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PM]為什麼90%的外包項目是失敗的?


對大多數創業者來說,創業是摸石頭過河,過程就像病人尋醫問藥,需要名醫指點,選配藥方,才能解決創業過程中的疑難雜症。在創業者遇到的諸多疑難雜症裡,技術難題很多時候成了難以逾越的鴻溝。

[PM]為什麼90%的外包項目是失敗的?


招技術大牛的誤區

*

所謂“技術難題”,概括起來就兩個:

01

招人難。

初創企業技術開發任務十分迫切,約30%的創業者正面臨或曾面臨技術人員招募的問題。而且在技術團隊的招募過程中,技術人員水平的判斷成了一個讓創業者頭疼的問題。

02

管理難。

如何管理技術人員?如何和技術人員進行溝通?怎樣評估技術同學的工作?網上把程序員當成區別於普通人的另外一種生物,也從側面反映出技術人員的管理難問題。

為了解決種種自己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創業者把它們都歸結為“要招個CTO”。但技術大牛就真的好招嗎?他們有豐厚的薪水,穩定的工作,在彭超看來,招技術大牛是錯的,而是要去吸引的。

而一位真正的技術大牛在考慮新合夥夥伴時,一定會考慮:

1融資能力,能有錢推動項目的前進,自我資金也可以;

2運營能力,能說會寫,深入瞭解領域用戶;

3商業開發和客戶開發能力;

4公司業務能力,如會計法律等。


不同等級工程師的關注點:

都說工程師思維難以理解,那麼工程師究竟關注什麼?CTO級別的工程師看中企業資源,資深工程師注重發展空間,初級工程師在意個人能力的成長。瞭解工程師最關心的事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招到合適的工程師。

技術與產品的關係:

對初創企業而言,早期技術團隊的作用是實現相對簡單的完整產品,一到兩個有一定經驗的互聯網工程師就可以勝任這個工作。

創業者遇到技術團隊管理難的問題,通常是沒有理清產品和技術研發之間的關係。創始人在研發工作開始前,首先要細緻剖析自己的產品。創業者眼中的產品需求轉化成工程師開發的代碼,需要產品經理(初創公司一般為CEO)先分析產品,將雜亂無章的需求細節轉化成技術人員可實現的產品原型,再用符合技術特點的方式來給他們安排工作。

在分析產品的同時,還要根據需求點的重要性排好開發的優先級,為以後有序的開展研發工作做好準備。這些都是創始人在技術管理工作中的必修課。


好的技術管理方式

1清晰的功能分解,明確工作量SMART;

1.具體的(Specific) 2.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與其他目標具有一定的相關性(Relevant) 5.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2工作中重視成果,過程中重視情感;

3不要使用複雜的技術方案;

4小步迭代,上線前儘量不要改需求;

5要小而美,不要大而全。


什麼樣的產品是好產品?

直接

只需要一個抓住用戶的功能

用戶就能深深記住你

有用

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

可以5分鐘走到的地方,就不需要騎自行車。

為什麼90%的外包項目是失敗的?

當然,創業者所遇到的技術團隊招人難和管理難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外包的途徑來解決。但是,

外包的選擇一定要慎重,絕大多熟外包工作的質量無法保證,市場上90%以上的外包項目都是失敗的。這不但因為技術信息的不對稱,還是因為一些本沒有設計清楚的項目便盲目開始了外包開發,還有一些本不適合做外包的項目使用了外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