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长江白鲟灭绝,你有何感想?

黄蜂二师兄


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论文作者、长江研究所首席专家危起伟称,白鲟最后一次追踪在2003年,因快艇故障失去信号,之后追寻未果。

公开资料显示,白鲟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千克,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又称作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的物种。另名为中国剑鱼,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

体长梭形,上下颌均具尖细的齿,吻长剑状,其长为眼后头长的1.5-1.8倍,吻部由前到后逐渐变宽,前端钝尖,狭而平扁,基部肥厚。体无骨板状大硬鳞;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背部浅紫灰色、腹部及各鳍略呈白粉色。

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之为鲔。春季溯江产卵。主产于中国长江自宜宾至长江口的干支流中,钱塘江和黄河下游也有发现。是中国特产稀有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现资源量逐年明显下降,面临濒危,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媒体报道。科研人员自2003年以后,近15年来没有发现过白鲟,也没有人工养殖个体存留。





鱿鱼瞧世界


长江鲟鱼的灭绝有很多原因,最大的原因在于保护力度不够,我国保护濒临动物方面有些方面做的很好,比如四川熊猫保护基地,多年来积累和开发出非常先进的养育熊猫的技术。


还有江苏保护湿地,建立丹顶鹤养殖保护基地,但是在保护长江鲟方面却功效甚微,长江鲟被称为鱼中的熊猫,它的品种年代之久远可以与熊猫媲美,可见其珍惜度,
中部船只穿梭根本无法使大鱼到达上游

长江上发现它的最后身影是它死后翻起白肚,一个方面因为适于它哺育的环境太稀少了,它在长江上幼时需要水草水质好鱼虾多的下游,繁殖期又需要到上游来寻找异性,交配产籽。


当代为什么很多年轻人找对象难?也和不利的环境和空间有很大关系,没有一个正确引导、适于年轻人交流、倡导爱情主旋律的保护区,就连大学都被西方思想熏染的很严重,很多年轻人都不知中华传统文化有何内容,有个女大学生染上了艾滋,自己浑然不知,后来又交往过三位朋友,很快都有了性接触。
现代相亲就是拜金


这三位男生后来又各自交往过三到五个女朋友,也都是有了性接触,传染了艾滋病毒给对方,后来这第一个女生住院发现艾滋携带,顺藤摸瓜一下子牵连出二十几位已经感染癌症的年轻人,而且很多是即将走向社会的独生子女,即将成家立业的“下山猛虎”,其代价有多大不用说大家也明白。
现代婚礼就是攀比烧钱

很多国家在保护动物方面非常消极,比如日本每年都会冒被世界谴责的风险去大量扑杀珍惜鲸鱼。非洲更是拿珍稀猴子当下酒菜,而且吃的场景特别恐怖,毫不掩饰其野蛮行为。


污染的江水、过度的捕捞哪里是鱼儿的家园?


黄蜂二师兄


说实在的,听到长江白鲟灭绝的时侯,我心里很难过,虽然以前听到过说地球上每隔多长时间就有一种生物灭绝,但当真正听到曾生活在自己国家长江里的白鲟灭绝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震惊和难过的。

佛家有云,众生皆平等。在漫漫进化史中,在地球母亲面前我们都是她的孩子,只不过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人类进化了大脑,人类走在了前面,在学习与自然抗争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将其它的同学远远得甩在了后面,人类的数量,人类的科技已逐渐掌控影响着这个蔚蓝的星球。人类的同学正在被掌控,被挤压,有的甚至被吃掉。

我的家在海边,记得小时侯去海边玩得时侯,你能看到一条条灰背儿的鱼调皮的在水里窜来窜去,看得你心里痒痒的。水里时时飘着一些水草、海带什么的,有时会有一只棱子蟹在水里划动,虽然很慢,但你要抓它,它却嗖一下跑掉了。可现在你要再去海边,干干净净,只有看似清澈的海水,却很难看到活物了。以前,那些当地野生的各种大鱼,棱子蟹,大对虾市集上随处可见,但现在纯野生的却很难觅了,基本上都是养殖的,还不便宜。集市上海鲜越来越少,野生的一斤左右的当地棱子蟹要二百元一只都很难看见,一些原来不怎么吃得蟹种都成了美味,而且连这些蟹种这两年也越来越少,据说是海里东西少了,吃的人却还一直在增加。至于以前有名的鱼种、大对虾,更不用说,基本绝迹了。这还是在每年国家向海里大量投放虾、鱼苗儿,再加上每年有禁渔期的情况下。

我想,随着人囗的增加,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是时侯采取措施保护其它物种了,否则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将很孤独。



