。非洲更是拿珍稀猴子當下酒菜,而且吃的場景特別恐怖,毫不掩飾其野蠻行為。


汙染的江水、過度的捕撈哪裡是魚兒的家園?


黃蜂二師兄


說實在的,聽到長江白鱘滅絕的時侯,我心裡很難過,雖然以前聽到過說地球上每隔多長時間就有一種生物滅絕,但當真正聽到曾生活在自己國家長江裡的白鱘滅絕的時候,心裡還是有些震驚和難過的。

佛家有云,眾生皆平等。在漫漫進化史中,在地球母親面前我們都是她的孩子,只不過在適應自然的過程中,人類進化了大腦,人類走在了前面,在學習與自然抗爭完善自己的過程中將其它的同學遠遠得甩在了後面,人類的數量,人類的科技已逐漸掌控影響著這個蔚藍的星球。人類的同學正在被掌控,被擠壓,有的甚至被吃掉。

我的家在海邊,記得小時侯去海邊玩得時侯,你能看到一條條灰背兒的魚調皮的在水裡竄來竄去,看得你心裡癢癢的。水裡時時飄著一些水草、海帶什麼的,有時會有一隻稜子蟹在水裡划動,雖然很慢,但你要抓它,它卻嗖一下跑掉了。可現在你要再去海邊,乾乾淨淨,只有看似清澈的海水,卻很難看到活物了。以前,那些當地野生的各種大魚,稜子蟹,大對蝦市集上隨處可見,但現在純野生的卻很難覓了,基本上都是養殖的,還不便宜。集市上海鮮越來越少,野生的一斤左右的當地稜子蟹要二百元一隻都很難看見,一些原來不怎麼吃得蟹種都成了美味,而且連這些蟹種這兩年也越來越少,據說是海里東西少了,吃的人卻還一直在增加。至於以前有名的魚種、大對蝦,更不用說,基本絕跡了。這還是在每年國家向海裡大量投放蝦、魚苗兒,再加上每年有禁漁期的情況下。

我想,隨著人囗的增加,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強,是時侯採取措施保護其它物種了,否則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將很孤獨。



快樂人生520


新年的第二天和第三天,“白鱘滅絕”的消息高掛在熱搜榜上,閱讀量數以億計,足見人們對它的關注。

  但在專家們看來,這樣的關注有些遲。

除了白鱘,另外140種魚類在最近一次調查中也不見蹤跡,雖然兩次調查間隔41年之久。它們絕大部分都是瀕危物種。

“白鱘”全名長江白鱘,被譽為中國淡水魚之王,體重可達數千斤。“千斤臘子,萬斤象。” “象”就是白鱘。它與白鱀豚一樣,都是長江的特有物種,都已多年未見。

白鱀豚和長江鰣魚被宣佈野外功能性滅絕,白鱘被宣佈滅絕。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官方微博1月3日12:31發佈消息稱,IUCN尚未官宣白鱘滅絕的消息。對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3日下午回覆澎湃新聞稱,“是沒有正式公佈,但評估已經完成了。公佈與否,不影響其科學結論。”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官網資料顯示,自1996年起,危起偉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IUCN/SSC)鱘魚專家組成員。

2007年,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在撰文反思白鱀豚為何滅絕時提到,棲息環境的破碎化,甚至喪失;食物匱乏以及人類電捕炸等毀傷。

白鱘滅絕,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反思?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佈的研究論文提供了一些啟示。

在這篇論文中,棲息地破碎化、退化,產卵遷徙受阻等因素被重提。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1970年代長江的開發和大壩建設,進一步減少了當時白鱘的個體數量。作為淡水中的大型食肉性魚類和頂級捕食者,長江白鱘的種群數量可能從未增加過。過度捕撈可能加劇了它的滅絕。棲息環境退化也是長江白鱘滅絕的關鍵原因之一。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

