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梁園區 產業轉型升級做強高質量發展“主支撐”

梁園區 產業轉型升級做強高質量發展“主支撐”

工作人員在國藥物流倉儲中心轉運藥品。 本報記者 崔 坤 攝

春寒料峭,萬物萌動。從水池鋪鄉出發,行進在黃河故道一望無際的麥田裡,到千年古鎮劉口,放眼望去盡是農民繁忙勞動的身影。16萬畝大辣椒正在打缽育苗,5萬畝大棚蔬菜已經成熟。2萬畝桃樹上的花骨朵含苞待放,1萬畝草莓芳香四溢。這幾年,梁園區真正夯實了“菜籃子”,做大了“果籃子”,鼓起了“錢袋子”,但這一切都還延續著傳統的生產模式,形不成產業鏈,轉變發展方式勢在必行。

梁園區委書記薛鳳林說:“實現高質量發展,全面換擋提速,今年,梁園區鎖定‘升級模式’,著力推動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傳統產業升級。著力發展電子商務,壯大現代物流業,做好金融保障,抓好全域旅遊。加快網絡經濟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實行多元化發展模式。”

發揮近郊優勢,特色農業再上新臺階

2月28日,水池鋪鄉大史莊村碧綠的麥田裡,家家戶戶都在打缽育苗,大辣椒生產開始了。

大辣椒是梁園區四大特色農產品主導產業之一。5年來,水池鋪鄉辣椒生產面積都在3萬畝以上,在水池鋪鄉的示範引領下,周邊的觀堂鎮、王樓鄉、李莊鄉等鄉鎮農民也加入到大辣椒種植,截至2019年,梁園區大辣椒種植面積達15萬畝,10萬人從事辣椒產業,包括儲存、務工、包裝、運輸、裝卸等,年產值達11億元。

梁園區經濟作物推廣中心主任閆衛華透露,今年,梁園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盯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目標,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依託近郊資源優勢,重點打造集觀光、休閒、娛樂、餐飲、採摘為主的現代都市生態農業園區。通過規模種植、政策支持、項目扶持、品牌創建、市場培育、產業升級,建成了全市現代農業高效示範園區。

按照年前全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規劃,今年,擴大以水池鋪鄉、觀堂鎮、王樓鄉、謝集鎮、李莊鄉為中心的辣椒基地,面積達13萬畝,帶動全區辣椒種植16萬畝。通過外招內聯拉長產業鏈條,在拓展市場的基礎上進行大辣椒深加工,與知名企業強強聯合,做辣椒醬和辣椒葉醃菜。同時,啟動水池鋪鄉辣椒特色小鎮建設,特色小鎮上賓館、酒店、娛樂設施應有盡有。

擴大草莓種植規模,持續擦亮雙八草莓品牌。發展以雙八鎮6000畝、李莊鄉3000畝為中心的草莓生產基地,帶動全區種植面積1.2萬畝。

依託農業生產公司、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建設規模500畝以上,以花卉、果蔬為主的現代高效農業園區。重點建設水池鋪鄉鄭紅蔬菜園區、觀堂鎮劉莊大拱棚辣椒園區、王樓鄉韓莊果蔬園區、謝集鎮黃辛莊詹樓葡萄園區、李莊鄉潘堂村閆莊果蔬園區和劉集村草莓園區、孫福集鄉花卉果蔬育苗園區、劉口鎮大櫻桃採摘休閒旅遊園區、雙八鎮現代高效草莓園區、平原街道辦事處花博園、解放街道辦事處孫樓梨園旅遊觀光休閒園區等。

實施品牌戰略,打造地理性標誌,讓“梁園生產”更具魅力。打造梁園知名品牌,政府主導,支持果蔬產業協會和農業生產企業申報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綠色農產品、農業產品地理標識和地理標誌商標等品牌。同時加大宣傳力度,集中推介“中國辣椒之鄉”“中國草莓之鄉”、中國名優特新農產品、“梁園辣椒”和“梁園草莓”,提升梁園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發揮科技優勢,“梁園製造”走向“梁園智造”

梁園區產業集聚區2016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為商丘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後,以醫藥生產、健康運動和副食品加工為主導的兩大產業集群發展勢頭迅猛,包括醫藥物流在內,200多家企業抱團發展,可謂是“苦”成氣候,“甜”上心頭。