快乐人生520


新年的第二天和第三天,“白鲟灭绝”的消息高挂在热搜榜上,阅读量数以亿计,足见人们对它的关注。

  但在专家们看来,这样的关注有些迟。

除了白鲟,另外140种鱼类在最近一次调查中也不见踪迹,虽然两次调查间隔41年之久。它们绝大部分都是濒危物种。

“白鲟”全名长江白鲟,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体重可达数千斤。“千斤腊子,万斤象。” “象”就是白鲟。它与白鱀豚一样,都是长江的特有物种,都已多年未见。

白鱀豚和长江鲥鱼被宣布野外功能性灭绝,白鲟被宣布灭绝。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官方微博1月3日12:31发布消息称,IUCN尚未官宣白鲟灭绝的消息。对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博士3日下午回复澎湃新闻称,“是没有正式公布,但评估已经完成了。公布与否,不影响其科学结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自1996年起,危起伟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鲟鱼专家组成员。

2007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在撰文反思白鱀豚为何灭绝时提到,栖息环境的破碎化,甚至丧失;食物匮乏以及人类电捕炸等毁伤。

白鲟灭绝,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反思?

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年12月23日在线发布的研究论文提供了一些启示。

在这篇论文中,栖息地破碎化、退化,产卵迁徙受阻等因素被重提。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1970年代长江的开发和大坝建设,进一步减少了当时白鲟的个体数量。作为淡水中的大型食肉性鱼类和顶级捕食者,长江白鲟的种群数量可能从未增加过。过度捕捞可能加剧了它的灭绝。栖息环境退化也是长江白鲟灭绝的关键原因之一。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危起伟博士,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张辉博士。

该论文称,长江白鲟灭绝是多重威胁所致,要想避免更多类似灭绝事件的发生,长江流域濒危物种保护工作迫切需要改善。

该论文称,从长江白鲟灭绝事件来看,有很多教训可以汲取。该论文提到其中三个。

第一,研究表明,拯救长江白鲟的关键时间点是在1993年之前(即在其功能性灭绝之前),最晚在2005年之前(即预计的灭绝时间)。但所有的实质性救援工作,如水生探测、在其历史产卵场进行试验性捕获调查、人工生殖技术研究等,都是在2006年后开展的,“已经来不及阻止其灭绝”。对于某些物种而言,保护机会的窗口可能已经关闭。但对于另一些“一息尚存”、仍有个体存活的物种而言,抓住剩下的机会很重要。研究人员认为,应尽快对长江里所有濒危物种的灭绝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保护措施及优先次序,从而避免可能进一步发生的灭绝事件。

第二,优先保护灭绝风险最大物种的迫切性是如此紧急。保护重点应放在那些多年未见或栖息地严重丧失、种群数量迅速减少的物种上。比如鯮(Luciobrama macrocephalus,长嘴鳡)和四川白甲鱼 (Onychostoma angustistomata)也已经多年未发现,但甚至从未被IUCN红色物种名录评估过。此外一些物种,如胭脂鱼、圆口铜鱼、四川哲罗鲑、中华鲟、长江鲟等,虽然被评估过,但也已多年未见自然繁殖。

第三,需要对整个长江流域进行新的综合调查,并制度化定期进行,比如每五年一次。该论文称,长江流域曾于1973–1975年进行首次全面科学调查,41年后,2017-2018年进行第二次综合调查。由于缺乏持续性的记录,目前无法确定第二次调查中140种“消失”鱼种的命运,比如它们是否已经灭绝。因此,也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1月3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一位博士研究生告诉澎湃新闻,保护一个物种的最终意义在于保护其栖息地,保全完整的自然生态和其中的生物。

这位博士生说,一个物种要想存续,要有食物,有庇护所,有产卵场,要活得下去;还要有存活的个体,要能长大、成熟,有繁殖能力,维持一定的种群。在自然保护的语境中,任何野生动物放归的目的是种群重建。但放归的前提是在野外能活得下去。

危起伟和团队成员救助过长江白鲟。 危起伟授权澎湃新闻使用

长着长鼻子的长江白鲟还有五个兄弟。但其中四个,人们都只在化石里见过。剩余两种中,除了长江白鲟,它仅存的兄弟是生活在美国密西西比河里、体型较小的美国匙吻鲟。它们的长鼻子被称为匙吻,如同汤匙的长柄。