該論文稱,長江白鱘滅絕是多重威脅所致,要想避免更多類似滅絕事件的發生,長江流域瀕危物種保護工作迫切需要改善。

該論文稱,從長江白鱘滅絕事件來看,有很多教訓可以汲取。該論文提到其中三個。

第一,研究表明,拯救長江白鱘的關鍵時間點是在1993年之前(即在其功能性滅絕之前),最晚在2005年之前(即預計的滅絕時間)。但所有的實質性救援工作,如水生探測、在其歷史產卵場進行試驗性捕獲調查、人工生殖技術研究等,都是在2006年後開展的,“已經來不及阻止其滅絕”。對於某些物種而言,保護機會的窗口可能已經關閉。但對於另一些“一息尚存”、仍有個體存活的物種而言,抓住剩下的機會很重要。研究人員認為,應儘快對長江裡所有瀕危物種的滅絕風險進行評估,以確定其保護措施及優先次序,從而避免可能進一步發生的滅絕事件。

第二,優先保護滅絕風險最大物種的迫切性是如此緊急。保護重點應放在那些多年未見或棲息地嚴重喪失、種群數量迅速減少的物種上。比如鯮(Luciobrama macrocephalus,長嘴鱤)和四川白甲魚 (Onychostoma angustistomata)也已經多年未發現,但甚至從未被IUCN紅色物種名錄評估過。此外一些物種,如胭脂魚、圓口銅魚、四川哲羅鮭、中華鱘、長江鱘等,雖然被評估過,但也已多年未見自然繁殖。

第三,需要對整個長江流域進行新的綜合調查,並制度化定期進行,比如每五年一次。該論文稱,長江流域曾於1973–1975年進行首次全面科學調查,41年後,2017-2018年進行第二次綜合調查。由於缺乏持續性的記錄,目前無法確定第二次調查中140種“消失”魚種的命運,比如它們是否已經滅絕。因此,也無法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

1月3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一位博士研究生告訴澎湃新聞,保護一個物種的最終意義在於保護其棲息地,保全完整的自然生態和其中的生物。

這位博士生說,一個物種要想存續,要有食物,有庇護所,有產卵場,要活得下去;還要有存活的個體,要能長大、成熟,有繁殖能力,維持一定的種群。在自然保護的語境中,任何野生動物放歸的目的是種群重建。但放歸的前提是在野外能活得下去。

危起偉和團隊成員救助過長江白鱘。 危起偉授權澎湃新聞使用

長著長鼻子的長江白鱘還有五個兄弟。但其中四個,人們都只在化石裡見過。剩餘兩種中,除了長江白鱘,它僅存的兄弟是生活在美國密西西比河裡、體型較小的美國匙吻鱘。它們的長鼻子被稱為匙吻,如同湯匙的長柄。

前述論文顯示,1981年至2003年,人們一共看到長江白鱘210次,只有45次作了詳細記錄:體長、目擊地點、魚齡等。

絕大部分長江白鱘的目擊事件發生在1995年之前,以1985年左右時最多。雖然此前的1983年,中國已經禁止捕撈長江白鱘,但誤捕事件頻發。

200多次長江白鱘目擊事件中,47次發生在上游江段,159次發生在下游江段,後者佔比75.7%。

根據僅有的監測記錄,研究人員認為,恐龍時代就出現在長江裡的白鱘最早在2005年、最晚2010年,已經滅絕。“失去這種在淡水生態系統中獨特而富有魅力的大型代表性物種,是可悲的、不可彌補的損失。”他們在論文裡寫道。







網絡拍客


首先,物種滅絕在自然界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但物種滅絕的速度是非常緩慢的。

而現在,我們嗯可以看到,由於人類對自然界哦破壞,對生態環境的汙染,搶佔了許多動物的生存空間,大大的加快了這個物種滅絕的速度,這是極為不正常的,同時也是非常危險的。

大自然是一個生物圈,各個生物種類息息相關,牽一髮而動全身也好,蝴蝶效應也好,如今人類對其他生物群和環境所造成的傷害,最終會慢慢積累,形成惡果,最後由人類自己吞下去,而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順應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其他物種和諧共生。



