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亂貼“標籤”害苦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用

"怒髮衝冠"來形容這個時候的家長也不為過,氣急之下,又打又罵是常事,但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措辭。小軍是個街頭混混,回想自己之前的經歷,他說有一件事讓他一直耿耿於懷。

12歲那年,小軍奶奶的生日快要到了,小軍想給奶奶買禮物。但是自己又沒有錢,也不能跟媽媽要,因為媽媽不喜歡奶奶一定不會給的。

情急之下,小軍偷偷拿走了媽媽大衣口袋裡的100元錢。可是很快就被媽媽發現了,媽媽拿著錢怒罵小軍"沒良心","是小偷","爛泥扶不上牆"等等。

小軍說,那天他嚇壞了,也是第一次覺得心灰意冷,覺得連自己媽媽都斷定自己是個沒出息的小偷,自己這輩子也就算完了。

也正是從那天起,小軍變得厭學,暴躁,最後真的淪落成媽媽口中的那種人。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亂貼“標籤”害苦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

"小偷",是個非常嚴重的標籤,不要輕易將它貼在孩子的身上。輕則留下心理陰影,重則影響孩子一生,讓孩子誤入歧途。但是,面對孩子偷偷拿錢的行為,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拿家長的錢還故意隱瞞不說的行為,是家長必須要跟孩子明令禁止的。家不是一個人的家,每個家庭成員之間都必須有信任和責任。

孩子出於某種原因偷偷拿家長的錢,都是一種對家長的欺騙,是不誠實、不負責任的行為。很多孩子對金錢沒什麼概念,往往會在偷偷拿錢後釀成大禍,比如之前小學女生一個月用家長信用卡刷卡400萬打賞主播。

所以,家長髮現孩子拿錢之後,第一件事是要嚴肅地告誡孩子:"這個行為只此一次,不能再犯。"接下來,家長要做的就是"治本"。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亂貼“標籤”害苦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

首先要明白孩子為什麼要偷偷拿錢呢?也許TA有不得已的苦衷,家長要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

可能"需要用錢去買零食"這樣的理由,在家長看來實在"沒什麼出息"。但是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份零食不再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更是孩子在學校和小夥伴之間社交生活的敲門磚。

或者"想要買一個很喜歡的玩具",家長會覺得"玩物喪志",但這是孩子獲得控制權以及體驗自由選擇的時刻,童年時的缺失會導致成人後過度補償心理以及不健康的依賴人格。

另外,對於孩子寧願去"偷"也不願意和自己誠實地表達,家長應該反思自己平時是否"辜負"了孩子的信任?

比如答應給買的玩具卻一拖再拖?孩子合理的要求卻粗暴的拒絕?

時常埋怨孩子不懂事,只知道伸手要東西?當孩子知道和家長溝通不會有好結果的時候,自然會選擇隱瞞。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亂貼“標籤”害苦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

其次要為孩子建立良好的"財商"意識,也就是金錢觀念。世界知名的財商培養書籍《富爸爸窮爸爸》中總結,孩子沒有節制消費意識,揮霍無度。

比如上文拿幾百萬打賞主播的小女孩;沒有需求排序意識,分不清事情緊急,比如新聞曾經報道有孩子拿了家裡用來治病的錢出去玩樂;以及長大後沒有投資意識,坐吃山空和沒有危險意識,不考慮日後所需,都是

幼年時沒有建立良好的金錢意識造成的。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亂貼“標籤”害苦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

孩子要明白錢財來之不易。日本一位媽媽曾經讓孩子撿水瓶並按照市價換取報酬,以此來告訴他:你花的每一分錢都是浸透了汗水的。

家長們可以在鼓勵孩子通過做家務的方式獲取零用錢,相信孩子會更珍惜並且謹慎使用,畢竟付出勞動換來的零花錢,實在來之不易啊。

許多家長對孩子用錢嚴防死守,很大可能是因為自己不相信孩子可以用好這筆錢。在金錢問題上,宜疏不宜堵。

家長不妨和孩子仔細溝通每日或者每週可能的開銷,比如零食、文具、偶爾備用的交通費等,精打細算給孩子零花錢。

孩子的基本需求達到滿足,自然不會費盡心思去偷拿父母的錢。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亂貼“標籤”害苦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

給零花錢更加長遠的意義是,在申請和使用零花錢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規劃消費活動,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消費計劃,並且懂得了忍耐與珍惜。

同時,家長可以通過實時"監控"孩子零花錢的使用情況,比如是每週都有剩餘還是每週都不夠用,來判斷孩子規劃和使用金錢的能力,以此為依據考慮下一步的"財商"教育。

能夠很好規劃的孩子,可以繼續瞭解投資的知識;完全不會規劃的孩子則需要更多明確的幫助。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亂貼“標籤”害苦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

孩子偷偷拿錢的行為確實很嚴重,但是家長亂髮脾氣一頓打罵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容易讓孩子走上歧途。

家長要明白,孩子總歸要"學會花錢",所以越早進行金錢教育,越可能避免孩子日後各種亂花錢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