前述论文显示,1981年至2003年,人们一共看到长江白鲟210次,只有45次作了详细记录:体长、目击地点、鱼龄等。

绝大部分长江白鲟的目击事件发生在1995年之前,以1985年左右时最多。虽然此前的1983年,中国已经禁止捕捞长江白鲟,但误捕事件频发。

200多次长江白鲟目击事件中,47次发生在上游江段,159次发生在下游江段,后者占比75.7%。

根据仅有的监测记录,研究人员认为,恐龙时代就出现在长江里的白鲟最早在2005年、最晚2010年,已经灭绝。“失去这种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大型代表性物种,是可悲的、不可弥补的损失。”他们在论文里写道。







网络拍客


首先,物种灭绝在自然界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但物种灭绝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

而现在,我们嗯可以看到,由于人类对自然界哦破坏,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抢占了许多动物的生存空间,大大的加快了这个物种灭绝的速度,这是极为不正常的,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

大自然是一个生物圈,各个生物种类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好,蝴蝶效应也好,如今人类对其他生物群和环境所造成的伤害,最终会慢慢积累,形成恶果,最后由人类自己吞下去,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其他物种和谐共生。



熹小奈


为何人们对长江白鲟灭绝的关注度大过长江白鳍豚灭绝?为何长江十年禁渔期的实施会遭到某些人的反对?为何有些人会认为渔民不捕鱼就不能生活?为何有的人抵制转基因却不敢说自己要用减少食肉量的办法,来减少转基因粮食进口?为何有的人说发电站影响鱼儿繁殖却不肯说自己要节约用电,还说电费高还说发电站发的电不能储存还说节约用电就是伪命题?为何有的人说长江污染导致鱼类减少或灭绝却不敢说爱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我”做起的“我”到底是谁?那些说自己是明白人 没有装睡 没有被洗脑 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了吗?

长江的微笑回来了,它是长江唯一的哺乳动物!



种花家向前走1987


近日,“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被宣告灭绝,实在是令人悲痛!既然要问对于这件事的感想,我想说的是:

1.看到很多网友都说什么这是人类造的孽啊之类的,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把责任全部往自己身上揽。虽然长江白鲟的灭绝多多少少与人类的捕捞有关系,但这不是主要的,人类真不该背这锅,要怪也应怪大自然,所谓“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大自然既然抛弃了它,说明它已不具备继续生存下去的优势,竞争不过别的物种。

而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就如同“大自然”,如果我们不想成为“长江白鲟”,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变得比别人优秀,这样才能更好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

2.死亡是自然流通链中的一个环节,是世界变化中的必然。不仅仅是地球生物,宇宙万物最终都会走向灭亡,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而已。因此,我们也不必对长江白鲟的灭绝过分在意,看淡一点。当有一天我个人的生命要到终点的时候,我想我也会坦然面对。生老病死,同样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

以上!


古灮科学


长江鲟的灭绝,反映了水质资源污染沉积物太多,对大多数鱼类造成伤害,食物链的恶化,造成长江鲟的灭绝,如不加强杜绝长江两岸的开发,更多的水质污染流入长江,到时鱼仔都没有,长江何来鱼,就算禁捕十年都没有用,水质的污染是造成没鱼的原因,很多经过水质检测才能得到确切理论,需要环境监测部门的努力,才能办得到。


拔龙手


在地球上,每天有上千个物种灭绝,上千个物种产生。有些我们知道,有些我们不知道。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王道,生灭自有规律。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出现到发展再到消失的过程,就像远古时期的恐龙最终从地球现存物种的名单中消失是一样的,我们只能通过化石和一些记载中去了解它。长江白鲟灭绝,本不该大惊小怪,这是必然规律。但让人遗憾的是,人类的活动加速了包括长江白鲟在内的许多物种的灭绝。每一个物种都是大自然的精灵,在生态多样性中发挥着已知或未知的作用,很多我们已经研究出来了,有些还在研究,有些还来不及研究就已经失去了活本。这是最让人恐惧的,也是最无能为力的。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越来越多的物种开始灭绝,有些如大熊猫在人类的保护中暂时得以存活,还有很多濒临灭绝,如穿山甲,长江白鲟灭绝之前,我们都不知道长江白鲟是如此珍贵的物种,我们只知道大熊猫,穿山甲,很多比大熊猫穿山甲更珍贵的物种都不为人们所知,甚至有人抓了一级保护动物都不知道是什么,由此可知,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明知是保护动物的还去抓捕,杀戮,那自然是违法犯罪活动,但那些对哪些是保护动物是珍稀物种都不知道辨认的,相关部门是不是应该加大宣传,不应该只是让这些名单在法律名单或研究室里。


富桂安生


突然想到了两个大学生猎捕鹰隼的案子,抓两只成年鹰隼,三只幼年鹰隼,十年徒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