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王健林拋售萬達城項目,究竟是為了轉型健康產業還是還債?

用戶67306501133


首先是為了企業的生存,其次才是為了企業的轉型。正是因為影響企業生存的債務問題如此迫在眉睫,老王出售資產的動作才會顯得那麼急迫,那麼無奈。

  1. 老王出售萬達城項目的當年,地產業正在快速降溫,行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拐點,銀根開始收緊,企業融資渠道正在變窄。與“不賺最後一個銅板”的李嘉誠相比,老王變賣資產自救的決策只能算是後知後覺的了。
  2. 房地產行業的槓桿率一般都比較高,稍微留意下房地產企業的財務報告就知道,當年的恆大、綠城、融創等地產大鱷都深受現金流短缺之苦。當行業快速增長時,企業現金流充沛,融資環境寬鬆,企業負債表現為企業的資產;當經濟緊縮,行業下行時,企業現金流會逐漸減少,企業會出現支付困難,此時企業的債務會成為企業的絞索。在債務懸崖之下,老王的果決發揮了關鍵作用,使企業成功渡過生存危機。

  3. 房地產業經過長期的高速發展,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造富能力嚴重下降,企業迫切需要通過轉型找到新的賽道。通過出售萬達城項目,可以看出老王轉型的決心是堅定的。


如要了解更多有關企業經營或投資創業方面的話題,歡迎點擊關注成或留言探討。


部落酋長劉飛洲


肯定不只為了大健康產業。

毛主席在面對胡宗南對延安的圍剿時說過,失地存人,人地皆存。

萬達過去兩年大踏步的後退,今天大踏步的前進。除了在貴州、延安、甘肅等地佈局之外,最近傳在新加坡發行商業地產的證券融資。

從2017年6月22日開始,萬達開始降槓桿,去地產是直接的降槓桿。

不完全統計,拋售以及轉讓股權:2017年640億元,2018年827億元。

收回現金1467億元,如果算上項目中的債務轉讓,等於直接降低了2000億元以上的負債。

去槓桿化之後,萬達的優勢非常明顯:

1、資金優勢。

2019年初年會上,王健林董事長公開報告的數據是70%不到的資產負債率,相比於國內房企普遍在80%到90%的資產負債率,萬達的空間非常大。

2、商管優勢。

萬達不是以房地產開發為核心業務了。萬達的幾大板塊文化,酒店,體育。哪一塊都是敢硬碰硬的。

當初的去地產化還債,無論是半推半就或者是迫不得已,終於成就了今天大踏步的戰略前進。

我挺佩服他的。




地產三哥


1、如果在2017年以前,說是為了轉型,為了迴歸A股,處置一些重資產、剝離地產業務,還說的通;

2、但是2017年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萬達開啟的賣賣賣模式,處置境內外資產、收縮海外業務,就不僅僅是降低負債那麼簡單了,是為了保命啊;

3、現在看老王基本上已經安全,估計也不會再像之前那麼高調了;

4、無論成敗,老王都是國內值得尊重的企業家。


守望麥田的守望者


王建林還是有自知之明的,還完債比什麼都好,還有就是房地產很多城市開始走下坡路,提前轉型對自己公司是最好的退路


蒙商贏啊蒙商贏


還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