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上課走神,老師因此在全班面前批評該生、令其罰站,並通知家長去學校,家長該怎麼辦?

大青山下


我是寒石冷月,熱情為你答疑解惑,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

我不知道題主的孩子幾歲上了?上幾年級?之所以這樣問,是涉及到孩子不同年齡段,自控力不一樣,對自尊心的維護也不同。在不知道這些基本信息的前提下,我只能給你一些建議供參考。

一、孩子上課走神溜號,屬於正常現象,家長需要優先了解孩子們專注力保持時間。

如果家長知道孩子注意力保持極限,可能你會理性看待孩子課上走神這一現象。一二年級孩子,課堂上聽課時,一次專注力大都保持在10-15分鐘左右。隨著年級的增高,孩子年齡的增長,專注力會自然而然地增強,但是在小學階段,最多也只能達到一節課保持20-25分鐘左右,到了初中階段,能達到30分鐘就不錯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需要老師們經常與學生保持互動,就是為避免孩子們專注力出飽和現象。

二、家長需要去一趟學校,理性面對老師,深入與老師交流,建立起信任與配合關係。

凡是看到孩子在課堂上愛走神,並經常批評學生,還把家長叫去學校的老師,基本上屬於不懂教育的老師。面對這些只知道課堂教學,而不懂兒童心理學和管理學的老師,家長千萬別和其對著幹,你坦然去見老師即可。見到老師後,首先感謝老師對你孩子的關注,否則,你身為家長還真不知道孩子上課有走神現象。接下來,就需要向老師請教如何解決孩子上課走神問題,看老師怎麼講。實際上這招就是軟將軍,讓老師別不懂裝懂。只要家長有技巧地向老師請教,你會發現老師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自然就對你客氣多了。

三、家長必須要坦承地告訴老師,我忽略了在家裡培養孩子好習慣了,在這點上我必須要做自我批評,今後要重視起來,請老師給我一些時間。

身為家長,必須要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負責,從孩子上課走神現象來看,顯然說明你平時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視覺、聽覺、思維專注,以及肢體的自控力。因為你沒有做好屬於自己的分內職責,必須要坦承地告訴老師,對不起老師,我沒有盡到責任,從現在開始,我需要格外重視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了,如平時和孩子說話時,我要讓他認真看著我的眼睛,耳朵專注地聽我和他自己說話的聲音,大腦快速地理解與思考並記憶。同時我要對孩子的肢體小動作進行矯正,讓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通過長期堅持培養與訓練,會讓孩子專注力有根本性好轉。

四、請老師給孩子一些寬容,儘可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多鼓勵少批評,以增強孩子上進心。

家長在面對孩子老師時,你一定要保持一份坦然,絕不能畏手畏腳,表現出對老師很恐懼的心態。你可以尊重老師,但不能表現出自卑。因此,你和老師溝通時,可以直言相告,比如說,我知道你是非常負責的好老師,我相信你在兒童教育方面非常懂如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當你多一分寬容時,孩子會感知到。當你表揚孩子時,孩子會特別開心,更願意用出色的表現回報於你。但是唯獨當著全同學面批評,這點我認為儘可能避免,因為孩子人雖小,但會維護自己的自尊,當你批評他時,會讓孩子從心裡產生牴觸情緒。為了能讓孩子尊重老師你,並且願意得到你的欣賞,建議老師多給我孩子一些寬容和鼓勵,同時我也會在家裡對孩子進行正面引導和教育。

五、在家裡要引導和啟發孩子,為了避免被老師批評而丟面子,必須要做專注力保持訓練。

孩子被老師批評後,自然內心很委屈,甚至會對老師產生不滿情緒。這需要家長及時與孩子談心,先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問問孩子,是不是被老師批評後特別不開心啊?那麼這不開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當你這麼問孩子時,會讓孩子立刻感受到你的關心與愛,自然就會和你說心裡話了。當孩子訴完委屈後,再問他,想不想以後再也不被老師批評?想不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呢?孩子肯定會說想,接下來就引入正題了,那我們就必須要在家裡進行注意力專注的訓練,只要在家裡下了功夫,才能到課堂上做到不走神不溜號。

六、在家裡結合生活細節進行注意力專注和肢體自控力訓練,每天都要堅持。

對孩子進行注意力專注訓練,本身並不複雜,只要家長知道原理就行了,如孩子和大人說話時,要讓孩子看對著方眼睛,這既是禮貌的表現,同時也是自信的表現呢。你這麼一說,孩子就容易做到了。接下來要分別就視覺專注進行練習,只要用眼睛看目標,不管是和別人說話,看電視,寫作業,課外閱讀,還是做遊戲,都需要讓孩子抓住視覺目標,牢牢地盯著目標,這就是視覺專注。聽覺目標,是在與人說話,或者看電視,或者做遊戲時,必須要讓孩子耳朵專注聽每一句話聲音。還可以進行朗讀訓練,讓孩子大聲讀的同時聽清楚自己的聲音。只要練的多了,孩子聽覺就特別敏銳了,課堂上就容易抓住老師講課時的聲音。而思維專注則是把視覺和聽覺收集到的信息通過大腦思考與整合理解併產生記憶。肢體自控這塊也不難做,就是不管做什麼事前,家長都要規範孩子身體姿態,讓孩子肢體不亂動即可。