薛鳳林告訴記者,今年,梁園區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核心,提升園區規劃,提高產業質效,在園區現有的基礎上,培育壯大一批,做強做優一批,升級改造一批,大刀闊斧走轉型升級之路,推進“二次創業”。

大力支持安踏、舒華、哈森、華傑、五得利等現有龍頭企業做強做大,服務好在建項目,協助解決恆錦智能製造、中甫智能消防、中諾生物、惠龍易通等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力爭項目早日建成投產。對接好在談項目,積極跟蹤新絲路產業園、豫發產業園、玻璃加工等項目,力爭早日簽約落地。組織好鏈條招商,按照“延鏈補鏈”原則,引進主導產業上下游關聯配套項目,以五得利為龍頭積極引進物流運輸、食品生產等鏈條項目,以舒華體育為龍頭引進高端健身器材項目,以洋森藥業為龍頭引進生物製藥項目。

提升規劃引領,打造專業園區。加快實施高新區醫藥產業園、健康體育產業園、食品加工產業園、肉食加工產業園、數字經濟產業園、物流產業園6個“區中園”建設。重點推進華傑醫藥、一順藥業打造智能物流,推進五得利麵粉、銳力體育、哈森藥業、舒華體育等企業打造智能化車間或智能化工廠。同時,嚴格落實省、市、區汙染防治攻堅行動計劃,推進綠色工廠建設,年底前完成產業集聚區重點行業提標改造。

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做大科技創新企業總量。支持潔士美、桐華電纜等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到今年年底,高新技術企業力爭超過20家。同時,積極引導企業申報工程技術中心、技術研發中心。打造院士(博士)工作站,發揮留美博士任建華等高端人才人脈關係,引導華原幹細胞、粒子加速器等項目積極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對接,謀劃建設1家至2家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工作站,提升企業自主研發能力。

薛鳳林表示,2020年是梁園區工業提升年,項目建設換擋提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科技支撐煥發活力,全區上下凝心聚力,實現由“梁園製造”向“梁園智造”的華麗轉身。

發揮資源優勢,生態旅遊再展新畫卷

2020年,梁園區將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保護傳承黃河文化商丘專項、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商丘專項、文藝繁榮振興專項、文化品牌培育提級專項、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專項、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專項”,重點推進黃河故道生態文化旅遊廊道重大項目實施,著力打造一批具有人文景觀、生態景觀、文化景觀的旅遊產業,講好黃河故事,唱好豫東大戲,繪製綠色畫卷。

傳承保護和發展,梁園一直在努力。今年,梁園區將在注重原始生態保護的同時,著力推進黃河故道生態文化旅遊廊道項目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景區景點建設,推進全域旅遊業蓬勃發展。持續加大黃河故道大堤生態修復保護力度,投資溼地公園建設。科學佈局,打造以黃河生態走廊為特色的旅遊品牌,配套完善旅遊購物、休閒娛樂、農家樂等設施。實施國家森林公園升級改造,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抓好A級景區創建與管理,督促指導景區景點提檔升級。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經過認真篩選,梁園區高標準建造了商丘四平調演藝中心,目前項目主體已經建成,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即將啟動劉忠河唱腔藝術展示中心、豫東運河文化遺韻、黃河大堤保護、徐堌堆漢墓群保護和老謝集古村落保護開發等6個項目建設。

梁園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對民間民俗傳統文化的發掘與保護,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擦亮“人文梁園”名片,致力於“黃河文化”“尋根文化”“佛家文化”“漢唐文化”“民俗文化”“戲曲文化”等文化品牌建設,進一步培育升級,使梁園悠久的歷史文化重放異彩。同時,組織文藝創作人員蒐集和整理黃河古村落故事,正在組織編撰出版《梁園黃河古村落故事》系列叢書。

文旅融合將是國家“十四五”文化旅遊規劃當中的一個主要任務。今年,梁園區搶抓文旅融合機遇,將文化元素融入到旅遊當中,以黃河故道文化為基礎,謀劃舉辦故道姓氏文化高層論壇,擦亮梁園姓氏文化品牌。繼續開展以草莓節、大櫻桃節、辣椒節為主題的採摘、休閒等體驗活動,以及黃河故道溼地花海徒步穿越活動。利用各類媒體、節會加大對梁園文旅宣傳推介力度,讓梁園踏著新時代的節拍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