熹小奈


為何人們對長江白鱘滅絕的關注度大過長江白鰭豚滅絕?為何長江十年禁漁期的實施會遭到某些人的反對?為何有些人會認為漁民不捕魚就不能生活?為何有的人抵制轉基因卻不敢說自己要用減少食肉量的辦法,來減少轉基因糧食進口?為何有的人說發電站影響魚兒繁殖卻不肯說自己要節約用電,還說電費高還說發電站發的電不能儲存還說節約用電就是偽命題?為何有的人說長江汙染導致魚類減少或滅絕卻不敢說愛護環境要從我做起?從“我”做起的“我”到底是誰?那些說自己是明白人 沒有裝睡 沒有被洗腦 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他們意識到自身的問題了嗎?

長江的微笑回來了,它是長江唯一的哺乳動物!



種花家向前走1987


近日,“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實在是令人悲痛!既然要問對於這件事的感想,我想說的是:

1.看到很多網友都說什麼這是人類造的孽啊之類的,其實我們沒有必要把責任全部往自己身上攬。雖然長江白鱘的滅絕多多少少與人類的捕撈有關係,但這不是主要的,人類真不該背這鍋,要怪也應怪大自然,所謂“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最基本的自然規律,大自然既然拋棄了它,說明它已不具備繼續生存下去的優勢,競爭不過別的物種。

而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就如同“大自然”,如果我們不想成為“長江白鱘”,就必須不斷地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大,變得比別人優秀,這樣才能更好的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上立足。

2.死亡是自然流通鏈中的一個環節,是世界變化中的必然。不僅僅是地球生物,宇宙萬物最終都會走向滅亡,只是時間的早晚問題而已。因此,我們也不必對長江白鱘的滅絕過分在意,看淡一點。當有一天我個人的生命要到終點的時候,我想我也會坦然面對。生老病死,同樣是一個客觀的自然規律。

以上!


古灮科學


長江鱘的滅絕,反映了水質資源汙染沉積物太多,對大多數魚類造成傷害,食物鏈的惡化,造成長江鱘的滅絕,如不加強杜絕長江兩岸的開發,更多的水質汙染流入長江,到時魚仔都沒有,長江何來魚,就算禁捕十年都沒有用,水質的汙染是造成沒魚的原因,很多經過水質檢測才能得到確切理論,需要環境監測部門的努力,才能辦得到。


拔龍手


在地球上,每天有上千個物種滅絕,上千個物種產生。有些我們知道,有些我們不知道。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王道,生滅自有規律。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出現到發展再到消失的過程,就像遠古時期的恐龍最終從地球現存物種的名單中消失是一樣的,我們只能通過化石和一些記載中去了解它。長江白鱘滅絕,本不該大驚小怪,這是必然規律。但讓人遺憾的是,人類的活動加速了包括長江白鱘在內的許多物種的滅絕。每一個物種都是大自然的精靈,在生態多樣性中發揮著已知或未知的作用,很多我們已經研究出來了,有些還在研究,有些還來不及研究就已經失去了活本。這是最讓人恐懼的,也是最無能為力的。

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越來越多的物種開始滅絕,有些如大熊貓在人類的保護中暫時得以存活,還有很多瀕臨滅絕,如穿山甲,長江白鱘滅絕之前,我們都不知道長江白鱘是如此珍貴的物種,我們只知道大熊貓,穿山甲,很多比大熊貓穿山甲更珍貴的物種都不為人們所知,甚至有人抓了一級保護動物都不知道是什麼,由此可知,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

明知是保護動物的還去抓捕,殺戮,那自然是違法犯罪活動,但那些對哪些是保護動物是珍稀物種都不知道辨認的,相關部門是不是應該加大宣傳,不應該只是讓這些名單在法律名單或研究室裡。


富桂安生


突然想到了兩個大學生獵捕鷹隼的案子,抓兩隻成年鷹隼,三隻幼年鷹隼,十年徒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