結束語:通過上面幾點介紹,請家長認真做一下對比分析,看看你平時是否忽略了家庭教育?但凡是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孩子往往都會在課堂上表現出一些不良行為習慣。並且這些壞習慣會影響老師正常教學,有時會破壞課堂秩序。因此,重視對孩子進行好習慣培養,是合格家長必須要盡好的責任。當你知道怎樣教育和培養孩子時,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自信,根本不怕去學校見老師。即便見了之後,也會和老師有很多話題可談,對一些話題談出深度,讓老師更敬佩你這位博學多才的家長哩。


寒石冷月


老師請家長去學校,家長要積極配合,先去當面向老師瞭解情況。不可採取消極心理對待,容易讓老師失去教育孩子的信心。




一、與老師溝通

強調一下,和老師進行友好溝通,不是找老師吵架喲。其目的是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有哪些不足之處,需要家長配合幫助孩子進步。

首先,家長拿出一個態度。感謝老師能在幾十個學生中,關注到自家孩子上課走神的情況。為此孩子接受老師的批評和懲罰,孩子會從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保證以後不犯類似錯誤,上課認真聽講。

家長向老師表態,回家後好好和孩子談談,教育他上課時要專心聽課,集中注意力緊跟老師的思路走。

面對一個通情達理的家長,老師有再大的火氣,也會煙消雲散了吧。

有人可能會疑問,孩子被老師罰站,屬於體罰。家長不吭聲,以後孩子在學校,還能有好日子過?

家長可以這樣跟老師說:某老師,孩子有什麼做得不好的,您儘管批評教育,我們非常歡迎。罰站示眾是不是不太合適,孩子雖小,也是愛惜臉面的,罰站多了,恐怕他會破罐子破摔,想重新找回自信可就難了。您說是嗎?

是老師應該都能聽懂這話的意思,批評可以,罰站就免了。



二、和孩子談心

對孩子在校情況有一個整體瞭解後,就要找孩子交交心了。

交心的提前是平等,最好以朋友的心態進行。不要以家長身份壓人,這樣的談話是沒有意義的,你像機關槍一樣沒個停地說,孩子要不是閉嘴不出聲,要不就是像手槍似的,時不時放個響。最後變成了家長的獨角戲。

可以嘗試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讓孩子來回答。比如上課時,你看到什麼,吸引你走神了?老師批評你,讓你罰站,你感受如何?

像這樣的問題,孩子會願意說上幾句。家長從孩子的語言中,分析問題,給出解決辦法,幫助孩子儘快改正上課走神的毛病。



三、走神的原因

關鍵在找出孩子走神的原因,根據原因,找出的辦法,治走神最靈驗。

1、老師講得不夠生動,不足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在預習時,孩子已經掌握了書本內容,老師再講,他覺得沒有意思,因此溜號了。

3、孩子的專注時間短,根本做不到長時間專注聽課。

可以嘗試這些辦法:

1、我們沒有能力指導老師講課,只能讓孩子去適應老師的講課風格,慢慢接受老師的講課方法。

2、如果孩子的自學能力強,能很快掌握知識,上課走神也是可以接受的。

3、孩子要是專注時間短,可以有計劃的練習他。從專注5分鐘開始,認真學習5分鐘,玩一會。訓練一段時間後,專注時間加到8分鐘,適應後再慢慢往上加。相信專注時間會有所加長的。



老師請家長,家長不要害怕,積極面對就可以了。老師願意和家長面對面交談,說明老師對孩子有期待,就憑這一份期待,家長也應該好好地配合老師的工作,你說是不是?


女兒的玩具


如果單純一次的上課走神,估計老師不會為難孩子,但是如果長時間的上課走神或者有其他的原因造成,老師可能會對孩子嚴格管理。

老師的嚴格管理通常是批評,並且有時候會進行一些適當的提法,比如說罰站,不在效果太差的話,有可能會通知學生家長到學校裡面進行面談。

等一等上面所說的這些,都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做應當做的一些事情。

不過我們似乎已經看到老師這樣做並沒有得到家長的認可,反而得到了家長不滿意的態度,所以說這裡面涉及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也就是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須統一,否則的話孩子會從中取利。

當老師所作所為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基本上也就意味著孩子的教育已經徹底失敗,為什麼呢?因為學校的教育在任何時候如果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也就意味著學校無法對孩子進行教育,因為家長可能是基於對於孩子的關心或者溺愛的心理,他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面受到一點點的委屈,哪怕是幫助孩子改正學習中或者生活中的錯誤,可以畢竟家長認為。學校做什麼都是錯的。

當真正出現這種狀態之後,學校方面的老師能做到的只有一步,那就是,任其隨波逐流。

並不是因為學校必須要強勢,也不是因為家長,要強勢,而是因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須有一致的認可,如果出現不一致的認可的時候,不應當帶著有色眼鏡去尋求對方的錯誤,而應當互相交流溝通避免產生更大的誤會,因為所有共同的目標都是在於培養合格的學生。

其實家長搞壞孩子很簡單,那就是經常尋老師的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